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工作实习的时间标准与形式

社会工作实习的时间标准与形式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参照美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情况,我国的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也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以实习时间来规定标准可能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的意见。督导员的工作时间表恰好与小钟的实习时间表错开了。
社会工作实习的时间标准与形式_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第2版)

第三节 社会工作实习的时间标准与形式

一、社会工作实习的时间标准

在1982年之前,美国各学校所规定的实习时间有很大的差异。1979年,美国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时间为280~980小时(以每天7小时计算,实习时间为40~140天),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实习时数为840~2555小时(120~365天)。(Hamilton,Nina,John F.Else,1983)

学分与实习时间有关,不同大学的实习学分在6~30分之间,其中本科生的实习学分占全部学分的5%~40%,研究生的实习学分占全部学分的14%~40%。(Hamilton,Nina,John F.Else,1983)

1982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规定本科生实习时间的标准是400小时(每天8小时,共记50天),研究生实习时间的标准是900小时(每天8小时,共记112.5天)。但没有规定实习的学分数和一个学分对应于多少个小时的实习时间。

最新的实习时间标准是1994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其中,每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都应该参加至少400小时的实习,研究生的实习时间应该不少于900小时。委员会要求每一所学校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的要求,明确学生、机构双方对实习的责任,并根据综合的标准来选择实习机构、督导员和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1994)

某些特定的学习领域和方向所需要的实习时间也许会超过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所规定的最低时间标准。更长时间的实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以练习技能、发展技巧。

参照美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情况,我国的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也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以实习时间来规定标准可能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的意见。

案例1-4

小钟认为,长达400小时、没有任何报酬的实习实在是太过分了,这严重挤占了她练习乒乓球的时间。小钟特别喜欢打乒乓球,从小学到大学已经夺得过无数次的乒乓球赛冠军,平时开口闭口都是“乒乓球”。她很有可能成为一名职业乒乓球运动员,挣到比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人员多得多的钱。但是,她还是觉得需要一张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毕业证书装点门面。

督导员的工作时间表恰好与小钟的实习时间表错开了。也就是说,在小钟应该在实习机构里实习的时候,她的督导员却在别处工作。有一次,小钟告诉你,只要督导员不在,她就溜出机构,每天都要少实习2~3小时。她还骗督导员,说她花了很长时间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

问题:

①了解小钟的想法后,你会有什么反应?

②小钟具有成为一名优秀社会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吗?

③400小时的实习对培养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人员来说太多了吗?

二、社会工作实习的形式

在满足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最常见的实习形式是间隔式实习(block placement)和并行式实习(concurrent placement)。

第一,在间隔式实习中,学生首先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然后集中时间实习。在实习计划的指导下,学生被安置于一个社会工作机构中,实习的时间较长,可以是一个暑期或者一个学期。学生每周在机构里工作5天,完成所分派的任务。在准间隔式实习(modified block model)中,学生每星期在机构里工作4天,还有1天则用于回学校上课或进行实习讨论。

第二,在并行式实习中,学生的时间被分为两部分——课堂学习时间和机构实习时间。一般说来,在一个星期之内,学生在机构里工作2~3天,然后在学校里学习2~3天。具体的时间分布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些具体情况包括:实习学生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几年级,哪一个学期,实习课的学分是多少,等等。

并行式实习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并行式实习更有助于整合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的内容,学习可以随时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可以随时将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讨论,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及时解决问题。

二是并行式实习是以教育中心为取向的。在这种形式的实习中,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时间不多,所以他们仍然是学生,而不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此,实习更倾向于教育取向而不是学徒取向或职员取向。

三是并行式实习的时间周期较长,有助于学生获得较完整的个案处理经验。

四是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实习计划和准备实习评估。

五是老师能较好地掌握学生实习的情况,给学生以及时的指导、帮助。

并行式实习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实习时间断断续续,不利于做好连续性的工作。

二是限制了学生对实习单位的选择。间隔式实习时间集中而且没有太多的课堂学习任务,因此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把学生分散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单位。并行式实习要求实习单位不能离学校太远。如果学校在偏远地区,附近的实习单位较少,采用并行式实习显然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

三是许多学习机会可能不是经常出现的,如果在一家实习单位只有少许、零星或不连续的实习时间,将会丧失许多学习机会。例如,案主有突发性问题时,学生可能无法立即提供帮助。此外,学生可能也没有机会参加一些行政会议、工作人员会议、在职训练或社区活动。如果是间隔式实习,因为有较长的连续实习时间,学生可以随时把握各种学习机会,获得对案主和实习单位的更全面的认识。这正是并行式实习比间隔式实习需要更长时间的原因。

四是可能出现学校与实习单位无法协调的情况。例如,案主或实习单位有时需要实习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但学校正好在进行考试。同时,学生一心二用,会导致或因功课压力影响实习,或因实习而影响功课。(曾华源,1987)

到底采用哪一种实习形式,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应该让学生经历这两种形式的实习。不同的学校对实习先后顺序的安排有所不同。有的学校让一年级研究生从事并行式实习(每周实习2天,一共实习2个学期),二年级研究生从事间隔式实习(每周实习5天,一共实习15周)。较大的社会工作学院则向学生提供以下三种形式的实习。

