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蝴蝶的幼虫危害农作物

蝴蝶的幼虫危害农作物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 名 Phyllotreta striolata ,别名菜蚤子、土跳蚤、黄跳蚤、狗虱虫、黄曲条菜跳甲、黄条跳甲,是世界性害虫。为害特点 黄曲条跳甲主要为害萝卜。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4毫米,为黑色小甲虫,鞘翅上各有一条黄色纵斑,中部狭而弯曲。老熟幼虫体长约4毫米,长圆筒形,黄白色,各节具不显著肉瘤,生有细毛。成虫寿命长,产卵期可延续1个月以上,因此世代重叠,发生不整齐。特别对4月中下旬产卵前的越冬成虫要重点防治。

黄曲条跳甲

学 名 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别名菜蚤子、土跳蚤、黄跳蚤、狗虱虫、黄曲条菜跳甲、黄条跳甲,是世界性害虫

寄 主 甘蓝、花椰菜、白菜、菜薹、萝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也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

img104

黄曲条跳甲

为害特点 黄曲条跳甲主要为害萝卜。成虫在幼苗期为害最重,咬食刚出土的幼苗子叶,使幼苗死亡。在留种地主要为害花蕾和嫩荚。幼虫只蛀食根皮,咬断须根,致使叶片萎蔫枯死。萝卜被害有许多黑斑,最后整个变黑腐烂。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4毫米,为黑色小甲虫,鞘翅上各有一条黄色纵斑,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膨大,十分善跳,胫节、跗节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4毫米,长圆筒形,黄白色,各节具不显著肉瘤,生有细毛。卵长约0.3毫米,椭圆体,淡黄色,半透明。蛹长约2毫米,椭圆体,乳白色,头部隐于前胸下面,翅芽和足达第5腹节,胸部背面有稀疏的褐色刚毛。腹末有一对叉状突起,叉端褐色。

生活习性 黑龙江年发生2代,我国华北地区4~5代,上海、杭州4~6代,南昌5~7代,广州7~8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中潜伏越冬。翌春气温达10 ℃以上开始取食,达20 ℃时食量大增。成虫善跳跃,高温时还能飞翔,以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有趋光性,对黑光灯敏感。成虫寿命长,产卵期可延续1个月以上,因此世代重叠,发生不整齐。卵散产于植株周围湿润的土隙中或细根上,平均每雌产卵200粒左右。20 ℃下卵发育历期4~9天。幼虫需在高湿情况下才能孵化,沟边的地里幼虫多。幼虫孵化后在3~5厘米的表土层啃食根皮,幼虫发育历期11~16天,共3龄。老熟幼虫在3~7厘米深的土中筑土室化蛹,蛹期约20天。全年以春秋两季发生严重,并且秋季重于春季,湿度高的菜田重于湿度低的菜田。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保持田间清洁,清除杂草及残株落叶,控制害虫越冬基数,压低越冬虫量。

(2)化学防治。发生严重的地区,在萝卜播种前用4%乙敌粉每亩2.0~2.5千克撒施,耙匀,萝卜出苗后20~30天,喷药杀灭成虫。特别对4月中下旬产卵前的越冬成虫要重点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喷药,每亩用10%氯氰菊酯乳油30~50毫升,加水20~40升喷雾;或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50毫升加水100升喷雾,或用上述药液配制成300倍液进行浇灌,可杀死地下活动的幼虫,持效期20天左右,或用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8~35毫升加水20~50升喷雾,或用25%马拉松乳油800倍液、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