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确定调查课题的意义

确定调查课题的意义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选择调查课题所要解决的,是整个调查活动的基本方向问题。而这种目标和方向的确定,又同时意味着社会调查的“特定道路”的确定。不同的调查课题,对所走“道路”的要求不同。调查课题一经提出并最后确定,便制约着整个社会调查过程。比如,对于下面三个不同的调查课题来说,它们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受着怎样的影响和制约呢?
确定调查课题的意义_社会调查与统计

第一节 确定调查课题的意义

一项科学研究总是从具体的研究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选准了问题,就等于开了一个好头。选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开端,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因为,它实际上就是确定“研究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如果“研究什么”不明确,“怎么研究”就无从谈起。应该说,选题是做好一项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这段话揭示了选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先导性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它虽然是针对自然科学研究而言的,但同样适用于社会研究领域。在科学史上,一个重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往往会极大地推动整个科学的发展,甚至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在自然科学领域,从伽利略的重力加速度定律的发现,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不仅使他们自己成为科学巨匠,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的科学技术产生了空前的飞跃。在社会科学中,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研究,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成为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这些重大理论的创立,无不是在提出问题之后开始的。因此,提出问题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最为关键的方面。

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人们对具体社会的研究,也总是从具体问题开始,然后建立研究假设或提出研究设想,经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最后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或从具体的经验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结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社会研究始于问题,但是并非对所有的问题它都可以给予回答。也就是说,社会研究中所探讨的问题必须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例如,对于“中国的传统道德是否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企业管理是应当采取集权方式还是民主方式”这两个问题就无法作出科学回答。第一个问题涉及主观的价值判断,对它无法进行客观检验,这类问题通常是由哲学思辨或权威来解答。第二个问题是提问方式不科学,因为管理方式不局限于两种,此外这种提问也容易使人陷入价值判断。当然,如果改换一下提问方式,则科学是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的。

社会研究问题通常来源于疑问,研究者常常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各种疑问,如对某些新的现象困惑不解,对某种理论或他人的研究结果感到怀疑,对某些社会问题感到不解,对某些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后果有疑问,等等。在产生疑问并产生解答疑问的迫切需要之后,研究者首先应当弄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需要解答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能否通过经验研究来回答”,然后尽量以表述变量间的关系的方式明确地提出研究问题,如“离婚率上升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历史原因是什么”、“贫富差距的拉大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社会结构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

社会调查作为社会研究的一种类型,首先要解决调查什么的问题,即选定调查课题。所谓调查课题,简单说来就是指特定社会领域里经过提炼和选择的所要说明和解决的问题。课题的提出与确定在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决定调查的方向

当我们打算动手做一项社会调查时,具体调查课题的选择就是我们首先面临的任务。社会调查作为人们了解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既不是笼统的和无所不包的,也不是盲目的和漫无边际的,而是十分具体、明确、有针对性的。它是为了回答特定的问题,服从于一定的研究目的的。一项社会调查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完成什么任务,以什么作为研究对象,这都与调查课题密切相关。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项社会调查,每一项具体的调查课题,可以说都是针对某一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某种特定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不同的调查课题,所涉及的领域不同,所针对的现象或问题也不同。比如,一项有关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课题,所涉及的是社会生活中社会保障这一领域,针对的是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以及生活质量等问题;一项关于某地区离婚状况的调查课题,它所涉及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婚姻、家庭领域,所针对的是离婚这一特定的婚姻家庭现象和问题;而一项关于老年人再婚现象的调查课题,虽然所涉及的同样是婚姻、家庭领域,但它所针对的却是老年人(而非其他人)再婚这一特定的现象(而非其他现象)。

社会生活包括众多的层次和方面,构成众多不同的领域,每个方面和领域中,都有许多值得做的调查课题。因而,对于一项具体的调查来说,它只能在众多的可能性面前进行选择。一项调查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或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调查课题就是目标,而选择课题如同确定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一旦确定,方向也就确定,整个社会调查的基本道路也就随之确定。打个通俗的比喻:从事一项社会调查,犹如进行一次旅行,从同一个地点出发,可以走向不同的目的地。选择调查课题正是一项社会调查活动的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可以通向社会生活不同的领域,到达不同的目的地。究竟朝哪儿走、到哪儿去,正是由调查课题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所以说,选择调查课题所要解决的,是整个调查活动的基本方向问题。

二、制约调查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发地和目的地都确定下来,那么,对于旅行者来说,剩下的问题就是在连接两地的许多条路线中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一条。对于社会调查来说,调查课题的确立,也就意味着调查目标的确立和调查方向的选定。而这种目标和方向的确定,又同时意味着社会调查的“特定道路”的确定。不同的调查课题,对所走“道路”的要求不同。调查课题一经提出并最后确定,便制约着整个社会调查过程。课题不同,调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方法就不相同,调查人员的选择、调查队伍的组织、调查工作的安排也不一样。比如,对于下面三个不同的调查课题来说,它们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受着怎样的影响和制约呢?

