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 ATM交换机的基本组成结构
1)ATM交换机的组成结构
ATM交换机由五大功能模块组成,即入线处理模块、出现处理模块、交换单元模块、呼叫处理和呼叫接纳控制(CAC)、拥塞控制和资源管理模块,如图9.18所示。
图9.18 ATM交换机的组成结构
入线处理模块对输入线路上的信息流进行信元定界、信元有效性验证和信元类型分类。输入线路上的信息流实际上是符合物理层接口信息格式的比特流。入线处理模块首先要将这些比特流分解成长度为53字节的信元,然后再检测信元的有效性,将空闲信元、未分配信元及信元出错的信元丢弃,最后根据有效信元信头中的PTI标志,将OAM信元交呼叫处理控制模块处理,其他用户信息信元送交换模块进行交换。
出线处理模块完成与入线处理模块相反的处理,主要是将交换机输出的信元流、控制模块输出的OAM信元流以及相应的信令信元流复合,形成送往出线的特定形式的比特流,并完成信息信元流速率和线路传输速率的适配。
呼叫处理控制模块完成VCC、VPC的建立和拆除,并对ATM交换模块进行控制、处理和发送OAM信元,发送信令信元,保证用户/网络的操作顺利进行。
交换单元模块完成交换动作的控制,将某输入线上的信元交换到某输出线上。
拥塞控制和资源管理模块对网络资源和网络拥塞进行控制和管理。
2)ATM交换机中的缓冲策略
缓冲策略或称排队策略,是ATM交换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缓冲区所在的位置,可以将缓冲策略分为外部缓冲和内部缓冲两种方式。
(1)外部缓冲
外部缓冲指缓冲器不是设置在交换结构的内部,主要有输入缓冲、输出缓冲、输入与输出缓冲和环回缓冲四种方式,如图9.19所示。
(2)内部缓冲
内部缓冲是将缓冲器设置在交换结构的内部。无阻塞结构不需要内部缓冲。在多极交换网络中,在每个交换单元均设置缓冲器,主要有输入缓冲、输出缓冲、交叉点缓冲和共享缓冲等方式。
图9.19 四种外部缓冲的方式
采用内部缓冲的多级有拥塞网络可以减少信元丢失,但是也有两个主要缺点:一个是增加了信元的时延和时延抖动;另一个是对于多通路的网络,如果属于同一虚连接的信元在交换结构中选用不同的通路,则会发生信元失序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