首页 百科知识 鱼病诊断的技巧

鱼病诊断的技巧

时间:2022-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鱼体发黑,头部出血,背部肌肉发红,鳍基充血,肛门红肿,剥皮可见肌肉出血等,可初步确诊为病毒性出血病或肠炎病。②患小瓜虫病的病鱼,体表分泌较多黏液,而孢子虫病鱼的体表黏液较为正常。实际操作中,多数都是采用肉眼检查鱼病,但是,肉眼检查鱼类疾病往往局限于症状较明显及大型寄生虫类鱼病。对症状不明显和小型寄生虫引起的鱼病,不借助显微镜则检查辨别较难,需要依靠显微镜帮助诊断。

六、鱼病诊断的技巧

(一)肉眼诊断鱼病

实践中,肉眼检查是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肉眼检查是根据疾病表现的症状和肉眼所能见到的大型病原体进行综合诊断。诊断所用的病样必须具备典型症状,要求是濒死或刚死不久的病鱼,检查的部位和顺序一般由体表到鳃瓣,最后到内脏各个器官。生产中,技术人员刚到现场,首先捞取刚死或未死(俗称殃坯)的新鲜病鱼,用肉眼仔细观察上述检查的部位,可直接看到它的病状和寄生虫情况,否则会误诊,直接影响治疗。

1.体表目检 从病鱼池中捞出刚死不久的病鱼置于白色搪瓷盘中,按顺序从头、嘴、眼、鳃、鳞片到鳍条等处进行仔细检查。对一些大型病原体,例如线虫、锚头鳋、鲺、钩介幼虫、水霉等,肉眼均可看到。而对一些较小的病原体,如三代虫、车轮虫、斜管虫、口丝虫等,只能根据表面的病状进行辨别。如鱼体发黑,头部出血,背部肌肉发红,鳍基充血,肛门红肿,剥皮可见肌肉出血等,可初步确诊为病毒性出血病或肠炎病。体表局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鳍条断折,多数为赤皮病。腹部及尾柄两侧腐烂并出现块状印章大小的红斑,烂处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裸露,为打印病。鱼体部分鳞片、胸鳍基部、头部和眼睛周围红肿,并有红点和针状的虫体,常为锚头鳋病。病变部分出现了红肿,用手摸上去有浮肿的感觉,溃烂部由肌肉内部烂出,表皮完好,常为疖疮病。鱼体生有白点状的胞囊,则为黏孢子虫病。体表、鳍条布满大小均匀的白色小点薄层,则为小瓜虫病。病鱼尾巴极度上翘、颅脑发黄,在水中狂游打圈,为疯狂病。鱼体两侧、腹背上下和尾柄病灶部位生有旧棉絮状白色长毛物,多为水霉病。鱼的尾部病区发白,则为白皮病。病鱼眼睛混浊,呈白内障,多为复口吸虫病。体表各处有淡绿色、形似臭虫的虫体,为鲺病。鱼苗、鱼种沿池边或在池面不规则狂游,头部有充血的红斑点,大量死亡,为车轮虫病。鱼下唇突出,为鱼池长期性缺氧所致。鱼眼球向两侧突出呈半球状,且充血或发白,为水中含有毒物质或鱼池氨、氮含量过高所致。

2.鳃部检查 鱼鳃是鱼类重要呼吸器官,同时并有平衡渗透压和排泄含氮废物的功能。健康的鱼鳃鳃丝排列整齐,鳃丝红润、鲜明,鳃盖表皮完整无破损。鳃部检查主要看鳃丝变化情况,首先用剪刀把鳃盖剪去,再细心观察鳃丝有无异常,如鳃丝腐烂发白带黄色,鳃丝末端参差不齐,黏液增多,附有污泥,则为烂鳃病。鳃丝排列不规则,有紫红色的小斑点,鳃丝末端挂着如蝇蛆一样的白色小虫,常为中华鳋病。鳃丝表面浅白色,有凹凸不平的小点,常分泌较多的黏液,则可能是车轮虫病、鳃隐鞭虫病。鳃丝苍白,多黏液,鳃盖张开,多为口丝虫病、斜管虫病、三代虫病或指环虫病等寄生虫病。鳃丝上有白点或胞囊,则为黏孢子虫病。鳃呈粉红色或有点状充血,呈贫血状,则为鳃霉病或球虫病(后者有时伴有腹部膨大)。

