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

时间:2022-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教育,使青少年接受和继承布朗族的传统,以适应布朗族的社会生活。布朗族学生在上计算机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相继在布朗族地区开办了学校,解决了布朗族地区没有专门学校的问题。
民间教育_中国布朗族

第一节 民间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布朗族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由于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仅靠刻木记事,因而布朗族地区的教育非常落后,几乎没有一所专为布朗族子弟开办的正式学校。成年人中只有个别的人能识傣文或汉文。当时布朗族人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村社和佛寺进行,是通过老一辈的言传身教和歌手传唱的形式来进行有关布朗族社会历史、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其特点是口头传授与实践示范相结合。通过教育,使青少年接受和继承布朗族的传统,以适应布朗族的社会生活。布朗族整个教育处于相当封闭的状态,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者,往往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年幼者通过参加各种劳动和婚丧、祭祀、节庆等社会活动向长辈们学习,而每一个成年人都有指导和教育青少年的义务。这些教育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文化理论知识教育,而主要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掌握生产技能等实践性方面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状况才逐步得到改善。

一、家庭教育

布朗族十分重视对小孩进行生活常识教育、生产技能教育以及各种礼仪教育。当小孩刚懂事时,长者不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还不断对他们讲做人的道理和需要遵守的习惯法。女孩从小要学会洗衣做饭、饲养家畜等,稍大一点的还得跟大人学习种菜、插秧、采茶、收玉米等农活。男孩要学会干一些较重的活计,如犁田、翻地、砍柴等。从衣、食、住、行到一些简单的道理、粗浅的是非观念,都以实践示范和口头讲述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子女。这样,小孩一般到了15岁就成了“全劳力”,与大人共同承担生产任务。各种节庆和祭祀活动也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这些场所中可以学到社交知识和宗教知识。长者往往通过讲述世代相传的故事、神话、寓言和传说等,向小孩进行民族历史、风俗习惯和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获得布朗族的历史知识,从而继承布朗族的传统。此外,青少年还可以从节庆活动中的歌舞、体育、娱乐等来获得体育和美育知识。

二、佛寺教育

由于小乘佛教的影响,在布朗族生活的地区,几乎每个寨子都盖有佛寺,用于进行宗教活动、传播佛教思想。过去布朗族人认为,做和尚是每一个男子一生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只有进佛寺当和尚才会有文化、有社会地位。男人如果没有当过和尚,则会被人讥讽为“半个人”,连媳妇也难讨上。因此,布朗族家庭的男孩到了十一二岁,一般就要被送到佛寺当和尚,通过诵读傣文经书学得一点傣文。在正式的学校教育未实施前,布朗族中能够有一点文化知识的,绝大多数都出自佛寺的僧侣,他们既是宗教人士,又是布朗族的知识分子,对传播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小学,仅有的几所小学也是一些外国传教士按照他们国家的模式在云南省边地创办的。20世纪初,清政府才开始着手在云南省边地开办教育,但学校数量极少,且十分简陋。清末以来,云南省边疆许多地方逐渐开始兴办教育,一些布朗族村寨也有人办私塾、蒙童小学。到民国年间(1912~1949年)开始兴办土民小学,继而兴办国民小学、简易师范等。今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就在本县沙河乡的邦协村和勐库镇的公弄村兴办私塾和蒙童小学。民国年间虽然办有学堂,但由于语言及其他方面的障碍,特别是当时的统治者实施民族歧视政策,布朗族子弟不愿入校学习。

1931年后,国民政府也在云南省边地开办教育,但是数量极少,满足不了布朗族子女读书求学的需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当时为双江县)于1936年至1940年办过简易师范学校,约有学生200人,后迁至临沧行属(今云南省临沧市)。1942年成立双江中学,先后招生6个班,毕业3个班,1948年因为战乱而停办。至1950年成立人民政府时,全县只有3所小学,6名教师,87名学生。勐海县在民国年间,民国政府就推行“边地教育”,开办“国民学校”,共有16所学校,32名教师,28个班,1150名学生。

img38

布朗族学生在上计算机课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相继在布朗族地区开办了学校,解决了布朗族地区没有专门学校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云南省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加快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文件,布朗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学校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中专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从2000年开始,云南省政府实行教育“三免费”,布朗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2008年,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拥有各类学校263所,其中高中学校1所,职业教育学校1所,普通中学7所,小学250所(含教学点),幼儿园4所。在校学生人数27887人,比1978年增加7940人,专任教师1512人,比1978年增加69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1%,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6.91年。

img39

布朗族学生在上课

img40

布朗族学生

除了发展当地教育以外,党和政府还不断选送布朗族青年到大中专等高等院校深造。现在,布朗族有了自己的中专生、大学生,有了自己的教师、医生、干部和各种科学技术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