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根据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根据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根据十九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经济上的矛盾辩证唯物论是在无产阶级登上世界史的舞台而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矛盾明白暴露的时代,才发生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第二个矛盾,是各个企业的有计划的组织与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一,是“市民社会”与民主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时期,唯物论与科学的联盟,表示着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利害的。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根据_社会学大纲

一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根据

十九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经济上的矛盾

辩证唯物论是在无产阶级登上世界史的舞台而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矛盾明白暴露的时代,才发生形成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矛盾,首先在十九世纪前半期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暴露出来。第一个矛盾,是工钱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这个对立的发展,表现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当时的劳动群众,因为不堪资本主义的剥削,不能不团结起来去反抗资本主义。例如:一八一六年,英国劳动群众演出了破坏机器的大暴动;一八一九年,曼彻斯特劳动者在要求选举权的名义下举行了一次大示威运动;一八三一至一八三四年,法国里昂劳动者举行了两次大暴动;一八三七至一八四○年,英国宪章派的劳动者举行了最初的国民的劳动运动;一八四四年,普鲁士西列吉亚纺织工人开始了第一次的暴动。这些劳动者的运动,都以劳动问题为中心,他们的要求虽注重于经济方面,还不曾涉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的反抗,却已明白的开始了。从这时以后,无产阶级已开始从“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第二个矛盾,是各个企业的有计划的组织与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表现,便是经济恐慌。例如:一八一五年的经济恐慌是在英国发生的;一八二五年的经济恐慌是在英国和大陆发生的,经过了六年之久;一八三六年的经济恐慌是在资本主义各国发生的,也经过了六年之久;一八四七年的经济恐慌是带有世界性的,经过了四年之久。这些周而复始的经济恐慌很明白的暴露了:资本家全体的生产的无秩序,搅乱各种产业部门间的均衡,引起了商品的供给超过需要。这些经济恐慌表现出财富和生产手段集中于这一极,而穷乏和困苦集中于另一极。这就是说,经济恐慌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同时又表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冲突。

上述两种矛盾,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社会的生产与资本家的占有之间的矛盾——的表现形态。

十九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上的矛盾

基于上述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十九世纪前半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又分出了政治上的两种矛盾。

其一,是“市民社会”与民主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本质及其在政治上显现的形态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伴着许多政治改革的当时法国,常常显露出来(在英国也有这样的情形)。就法国大革命的经过来说,当资产阶级实行革命以前,那些革命的先驱者即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们,曾经宣传理性是万事的唯一裁判者。凡是与所谓永久理性相矛盾的一切社会制度与国家制度,都应当废弃,代之而起的,是“合理的社会”与“合理的国家”之建设。这“合理的社会”与“合理的国家”是约定了依据自由与平等的原则去建立的,所以当时勤劳大众和资产阶级结成革命的联合战线,推倒共同的敌人即封建主义制度,以期实现自由平等的要求。但在革命胜利以后,资产阶级便爬上了支配阶级的地位,使政治的上层建筑适合于他们经济的要求,制定了种种适合于自己阶级利益的法律,把形式上的自由和平等当做“民主主义”宣布了。结果,所谓自由,在资产阶级方面,是对于劳苦大众的剥削与压迫的自由,在劳苦大众方面,是“离开财产的自由”,是供献剩余劳动或挨饿的自由。所谓平等,也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实际上却是经济的不平等。于是从来资产阶级及其代办者(和启蒙学者)所梦想的理性的王国实现了。个人的支配欲和剥削欲,变成了资产阶级全体的原则和理论,变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和制度。革命的观念,兴奋了一般大众的精神;现实的货币,充满了资产阶级的腰袋。“总而言之,从‘理性的胜利’产出的社会上及政治上的诸制度,与启蒙学者们灿烂的期待和预约比较起来,实是痛苦的失望的漫画。”(恩格斯)“市民社会”与民主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十九世纪前半期,完全的暴露了。当时的无产阶级在客观上早已意识到所谓市民社会与民主国家都是资产阶级的,所以他们都团结起来,向着资产阶级的民主国家,举行争取真正的自由与平等的斗争。如法国勤劳大众的政治运动,如英国工人争取选举权的运动,都是他们理解了这种矛盾的事实上的表现。这类事实,证明了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的民主主义的代表。

