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业余卫星通信的探索

中国业余卫星通信的探索

时间:2022-10-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业余卫星由原来低寿命的信标发射平台逐步过渡到长寿命并拥有多路转发器的椭圆轨道的卫星,如后来的奥斯卡10号高轨卫星。2010年12月15日,这是一个让中国青少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永远铭记的日子。在太原卫星基地,中国航天集团用长征4号丙火箭为我国的青少年朋友们发射了“希望1号”业余通信卫星。从此中国人告别了只能依靠国外业余卫星进行通信的时代,拥有了属于中国的“希望之星”。

1.3.1 中国业余卫星通信的探索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业余卫星由原来低寿命的信标发射平台逐步过渡到长寿命并拥有多路转发器的椭圆轨道的卫星,如后来的奥斯卡10号高轨卫星。早在1997年6月,上海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BY4BJA业余电台的青少年爱好者,在上海市无线电协会专家徐儒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这颗卫星成功实现了日本与香港之间的空间通信,他们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尝试空间通信的探索者(见图1-11);2008年,上海与南京青少年无线电爱好者,先后成功进行了国际空间站(ISS)通信实验。特别是由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艺术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的“我问星空”与国际空间站通联活动,更是吸引了数以千计的青少年朋友的热情参与(见图1 -12)。通过这些空间无线电通信活动,不但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更多地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知识,更多地掌握无线电通信知识与技能,更是激发了同学们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img11

图1-11 参加奥星10号通信的师生们

img12

图1-12 上海市青少年与国际空间站通信

2010年12月15日,这是一个让中国青少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永远铭记的日子。在太原卫星基地,中国航天集团用长征4号丙火箭为我国的青少年朋友们发射了“希望1号”业余通信卫星(国际编号HO68,国内代号WX 1)(见图1-13)。从此中国人告别了只能依靠国外业余卫星进行通信的时代,拥有了属于中国的“希望之星”。(见图1-14,图1-a15)

img13

图1-13 “希望1号”业余通信卫星

img14

图1-14 “希望1号”业余卫星在太原成功发射

img15

图1-15 观摩“希望1号”卫星升空的同学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