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梁钢筋的识读

梁钢筋的识读

时间:2022-10-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屋面框架梁配筋见图2.1.17。  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2非框架梁除端支座负筋和下部钢筋算法与框架梁不同外,其他与框架梁的算法相同。非框架梁配筋如图2.1.18。屋面框架梁与楼层框架梁钢筋计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2 梁钢筋的识读

1.2.1 楼层框架梁钢筋的识读

1.楼层框架梁纵筋的识读

(1)楼层框架梁上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

①当梁足够宽时,上部纵筋直锚在支座里,应满足如下条件,如图2.1.2。

  楼层框架梁上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L 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5h c+ 5d)]

其中,L n为通跨净跨长;h c为主截面沿框架梁方向的宽度;L aE为锚固长度;d为钢筋直径。

②当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上部纵筋弯锚在支座里,应满足如下条件,如图2.1.3。

  楼层框架梁上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L 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4 L 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img170

图2.1.2 梁端支座直锚示例图

img171

图2.1.3 梁端支座弯锚示例图

(2)楼层框架梁下部非贯通筋长度的计算

楼层框架梁下部非贯通筋见图2.1.4。

img172

图2.1.4 梁下部非贯通筋示例图

①当端支座足够宽时,端支座下部非贯通筋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非贯通筋长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 n1(L n3)+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5h c+5d)]

  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 n2+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5h c+5d)]

②当端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非贯通筋长度计算如下。

  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 n1(L n3)+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4 L 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中间支座Max[L aE,(0.5h c+5d)]

  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 n2+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5h c+5d)]

(3)楼层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的计算

从图2.1.5可知:

  第一排端支座负筋长度= L n1/3+Max[L aE,(0.4 L 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第二排端支座负筋长度= L n1/4+Max[L aE,(0.4 L 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img173

图2.1.5 梁端支座负筋示例图

(4)楼层框架梁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的计算

从图2.1.5可知:

  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L n/3×2+ h c(式中L n取L n1和L n2中较大者)

  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L n/4×2+ h c(式中L n取L n1和L n2中较大者)

(5)楼层框架梁架立筋长度的计算

连接框架梁第一排支座负筋的钢筋叫架立筋,架立筋主要起固定梁中间箍筋的作用,如图2.1.6。

  首尾跨架立筋长度= L n1-L n1/3-Max(L n1,L n2)/3+150×2

  中间跨架立筋长度= L n2-Max(L n1,L n2)/3-Max(L n2,L n3)/3+ 150×2

(6)框架梁侧面纵筋长度的计算

梁侧面纵筋分为构造纵筋和抗扭纵筋,下面分别介绍。

img174

图2.1.6 梁架立筋示例图

1)框架梁侧面构造纵筋长度的计算。梁侧面构造纵筋截面图,如图2.1.7所示。

img175

图2.1.7 梁侧面构造纵筋截面图

①当梁净高h 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②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梁侧面构造纵筋长度按图2.1.8进行计算。

img176

图2.1.8 梁侧面构造纵筋示例图

由图2.1.8可知:

  梁侧面构造纵筋= L n+15d×2(L n为梁通跨净长)

2)框架梁侧面抗扭纵筋长度的计算。梁侧面抗扭纵筋的计算方法和下通筋一样,也分直锚情况和弯锚情况两种。

①当端支座足够大时,梁侧面抗扭纵筋直锚在端支座里,如图2.1.9所示。

img177

图2.1.9 梁侧面抗扭纵筋示例图(直锚情况)

  梁侧面抗扭纵筋长度=梁通跨净长L 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5h c+5d)]

②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如图2.1.10。

img178

图2.1.10 梁侧面抗扭纵筋示例图(弯锚情况)

  梁侧面抗扭纵筋长度=梁通跨净长L 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4 L 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3)框架梁侧面纵筋的拉筋长度的计算。有侧面纵筋就一定有拉筋,拉筋配置如图2.1.11。

①当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

  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 4d+ 1.9d×2+Max(10d,75mm)×2

②当拉筋只勾住主筋时:

  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 2d+ 1.9d×2+Max(10d,75mm)×2

4)框架梁侧面纵筋的拉筋根数的计算。拉筋根数配置如图2.1.12。

根据图2.1.12可知:

img179

图2.1.11 侧面纵筋的拉筋示例图

img180

图2.1.12 梁侧面纵筋的拉筋计算图

  拉筋根数=(L n-50)/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

2.楼层框架梁箍筋的识读

(1)1级抗震箍筋根数的计算

1级抗震箍筋根数按图2.1.13计算。根据图2.1.13,1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见表2.1.2。

img181

图2.1.13 楼层框架梁1级抗震箍筋布置图

表2.1.2 1 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

img182

(2)2~4级抗震箍筋根数的计算

2~4级抗震箍筋根数按图2.1.14计算。根据图2.1.14,1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见表2.1.3。

img183

图2.1.14 楼层框架梁2~4级抗震箍筋布置图

表2.1.3 2~4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

img184

3.吊筋的识读

当主梁为次梁的支座时,会出现吊筋,吊筋一般可用图2.1.15表示。

img185

图2.1.15 梁吊筋示例图

吊筋构造详图如图2.1.16所示。

根据图2.1.16吊筋计算长度如下:

  吊筋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护层)/cos45°(或60°)+2×20d

img186

图2.1.16 附加吊筋构造

4.附加箍筋的识读

有时在次梁处配置附加箍筋,其间距为8d且≤100mm,附加根数按图纸标注计算。

1.2.2 屋面框架梁钢筋的识读

屋面框架梁除上部通长筋和端支座负筋弯折长度伸至梁底外,其他钢筋的算法和楼层框架梁相同。屋面框架梁配筋见图2.1.17。

img187

图2.1.17 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

1.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

  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2

2.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一排负筋长度的计算

  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一排负筋长度=净跨L n1/3+(左端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3.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二排负筋长度的计算

  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二排负筋长度=净跨L n1/4+(左端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1.2.3 非框架梁钢筋的识读

非框架梁除端支座负筋和下部钢筋算法与框架梁不同外,其他与框架梁的算法相同。非框架梁配筋如图2.1.18。

img188

图2.1.18 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图

1.非框架梁下部贯通筋的计算

①当非框架梁为直梁时

  非框架梁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12d×2

②当非框架梁为弧形梁时

  非框架梁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 L a×2

2.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的计算

①当非框架梁为直梁时

  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 L n1/5+Max[L a,(0.4 L a+ 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②当非框架梁为弧形梁时

  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 L n1/3+Max[L a,(0.4 L a+ 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1.2.4 悬挑梁钢筋的识读

悬挑梁钢筋长度的计算通常按如下方式进行,如图2.1.19。

由图2.1.19可知:

①号钢筋长度= L-保护层+ 12d+锚固长度L aE

②号钢筋长度=0.75L+锚固长度L aE

③号钢筋长度=(L-保护层)×斜度系数+ 12d

④号钢筋按实际图纸进行计算。

img189

图2.1.19 悬挑梁配筋图

习  题

1.框架梁的上下通长筋、下部非通长筋如何计算?

2.框架梁的单排、多排支座负筋如何计算?

3.吊筋长度如何计算?

4.框架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配置侧面纵筋?如何计算侧面纵筋的根数?

5.框架梁侧面构造纵筋与抗扭纵筋长度计算有何不同?如何计算?

6.在有侧面纵筋的同时必须有什么钢筋?它的直径、间距如何确定?长度如何计算?屋面框架梁与楼层框架梁钢筋计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7.悬挑梁上钢筋分几种?如何计算?

8.悬挑梁下部筋长度如何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