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技术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技术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组成部分。发达工业国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转移产业,并不是简单的产业搬家。即发达国家通常是将产业链进行分解,然后把一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实现国际间的生产分工和资源配置。但是,中国不能长期处于产业低端、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产业竞争空前激烈。
高技术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工业经济研究所卷

高技术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

金 碚

工业化是一个科技发现和发明不断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工业生产手段不断革新,而且使工业发展空间日益拓宽。每当现有的工业生产手段被普遍采用,工业发展空间趋于饱和,即在现有技术层次上已有的工业部门已经成熟,增长动力弱化,就产生了对新的技术革命的需要。只有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才能推动工业结构的实质性提升和产业空间的大幅度扩展。而所谓高技术发明就是相对于传统技术的革命性技术进步,高技术的运用和产业化则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革命性动因。问题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许多传统技术也是新技术,传统技术仍然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手段,所以,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对传统技术和高技术进行选择,就成为一个关系到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正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正确认识高技术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现阶段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要认识高技术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有科学的认识。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组成部分。从世界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看,产业转移是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的技术来源都是西方的产业技术,也就是说,西方产业向我国的转移和西方产业技术向我国的扩散,是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当然,在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过程中,我国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技术创新活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承接转移产业和吸收扩散技术是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基本途径。

发达工业国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转移产业,并不是简单的产业搬家。产业转移的技术依托是产业分解和产业融合。即发达国家通常是将产业链进行分解,然后把一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具体的形式有直接投资、生产外包等),实现国际间的生产分工和资源配置。同时,所分解的产业链环节又可以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进行连接,实现产业融合,以开拓更大的需求空间。所以,当中国以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的方式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时候,也就日益深入地参与进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并对世界产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2]

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其技术进步路线和技术选择的基本特征。众所周知,由于中国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在现阶段,从国际产业竞争的角度看,在中低档产品生产以及在加工制造业的中低端生产环节(特别是组装)上的低成本、低价格,是中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很大优势。在这方面,中国的许多产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几乎是“所向无敌”的,这直接表现为在中国加工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迅速上升。

但是,中国不能长期处于产业低端、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而且,实际上,在竞争过程中,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体会到,随着传统产业和传统技术向中国的大量转移,市场饱和和利润摊薄是不可抗拒的趋势。要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和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新的作为。在中国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的今天,各类产业(无论是成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面临着技术进步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特别是沿海地区,越来越多的产业正在出现逐渐向高层次、高技术价值链推进的趋势。

二、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我国产业逐渐实现向高层次、高技术价值链的推进和升级,不仅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空间拓展的必要,也是世界经济秩序的利益倾向使然。因为,在现行世界经济体系中,高技术的高附加值利益将得到更大的强化: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规模竞争和利润摊薄,使得其附加价值趋向降低;而高技术产业的高增长和高附加值(垄断利润)倾向则将长期保持。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产业竞争空前激烈。全球产业竞争的方式日益从价格竞争、规模竞争,转向技术竞争、创新竞争。即从以价格争市场、以规模求生存,转向以技术求效益,以创新求发展的方向。当然,由于中国是后来者,目前还主要依靠以价格争市场,以规模求生存的竞争手段来实现产业发展,但是,如果长期停留在这样的产业发展阶段,就难以实现新的飞跃,甚至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不利后果。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工业化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极为独特的过程。据统计,在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地区)中,大致有64个实现了工业化,这些国家的总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不足20%。而中国有12多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以上。也就是说,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将在几十年时期内,使全世界工业社会的人口翻一番。这是一个意义极其巨大的世界历史事件,更确切地说,现阶段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是一段让全球工业化的版图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界历史变迁时期。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过程。同世界其他大国的工业化进程相比,在许多方面,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速度和广度是罕见的。特别是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出的开放承诺,连外国和国际组织(例如世界银行)的一些专家都承认,在许多方面是“非常激进”的,甚至在有些方面是所有国家中“最彻底”的。可以说,中国是有史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仍然处于(人均)低收入状态时,开放速度最快、开放领域最广、开放政策最彻底的一个大国。[3]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

由于当今世界的主要产业技术都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任何产业的技术特征都会带有它所产生的那个社会的经济环境的烙印,例如,在发达国家,人力价格较高的经济环境会使得工业技术倾向于更节约人力而更多使用资本,即以资本替代劳动。中国的经济环境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别,众多的劳动资源必然要求产业技术在总体上具有多就业的性质,即以劳动替代资本,同时又不失经济效率。因此,适应中国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技术将是多层次的技术,有引自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也有更符合中国经济资源条件的适用技术,或者所谓“中间技术”。在这样的技术基础上,面对多层次的消费群体,中国制造业的产品也必然是多档次的。例如,中国既需要生产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高档轿车,也需要生产十几万至二三十万元的中档轿车。同时,几万元甚至三四万元的经济型轿车也有非常大的市场。因此,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对于制造业本身而言,必然表现出“多元化、多技术、多层次”的显著特征。

所以,在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需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以拓展产业空间,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技术产业链的分解以及各产业间的融合,使得中国在整体工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也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中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实现高技术同传统产业的结合,将高科技注入传统产业,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使得高技术的运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特点

在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过程中,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许多特点:

1.中国是在传统产业迅速扩张转移的经济背景下发展高技术产业。因此,一方面,比较利益格局形成了使资源配置向传统产业倾斜的压力,即从近期看,将资源投向传统产业往往更具有经济合理性;另一方面,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获得从传统产业转移过来的竞争优势。我们在许多地区都可以看到,中国许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是从其中的加工制造及组装环节起步的,而在这些生产环节上,中国在高技术产业中具有同传统产业差不多的比较优势。例如,中国电子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就是从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外围零部件生产开始,然后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生产环节扩展。

