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而他却永远地走了

而他却永远地走了

时间:2022-10-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兰化人一直在说,砂子炉是他们的骄傲,林华是他们的骄傲。林华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奖章,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在我国石油化工领域所做出的诸多重大贡献的奖励,是对他在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和顺丁橡胶课题中卓越贡献的奖励。他却把奖状、奖牌和3400元奖金都转给了兰化。他说,今后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势在必行,兰化有这个条件和基础来迎接更新的挑战。

乙烯梦实现了 而他却永远地走了

十年探索不寻常,十年辛苦泪沾襟。

1973年,经过10年的开拓和不断的技术改造,兰化全面实现了以石油为原料来生产化工产品的梦想。

从此,兰化成为我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石油化工基地。

从此,我国化学工业开启了石油化工代替“煤粮化工”的新时代。

兰化人一直在说,砂子炉是他们的骄傲,林华是他们的骄傲。是砂子炉使兰化成为中国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的功臣,它是我国第一个引进的生产乙烯装置,承载着中国人开拓石油化工事业的辛酸历史,它是我国石油化工发展历史的里程碑。而发现、引进并试车开工成功的人正是林华!

说起乙烯,人们很陌生。

专业上讲,它是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制造塑料系列产品的原料。如果这样的文字理解起来比较费劲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表述得再简洁些。

通俗地说,人们生活中熟知而且越来越离不开的大小汽车、摩托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计算机等产品的外壳,塑钢管,塑钢窗,日常用的塑料用品等等,都离不开乙烯的合成材料,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特别大,它是石油化工发展的标志性产品。

所以,无数国家,无数人都有着强烈的乙烯梦!

林华也有乙烯梦!

他的梦想终于在兰化实现了,但他的身体却被累垮了。

1976年,组织上调林华去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当年,这个48岁的中年汉子满怀着理想来到兰化,如今,实现了理想离开兰化时,已经成为64岁的老人了。

新中国引进的第一套乙烯生产装置

临别的那一天,林华坐在车子上,特意围着兰化绕了一圈又一圈,前来送行的兰化人围了一层又一层。人群中,有人哭泣,也有人呼喊着。林华泪水婆娑,两行豆大的泪珠,翻越着他高高崛起的颧骨……

他是多么不忍离开啊,这里的一切他还没有看够!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林华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奖章,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在我国石油化工领域所做出的诸多重大贡献的奖励,是对他在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和顺丁橡胶课题中卓越贡献的奖励。他却把奖状、奖牌和3400元奖金都转给了兰化。

他的感情在兰化,他的期盼在兰化。

他担任了国家机关重要领导职务后,凡是涉及兰化的技术改造与发展,他都十分关注,并积极地为之争取申报、审批的成功。他说,今后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势在必行,兰化有这个条件和基础来迎接更新的挑战。

不管他做什么,不论他官多大,林华对兰化的关心始终如一。他经常写信或通话对兰化发展提出许多具体的指导和建议,电话传讯,慈音暖魂。

他对兰化始终充满着信心和激情。

1997年3月,林华再也撑不住了,他躺在救护车上一路绿灯,直驱医院。这个救护车是中央领导使用的规格,后来才知道是李鹏总理亲自安排的。

知道林华住院的消息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了;

中国工程院、国家计委、化工部的领导都来了;

兰化公司的领导和职工代表也来了。

还有许多老同志和青年同志们也纷纷看望和慰问。

大家多么希望林华能够躲过这一劫。

1997年3月11日凌晨,把自己一生都献给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献给他热爱的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的人——林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太累了,他需要休息。

闻此噩耗,李鹏总理几次打来电话向林华的爱人李新表示慰问。

宋平同志、吴仪同志亲自来到八宝山送别。

胡锦涛同志、方毅同志来电慰问并献上了花圈。

林华,这位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奠基者,他的最后遗言竟是,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曾经为之奋斗了16个春秋的兰化。那里有他的事业,那里有他的梦想,那里也有他艰难奋进而苦涩多味的人生!

但是,对于兰化,林华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啊!

撒骨灰的那一天,兰化厂区厂外所有的紫丁香一律垂首沉默,憔悴的花瓣纷纷落下,落在地面上,落在行人的头顶上,那沉郁的香味,浸透了兰化周围的空气,缓缓地、缓缓地向四面蔓延开来……

在林华的故乡——风景如画的无锡,雨水纷纷地打在太湖,湖面上荡起了万点星辉,那是迸开着无数朵瞬息万变的翡翠般的雨花,那是林华的家乡人民泪溅的心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