其二,是因当时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准不同而生的矛盾。在十九世纪前半期,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在法国正在完成的过程中。至于德国,产业革命刚刚开始,封建制还占居支配的地位。俄国更是落后,还停顿在农奴制与绝对主义的阶段。在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主义经济,以德国为境界线而斗争;同时,绝对主义政治与民主主义政治,也以德国为界线而争霸。德国在当时,是两种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的交叉点。再就当时各国内部的政治情形说,英法的资产阶级的政权已经树立,封建的残余次第肃清,同时登上政治斗争舞台的角色,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德国因为当时国内外情势的汇合,无产阶级革命的空气,在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情势中膨胀起来了。

十九世纪前半期意识形态上的矛盾

上述经济上与政治上的矛盾,在意识形态上反映出来,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当在资产阶级利用科学知识,进行产业革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之时,是采用机械唯物论的精神武器,并联络自然科学,去攻击封建阶级的神学、宗教与唯心论的。在这种时期,唯物论与科学的联盟,表示着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利害的。但到资产阶级得到胜利以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开始暴露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资产阶级从直接的生产游离出来,把剥削剩余劳动的任务委托于科学,使科学与劳动分离了。科学就由征服自然与增进全体社会幸福的目的,而转向于剥削剩条劳动的目的了。同时机械唯物论也被资产阶级所抛弃而仍由神学与唯心论所代替了。

英国古典经济学,是在反对封建的生产方法而拥护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法的过程中产生的。古典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提倡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把资本主义看做空前绝后的、极良好、极合理的社会制度。虽然古典经济学,也有过“劳动价值说”的极伟大的发见,但也只是一个端绪,终于被形而上学的唯心论的方法所封锁,不能说明价值的实体。这种古典经济学,到了资本主义开始“自己批判”时,财富与贫困的对立,暴露了它的本来的面目。于是从亚丹斯密,经由马尔萨斯到达于李嘉图,古典经济学就发达到了最高的顶点,由资本主义的讴歌而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强辩了。资本主义早已不是合理的社会制度,反而是它的正反对。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走上俗流化的倾向,完全变为资产阶级的御用经济学了。

至于批判资本主义而暴露资本主义罪恶的学说,是十九世纪初期英法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空想的社会主义虽然意识了现代社会阶级的对立,却不能认识这个对立的本质,也不能看出解决这个矛盾的主动力,不能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的使命,而只是凭空创造新社会组织的理论,并与社会的实践绝缘。这是从实践分离理论的实证。

古典经济学与空想的社会主义,都是反历史主义的,都是形而上学的唯心论的社会观。

为当时资产阶级形而上学的理论打开一条出路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感受了法国革命的影响,它本身是十八世纪末与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这个古典哲学,即是辩证法的唯心论。辩证法的唯心论,“到了黑格尔,就达到了顶点,自然界、历史界、精神界的全部,在这个黑格尔的哲学上——这是他的大功劳——才开始当作一个过程,即当作不断的运动、变化、变形、发展的过程去考察。因而要论证这种运动及发展的内在关联的企图也发生了”。但黑格尔并没有解决他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因为他是唯心论者,并且受了他自身及其时代的知识所限制。

黑格尔哲学中之革命的成分与保守的成分,往后使得黑格尔学徒分为左右两派。左派的著名人物,是费尔巴哈、马克思与恩格斯。

费尔巴哈重新把唯物论捧上王座,却连黑格尔的辩证法也都抛弃,只到达于自然科学的唯物论,并且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能继承过去一切哲学及科学的成果,综合哲学的唯物论与辩证法,建立了科学的哲学即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在上述的历史根据上诞生的。以下再说明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