2.未来10~15年,世界技术革命处于相对稳定期,在这一时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成本价格竞争的作用非常突出。这使得中国有可能发挥自己的要素成本优势来促进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中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解决,这对高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使高技术发展具有更大的需求空间。例如,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决不可以重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经历的那样的高污染过程,已经被严重污染了的地球无法再承受13亿人口的环境破坏行为。但是,在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低污染同低成本、低价格是矛盾的,而从长期看,以高污染为代价的低成本、低价格,又是不可能有出路的。这就提出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迫切要求,形成对高技术的巨大需求。

4.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高技术所需要的高投入可以有宽广的消化空间。高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高投入必须要有经济回报,才能实现高技术投入的良性循环。而所谓经济回报就是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只有充分大的市场规模才能消化高技术研究开发的巨大投资成本。很显然,中国在这方面具有非常巨大的优势,及广阔的国内市场。也就是说,中国巨大的市场具有吸纳企业研究开发资金的强烈的吸引力。

5.中国是一个大国,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发展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往往必须经由特殊的成长路径。

四、我国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可行途径

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科学进步的产物,而在市场经济制度下,高技术的产业化主要由企业来实现。因为,一般来说,由企业以商业资金实现的高技术产业,可以最有效地保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大、中、小型企业各有优势。鼓励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在不同的产业价值环节上实现高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可以最有效地实现高技术产业的市场效率,包括正确的项目选择和达到其经济性目标。

我国发展高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实现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而是要普遍地提高我国各类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形成企业技术进步特别是发展高技术、投资高技术产业的市场竞争秩序,激发开发和运用高技术普遍的积极性,比由政府单纯地进行高技术项目选择意义更大。国家重视高技术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重要的事情并不等于国家就要直接投资,也不等于国家直接进行项目选择。由企业根据市场状况进行项目选择,承担开发风险,是保证项目选择较高成功率的正确道路。

在我国,要形成科学合理的高技术项目选择机制,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以竞争求技术则技术兴,以包办求技术则技术衰。因为,工业社会的中轴原理是效率。而在绝大多数正常情况下,很难再有比竞争更有效的促进效率提高的方式。所以,高技术研究项目的选择应是竞争性的,而不能单靠对“重要”的理解和政府领导人的“重视”程度来进行科研项目的决策。要改变“强调重要——引起重视——政府决策——国家投资”的思维模式和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正确处理“政府选择”、“专家选择”与“市场选择”的关系:政府选择适用于少数特别重大的项目,专家选择适用于技术前瞻性非常强的项目,市场选择适用于大多数具有产业化条件的项目。专家选择、政府选择、市场选择,本身并无优劣之别,而是一个不同的适用范围问题。一般来说:市场选择最能体现经济效率,专家选择可以反映科学方向,政府选择更多地体现非经济目标。

在高技术产业的资源配置上,非商业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前端技术的研究,政府资金的投入和政府参与项目选择绝不应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而由企业投入的商业资金应成为推高技术产业化的主体资金。无论是传统技术还是高新技术,以竞争求发展是根本的道路,企业商业资金的运用总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有效的竞争性。因此,国家高技术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造高技术运用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公平竞争秩序。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一些特殊产业特殊项目,尤其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需要国家的直接参与,但也必须建立高效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引入竞争过程。

任何国家的高技术开发研究都要有国际分工和资源有效配置的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认识要有市场供求相互依赖的观念:供应短缺可能危及安全,供应过剩也可能危机安全,例如一个国家粮食严重供应不足会危及安全,而有大量的粮食卖不出去也会危及安全。要看到,在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各国产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各国产业技术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缺少某些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就一定会产生安全问题。

因此,买技术、换技术、学技术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技术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先进性和经济性两个基本条件。不具先进性就没有前途,而不具备经济性就无法生存,同样没有前途。在高技术研究的前端,通常更注重先进性;而在高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则通常更注重经济性。如前所述,由于政府、专家和企业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差异,前者通常更倾向于考虑高技术的先进性,而后者更倾向于考虑高技术的经济性。

鉴于以上的原因,我国在高技术开发和高技术产业的拓展中,必须正确处理“水到渠成”和“开渠引水”的关系。一般来说,“水到渠成”是经济性所主导的;“开渠引水”是先进性所主导的。有些高技术项目的开发和产业化,必须具备条件,只有“水到”才能“渠成”,而不能“拔苗助长”。而有些高技术项目的开发和产业化,必须集中力量“开渠”,才能实现“引水”,否则可能丧失发展机会。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大多数高技术的开发运用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电子、通信产业)是沿着“水到渠成”的道路发展起来的,“拔苗助长”只会导致很大的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也有一些产业(例如,航空航天产业)是通过“开渠引水”的道路发展起来的。总之,“水到渠成”是产业发展引致技术进步的过程,而“开渠引水”则是原创技术的开发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这两条道路对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论

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是当代工业化过程或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和必然。因此高技术在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高技术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经济规律,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国情。从根本上说,高技术产业既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但也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所以,在现阶段,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既要力争有所突破,也要做到量力而行。尤其是要通过科技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形成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经济管理出版社。

[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3》,经济管理出版社。

[3][英]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国际经济组织与第三世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4]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现代化理论、进展与展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美]芭芭拉·斯托林斯等:《经济增长、就业与公正——拉美国家改革开放的影响及其经验教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原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

【注释】

[1]本文是科技部委托课题总报告,曾刊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收录在此,作者做了大量增改。

[2]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5.7%,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3]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口超过1亿的主权国家,在处于中国这样的发展水平时,实行像中国这样的全方位彻底的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对外商直接投资所实行的高度容忍和彻底开放的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