(1)标准模式(standard model)。

两年的并行式实习,每年实习28周,每周实习3天(21小时)。

(2)延长的模式(the extended model)。

两年的并行式实习,每年实习42周,每周实习2天(14小时)。

(3)缩短的模式(the reduced field instruction model)。

一年实习33周,每周实习4天(28小时)。(Royse,Dhooper,Rompf,1999)

三、实习的时机与次数

学生应该在什么时候实习,应该有几次实习?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有些学校认为二年级本科生还不够成熟,不能安排他们实习。大多数学校让学生在已经学习过基础课程和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后(一般在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或三年级上学期)进行初次实习。

许多学校在主要的专业课程学完之后(一般在四年级上学期)再安排学生进行长时间的间隔式实习。由于实习时间集中而且较长,机构与学校可以节省许多重复的行政工作,机构还可以安排较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广泛、深入的实习经验。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返校后,可以让学生结合实务专题讨论课程以及其他理论课程,或让学生集中对实习进行交流和总结。

关于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应该有几次实习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有两次以上的实习,这样,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实习单位和不同性质的社会工作,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经验和技能。如果第一次实习失败,还有一次弥补的机会。

另一种观点认为有一次时间较长的实习就够了,在这次时间较长的实习中,通过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的变化,学生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实习单位和不同性质的社会工作。同时,长时间在同一机构里实习,可以获得比较深入的经验,并有机会独立负责某项社会工作。(Hamilton,Nina,John F.Else,1983)

四、综合实习形式

我们认为,仅有一次实习(尽管其时间可能较长)似乎不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也与我国其他实务性专业(例如医学、各类工程学科)的习惯做法不一致。仅在一家单位实习,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各种类型的案主和各种领域的社会工作。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年级、课程进度、实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参观访问、志愿服务、并行式实习和间隔式实习等多种方式的实地教学方式。

其中,参观访问的主要功能是向学生提供对专业机构及其服务的一般性认识,并帮助学生增强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责任感与助人精神。参观访问可以安排在二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前进行。

志愿服务可以替代实习的部分功能,因此学校不应该忽视志愿服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每个星期的某一个固定时间(例如每周四下午)参加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机构既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以由学校推荐。学生应该向学校提交机构评估意见和志愿服务总结报告。志愿服务的时间达到60个小时以上时,应该给学生1~2个学分。志愿服务可以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同时进行。

在学习实务性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安排并行式实习。因为此时学生尚未系统地掌握专业价值、原则、理论与方法,所以这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应该是课堂学习,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课堂学习。

在专业主干课程基本完成之后可以安排一次间隔式实习。间隔式实习的要求最高、时间最长,其目的不再是培养专业兴趣或促进课堂学习,而是学习:①整合运用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②整合运用理论知识与实习经验;③初步做到专业知、觉、行的统一与融合,初步形成专业自我,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为毕业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华源.1987.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理论、实务与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库少雄.2002.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沙依仁.198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4]Royse D,Dhooper S,Rompf E.1999.Field Instruction—A Guide for Social Work Students[M].3rd ed.New York:Longman.

[5]Shulman L.1981.Identifying,Measuring,and Teaching Helping Skills[M].New York: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6]Reid W J,Epstein L.1972.Task-centered casework[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7]Pincus A,Minahan A.1973.Social work practice[M].Itasca,IL:Peacock.

[8]Germain C.1979.Social work practice:People and environments,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9]George A.1982.A history of social work field instruction:Apprenticeship to instruction[M]//Sheafor B W,Jenkins L E,Quality field instruction in social work.New York:Longman.

[10]Austin D M.1986.A history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M].Texas: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1]Mesbur E S.1991.Overview of baccalaureate field instruction:Objectives and outcome[M]//Schneck D,Grossman B,Glassman U,Field instruction in social work:Contemporary issues and trends.Dubuque,IA:Kendall/Hunt.

[12]Sikkema M.1966.A proposal for an innovation in field learning[M].New York: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13]Lourie N V.1971.State administration of public assistance[M]//Morris 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6th ed.New York: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1046-1056.

[14]Tolson E R,Kopp J.1988.The practicum:Cliens,problems,interventions,and influences on student practice[J].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24(2).

[15]Reynolds B C.1965.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work[M].New York:Russell &Russell.

[16]Jenkins L E,Sheafor B W.1982.An overview of social work field instruction[M]//Sheafor B W &Jenkins L E,Quality field instruction in social work.New York:Longman.

[17]Nina Hamilton,John F Else.1983.Designing Field Education:Philosophy,Structure,and Process[M].Illinois:Charles C.Thomas Publisher.

[18]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1994.Handbook of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M].4th ed.Alexandria,VA: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19]Perlman H H.1957.Social Casework:A Problem-Solving Process[M].Chicago:Universtity of Chicago Press.

[20]Hollis F.1964.Casework:A Psychosocial Therapy[M].New York:Random Hous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