3.肠道检查 肠道检查首先从肛门部位向左上方沿侧线剪至鳃盖后缘,再向下剪至胸鳍基部,除去整片侧肌,内脏就自然暴露出来,取出肠道,从前肠剪至后肠。如果全部或部分肠道呈绛红色,粗细不均匀,内有米黄色黏液,去除食物和粪便,如发现肠道全部或部分充血呈紫红色,则为肠炎病或出血病。前肠肿大,肠内壁有稀散的小白点或成片物,可能是黏孢子虫病或球虫病,并观察肠道是否有吸虫、绦虫、线虫。

4.症状辨别

(1)细菌与病毒性疾病。细菌性肠炎病与病毒性出血病比较难以区别,一般有两种现象。第一种,出血病症状有三种类型,其中肠炎型症状是病鱼肠道出血,呈紫红色,与细菌性肠炎的症状十分相似,肉眼难于区别;第二种,出血病与肠炎病往往同时并发。一般草鱼鱼种阶段,出血病常见,但少见肠炎病;而草鱼成鱼阶段,则以细菌性肠炎为主,出血病极少出现。所以,采用磺胺类等药物防治,对草鱼成鱼效果较好,而对草鱼鱼种的效果显然较差,甚至无效。显然这两种鱼病容易混淆。但近年来,不少地区采用土法免疫预防,对这两种鱼病均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2)寄生虫病。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具有一定的症状,如体表黏液增多或有点状、块状的孢囊等。但往往多种寄生虫病所出现的症状非常相似,如隐鞭虫、口丝虫等所产生的症状,都能使鱼体黏液增多,单凭症状判断,是无法加以区别的。因此,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检查,从中找到病原体后,再根据虫体的形态、构造、大小等特征来加以诊断。

诊断鱼的寄生虫病必须直接找到病原体,大型的寄生虫可用肉眼鉴别,小型寄生虫须用显微境检查。要根据寄生虫的形态和构造来识别,还要知道寄生虫的大小,以便确定采用高、低倍显微镜。有些寄生虫活体时的构造不易看清。掌握各种寄生虫的活动方式,有助于认识寄生虫的种类;了解各种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寄生对象(鱼类品种和规格)、发病季节等都有助于诊断。

在实践中,往往小瓜虫和孢子虫,指环虫和三代虫难以区别,主要原因:小瓜虫与孢子虫胞囊寄生在鱼体上都呈白点症状,用肉眼不易分清,必须借助显微镜加以区分。小瓜虫体内有一马蹄形大核,且能做缓慢转动;孢子虫胞囊内有许多微小如芝麻状的孢子虫,不做运动。

根据多年实践,也可用肉眼来区别。①小瓜虫白点呈球形,大小一致,比油菜子略小;而孢子虫白点的形态不太规则,大小区别较显著。②患小瓜虫病的病鱼,体表分泌较多黏液,而孢子虫病鱼的体表黏液较为正常。③用一干净的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少许清水,取几粒白点排成三角形或正方形,过一会儿观察,图形不改变者则为孢子虫,反之,变形者则为小瓜虫。

指环虫和三代虫长势相似,都属单殖类吸虫,两者形态均呈锤形,体后具有一个固着盘,盘上并有一对大钩和数对小钩,粗看很难区别开来。细分:三代虫内隐约可见子代的胎儿,而指环虫无;指环虫体前端有四个黑色眼点,而三代虫无;指环虫仅寄生于鳃上,可三代虫大多数寄生于体表,也有少数寄生在鳃上。

(二)镜检诊断鱼病

实际操作中,多数都是采用肉眼检查鱼病,但是,肉眼检查鱼类疾病往往局限于症状较明显及大型寄生虫类鱼病。对症状不明显和小型寄生虫引起的鱼病,不借助显微镜则检查辨别较难,需要依靠显微镜帮助诊断。用显微镜或解剖镜来检查鱼病,简称镜检。镜检一般用来检查肉眼不能看到的鱼类发病症状。镜检先要用目检来确定病变部位,而后再进一步用显微镜来做全面检查。镜检的取材方法和步骤与目检相似,由表入里地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1.玻片法 适用于观察鳃小片上的各种寄生虫、甲壳动物眼球等组织器官。如复口吸虫幼囊多数寄生在白鲢眼球里,嗜子宫线虫多数寄生于鲤鱼鳞片的夹层。方法:用小剪刀剪取一小块鳃组织放在玻片上,滴入适量蒸馏水,盖上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即可。

