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谈谈女性发展的优势与障碍

谈谈女性发展的优势与障碍

时间:2022-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社会生活中,相较于男性发展,女性发展存在不少社会的、观念的、制度的、传统的,甚至人为的障碍与由此形成的对女性心理的束缚。可见,女性的自然素质具有天然优势,不仅不比男性差,而且较男性有优势,女性真的不应该自卑。
谈谈女性发展的优势与障碍_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

一、谈谈女性发展的优势与障碍

在社会性别视野下,我们发现女性较男性具有许多被社会,包括被女性自身忽视了的发展优势。但在社会生活中,相较于男性发展,女性发展存在不少社会的、观念的、制度的、传统的,甚至人为的障碍与由此形成的对女性心理的束缚。我们今天要引导大家把被社会忽视的女性优势发掘出来,同时将主流文化中阻碍女性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引导女性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辩证地分析女性发展面临的社会障碍与自身束缚,我们还告诉女性要树立“四自”意识,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这是女性发展的精神基础与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莎士比亚说:“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这句传统观念浓缩的经典已经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我们时代,有人说:“弱者,你的名字不再是某一性别,它是人类中智力低下者。”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列举更多事例,辩证法不是事例的总和。我们首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女性发展较男性所具有的自身优势。

(一)女性发展的自身优势

我们从女性的基本素质、社交能力、管理能力、智力发展四个方面来看女性发展的优势,在分析这些优势时往往与男性相比较,有比较才会有鉴别。

1.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有基本素质优势

人的基本素质包括自然素质、精神素质、心理素质。

自然素质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相对于不少男性的粗心、马虎,细心、认真则是女性的特点与优点;相对于男性抽象思维优势,形象思维则是女性思维的优势;相对于男性来说,记忆力与理解能力是女性的强项;口齿伶俐、吐词清晰、表达流畅更是女性表达能力的长处之所在,也是女性相较于男性的优势。可见,女性的自然素质具有天然优势,不仅不比男性差,而且较男性有优势,女性真的不应该自卑

精神素质指追求事业的动力和毅力。动力就是事业心,毅力是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与责任感。传统观念的文化环境或压力影响要求男人追求事业,挣钱养家糊口,由此形成男性追求事业的动力一般强于女性。说到毅力,即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耐受力,女性往往好于男性,我们看到,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发展中,女性都具有坚韧的毅力和惊人的经受困难的忍耐力。

心理素质包括心理、情感和调适能力。女性心理细腻,善于察言观色,能及时了解掌握对方的心理、变化与要求,领会他人意图。而这一点男性往往大不如女性。这种能力在经商、营销、公关以及人际关系处理、担任企业领导中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一般,女性比男性具有更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变化迅速。这种感情特征使女性具有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女性遇到不顺会哭泣,随着发出哭声与流出泪水,心中的悲和痛、苦和仇会一起流出,从而得到心理调适,减轻心理负荷。而“男儿有泪不轻弹”,心理调适能力差,如名人白岩松、崔永元都抑郁过。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不顺,情感的宣泄与调适对人生及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可见,女性的心理素质在一定意义上优于男性。

2.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有社交优势

在封闭的农业社会,人们可以不进行社交,而在今天的信息社会,社交是人生存的重要能力。而女性喜欢与人打交道,善长“人物定向”,感受性、直观性思维能力较强,易于从他人的语言、动作、表情中体察和辨别他人,因此,女人有直觉意识,甚至某种事物一发生她就看透了。这一点是许多男性不可比拟的。女性叙述事件绘声绘色,常带浓厚的感情色彩,口头表达能力好,语音清晰,听来悦耳,这些男性远不能及。女性相较于男性注重仪表,引人悦目,善于公关。相反,男性喜欢与物打交道,善长“物体定向”,男性在社交中往往不如女性。

社交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与条件,客观公正地看,女性社交优势比男性多。交友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朋友多不仅会有益于事业发展,也有益于心理健康。西方有句谚语:“无友的人,虽在世上,犹如在旷野。”下面的研究显示,两性交友有很大的差异,交友受性别的影响[1]

第一,在交友目的性方面,女性“重亲密感”,男性“重活动”。女性的友谊关系比男性更加注意感情,而男性比较习惯建立以玩为主的友伴关系。

第二,在交友时,男性好限制、主导模式,女性则多采用适应、成全模式。男性喜欢使用限制、主导模式交友,在谈话中往往以减少说话,或结束,或转移话题以示主宰,这种模式很难与习惯同样模式的男性建立友谊关系;女性则多以适应、成全模式交友,也就是试图让自己和他人的互动可以持续下去,以同意他人意见,女性往往习惯取得他人的认可和轮流说话的方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也适合小团体的互动。