课题一: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课题二:某大学应届毕业生择业倾向调查

课题三:某市城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对于第一个调查课题来说,它所要求的必须是在全国所有城市这一范围中进行的抽样,抽样的程序比较复杂,而且样本的规模也必须相当大。又由于生活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而其调查问卷也相对会复杂一些。资料收集方法可能既包括自填问卷,也包括结构访问。这样,进行这一调查课题所需要的经费、人员、时间和管理,等等,也就相对比较多。它所走的是一条“大规模、多内容、高投入”的道路。课题二则与课题一大不相同,它所要求的只是在一所大学中的小范围抽样,抽样程序相对简单,样本规模也要小得多。资料收集方法只需自填问卷,问卷内容也比较简单,因而很少几个调查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花费小。课题三在规模、范围、内容复杂程度等方面,都介于前两者之间,它所要求的资料收集方法也与课题二不同。由于课题三的调查对象是老年人,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因而不能采用自填问卷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结构或者非结构性访问的方法。这又意味着比较多的调查人员、比较长的调查时间、比较高的研究经费投入,以及比较复杂的组织管理。

三、体现调查的水平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社会认识活动,当然会有层次深浅、质量高低等差别。这也就是说,有的社会调查能够在比较深入的层次上,揭示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而有的则只能在比较浅显的层次上,一般地描述社会现象的表面特征;有的社会调查能够在比较高的层次上,概括社会现象的整体状况、发展变化规律,而有的则只能在比较低的层次上,简单列举社会现象的个别状况和具体表现;有的社会调查能够及时回答人们在社会中新遇到的、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而有的则只能再次重复人们早已明了的事实、状况和结论。所有这些差别的形成,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课题选择的恰当与否,却往往是其最重要的原因。可以说,课题选择上的“差之毫厘”,常常会造成调查水平和质量上的“失之千里”。

之所以课题的选择能体现调查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在选择和确定调查课题的过程中,既需要用到研究者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调查研究方法知识和各种操作技术,又需要研究者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比较敏锐的洞察力、比较强的判断能力,同时,还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一项具体调查课题从开始选择到最终确立,正是上述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研究者在上述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或不足,都会在所选择和确立的课题上留下“痕迹”,都会直接影响到所选课题的水平和质量。

比如,如果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所选择的课题在内涵上就可能不够深入,课题的立意也可能缺少理论依据;如果缺乏比较开阔的视野,看不到某一课题领域的基本概况和总的趋势,不了解这一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那么,所选择的课题也许只有个别性,而无普遍性,或者,所选课题只是在很低的层次上对已有研究的简单重复;如果缺乏比较敏锐的洞察力,常常会对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视而不见”,白白放过许多既值得研究,又能够研究的课题;而如果缺乏比较强的判断能力,那么,在众多表面看来都十分有价值,都值得研究,但实际上却“参差不齐”的课题面前,就会“不辨东西”,“不识好坏”。

四、影响调查的质量

课题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社会调查的质量,主要是调查课题对于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是否合适、是否可行。调查课题的确定,从客观上规定了课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调查课题的进行必然会遇到较大的障碍,调查成果的质量自然就得不到保证。造成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调查质量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除了调查课题本身的层次比较低,调查人员的素质、技能比较差,或者调查工作进行得比较粗糙等原因以外,研究者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本身就不恰当、不可行,也往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一些质量比较高的社会调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调查课题对于研究者来说十分恰当、十分合适。

在同样的条件下,一个年轻的大学生研究者选择诸如“中年离婚者的心理冲突与调适”这样的调查课题,其调查结果的质量往往比他选择一个“大学生择业倾向”方面的调查课题的质量要差。因为他对婚姻生活、对中年人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的熟悉程度、对与这一课题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及他从事这一课题研究所具有的和可利用的资源、条件,等等,都不如后一课题;类似地,一个只有很少研究经费的研究者,如果选择做“我国城市青年结婚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这样大规模的调查课题,即使能够做下来,其质量也往往不如做一个类似“某市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这样的调查课题的质量高。

不合适、不可行的调查课题,从一开始就包含着调查成果质量不高的内在因素,包含着研究者难以克服的一些困难和障碍。因此,要提高社会调查成果的质量,首先就要慎重选择调查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