2.载玻片法 主要检查原生动物(如小瓜虫、车轮虫、鳃隐鞭虫等)、细菌、真菌病原体。方法:用解剖刀刮取病鱼体表少许黏液或剪一小块病鱼的组织,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进行观察,但要注意取组织量不能太多,载玻片和外部器官上的用水一定要用蒸馏水或冷开水,以防病菌混淆或看不清。内部器官一律采用0.567%、0.6%或0.8%的生理盐水。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目镜8或10×物镜10或15,再用高倍镜观察,即目镜10×物镜20或60。

采用镜检常可发现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小瓜虫、毛管虫、黏孢子虫、指环虫和血吸虫卵等,有时也能观察到霉菌、杆菌等。

3.玻片压缩法 该玻片是一种较厚的长方形普通玻片,比载玻片要大些,适用于解剖镜下检查一些较大的病原体,如蠕虫类。方法:先将被检查组织直接放在玻片上,再选用比它稍小一点的玻片,并轻轻挤压,目的是把组织压开、压碎,这样才能进行观察,仔细分析病原体。

总之,借助镜检诊断鱼病,对鱼体检查应按次序进行。检查一尾鱼时的次序通常为:测体长、体高,称体重,再依次检查各个部位及组织,即黏液、体表、鳍、鼻腔、眼、脑、骨髓、口腔、鳃、肌肉、脂肪组织、血液、消化道(包括胃、肠、盲肠)、肝、脾、胆囊、心脏、鳔、肾、膀胱、性腺。

另外,对比较难以诊断的鱼病,可采用化验血液的方法诊断效果更准确。通常鱼类患病后,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色素的数量和白细胞等都会发生变化。例如,二龄健康的鲤鱼在200个白细胞中,要有1个嗜中性白细胞,有的会更少,甚至没有;但患了病后,可能增加到10~14个,疾病后半期,单核白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数量及血红素比健康鱼降低1/3。又如健康的鲤鱼,血红素平均为45.8%,红细胞平均为243万/毫米3,患黑斑病后,血红素为43.7%,红细胞为226万/毫米3,单核白细胞也急剧地增多。由此可见,化验鱼类的血液有助诊断鱼病。

下面介绍各种鱼类寄生虫的检查方法,请见表2。

表2 各种鱼类寄生虫的检查方法

img5

(三)科学计算病原体数

为了帮助判断病原体对鱼类危害程度,可采用肉眼观察和借助显微镜两种方法对病原体进行计数。检查病原体时,除了解它们的种类和对寄主的感染率外,还要了解它们对寄主的感染程度,所以要对每一种病原体的数量加以统计。

(1)细菌类。要根据病鱼发病情况,用文字描述清楚。

(2)真菌类。真菌类如水霉、鳃霉可按照对器官的比例大小,用文字和数字说明。

(3)原生动物类。这类病原体一般用肉眼很难观察到,只好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但是,采用该种方法不可能把所有的病原体都能记下来,故要采用估计法,如“+”表示有,“++”表示较多,“+++”表示很多。其中鞭毛虫、变形虫和孢子虫的孢子,在高倍显微镜(指一般显微镜的物镜40×目镜10)一个视野下有1~20个虫体,记“+”号;21~50个虫体,记“++”号;51个虫体以上,记“+++”号,并注明是以孢子计算的。吸管虫和纤毛虫,在低倍显微镜一个视野下,有1~50个,记“+”号;51~100个记“++”号;100个以上记“+++”号。小瓜虫可按孢子虫的标准统计。以上每一种统计数字,都是以任取的3个视野中所观察到虫体的均值表示的。

(4)实数统计。一般可用肉眼观察得到的病原体,如吸虫、线虫、绦虫、蛭类、棘头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钩介幼虫等,都要按实际观察到的逐个数清,记录出虫体个数。其中除甲壳动物以整片鳃计算出虫体实际数字外,其余各类寄生虫则实际数至50个为限,51个以上则根据实际数清的50个数字为基础,再按比例估计出全部数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