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障危机的出现

保障危机的出现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普遍福利”的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有助于缓解经济危机,但是,过于慷慨的社会保障承诺一旦遭遇普遍性的经济危机,其缺陷便暴露无遗。其二,改进受益规则,旨在控制社会保障津贴的增长速度,将社会保障津贴由无偿转变为有偿。
保障危机的出现_社会保障概论

2.2.4 改革阶段:保障危机的出现

20世纪50—60年代“普遍福利政策”的实施,刺激了社会保障的扩展,几乎所有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均为老年、遗属、生育、抚养儿重、失业,疾病、长期丧失工作能力或残疾者提供现金津贴,在必要时提供免费的或实际上免费的医疗保健照顾,而且把其范围和项目不断扩大。同时,提供现金津贴的医疗照顾的期限在不断延长,特别是对于长期丧失工作能力者和残疾者更是如此。“普遍福利”的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有助于缓解经济危机,但是,过于慷慨的社会保障承诺一旦遭遇普遍性的经济危机,其缺陷便暴露无遗。

20世纪70年代,由石油危机所引起的经济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滞胀”,导致了失业率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福利国家先后陷入困境,出现了“福利危机”,引起财政上的恶性循环,人才和资金的大量外流,公民中普遍滋生依赖和懒惰情绪,并酿成不良的政治后果,从而使社会保障受到普遍的指责。正是社会保障中所存在的弊端与危机,使各国政府迫于财政压力不得不重新探讨社会保障的宗旨、供款机制乃至受益规则与待遇水平。为此,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末相继走上了社会保障的改革道路。然而,出于社会保障机制的福利刚性,使政府的施政空间变得极为狭窄,一些试图调整、限制或撤销社会保障制度以期降低通货膨胀压力的行为和举措遭到强烈的抵制。

尽管如此,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国政府为实现被打破的福利增长与经济增长平衡以及社会保障计划收支平衡,不得不谨慎地开始对本国国民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改革中虽然各国政府均有自己不同的取向和相应的举措,但总体上来看,这些改革并非要完全抛弃“福利国家”的模式,而是主要在两个方面采取对策,即开源和节流。具体措施有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提高退休年龄。各国提高退休年龄旨在提高受保人进入该计划的门槛限制,如美国拟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德国和意大利提高到65岁,其他国家也准备采取类似措施。其二,改进受益规则,旨在控制社会保障津贴的增长速度,将社会保障津贴由无偿转变为有偿。其三,向私营部门转移责任。鼓励私营部门以职业年金与私人养老计划,医疗计划参与福利资源的配置,促成混合福利的推行。但是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可逆性,各国的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仍然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就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保障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将处于调整和改革时期。

社会保障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总体趋势是一致的。现代社会保障是对传统社会保障的一种超越,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成果,尽管各国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有先有后,其制度的实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都反映出社会保障本身的一些共性,这就是社会保障建立与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循序渐进的,在其制度的实施中是以法律为依据,并且是不断完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