第三,在交友方式上,男性是“肩对肩”,女性则是“面对面”。西方有研究显示:男性之间交友是“肩对肩”,通常是建立在共享活动上,如球赛、玩牌等,以一起活动为主,不触及思想和情感,彼此习惯以开玩笑、互相调侃的方式互动,缺乏自我揭露与情绪分享。女性之间交友则是“面对面”,通常是建立在情感交流、分享快乐或面对困难上,建立以谈心、分享快乐、相互帮助的互动关系。女性友谊是建立在情感的分享及支持上。由此可以看出,两性交友是有差异的。

3.相较男性而言,女性有管理优势

女性具有细腻的心理、丰富的情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同时,历史上长期处于弱者地位形成了她们谦让谨慎的品质,她们会更加尊重他人、感谢他人。女性富有人情味,擅长人性化管理,这一点远远优于男性;女性勤于工作、善于节约;女性的奉献精神一旦用在事业追求上,其优势是许多男性无法相比的。从这些优势上看,女性的管理才能好于男性,不少研究表明,女性管理的企业的效益好于男性管理的企业,女性扭亏为盈的能力强于男性。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指出:“女人善于选择人才去管理。女皇在挑选人才上有很强的能力。妇女必定比男人更有资格担任统治者的职位,担任首席部长,因为首相的主要任务不是自己本人去管理,而是发现最合适的人选去管理公共事务的每个部门。她们比男人更适合选拔人才,这几乎是每个统治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多数伟大的女皇是由于她们的治国的天才而变得伟大的。”“妇女的直观洞察力,具有同等经验和一般能力的妇女,对于眼前立即出现的事物,通常比男人要明白得多。”“人们公认的能干妇女的另一优点,即较快的理解力。”[2]

对于人们所说的妇女的神经比较敏感,不大适合于家庭生活以外的事情这种说法,穆勒指出:“这许多弱点不过是过剩的神经活力变成浪费,如果把这种活力引向一个具体目标就会终止”;“神经气质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兴奋,持续长时间的工作。”“具有这种气质的人特别适合可称之谓人类领导的行政部门。他们是伟大的演说家和传道者的材料,是道德影响的令人佩服的传播者。”[3]

《英最新研究:女性从胎儿起就比男性善于合作》[4]、《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的最新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善于合作。从总体上说,两名女性在一起选择合作的可能性是两名男性在一起时的两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游戏中的男性在争取获胜上表现得更为贪婪,而女性则更容易担心其他人出现背叛的情况。在今天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里,善于团结、发挥团队精神是事业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4.相较男性,女性在智力方面有优势

人类智力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小学、初中1~2年级的女孩比男孩优秀;青春期的女孩智力开始下降,直到20岁以后又开始回升。男孩智力发展规律与此相反,男孩一般在初中甚至高中开始觉醒,男孩从青春期开始智力快速发展,因此,高中阶段男孩会突飞猛进。高考(一般18岁)正值女孩智力低谷期、男孩智力高峰期。因此,在高考场上比试时,男孩是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女孩是智力发展较差时期。女孩在人生智力发展处于低谷阶段的考场上取胜,男孩则在智力发展处于高峰阶段的考场上取胜。一样的试卷、一样的难度、同一个考场,处于人生智力低谷阶段的女孩与智力处于高峰期的男孩同等竞争,取胜的女孩应该说比取胜的男孩智力更好。女孩20岁后低落的智力会回升。可以看出,在高考场上取胜的女孩至少不比男孩差,知识女性与男性相比,具有同样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

女性思维与记忆能力较男性有很大优势。女性智力优势表现在记忆能力强,有人将它称做机械记忆,加以贬低,认为不如抽象思维能力品质高,而后者被认为是男性的优势。其实,就算是机械记忆,对创新与发明来说,同样是重要的思维活动,没有对前人知识的记忆,怎么能有超越前人的新思考、新发明呢?机械记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是创新的基础。

美国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提出: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世纪,女性的思维方式比男性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女性的思维方式优势》中指出:女性的思维是“网状思维”,可以看作是球体的,而男性的思维则是“阶梯思维”,可以看作是直线似的。这使女性能够同时做五件事,同时存取知识,知识的运转在球体中总比在直线中更灵活、更便捷,这是创新的重要基础素质[5]

相较男性,女性的脑子也灵活些。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指出:“假定妇女的思想生来就比男人的灵活些,很少能长时间地坚持作同样继续的努力,更适合把能力分散在许多事情上,而不是只沿着一条道路走到可能达到的最高点;现在就她们而言,可能是真的,可能说明妇女落后于男人的最高等级的原因。可是这个差别只能影响其卓越的种类而非卓越的本身或其实际的价值。”[6]但是,女性的这一优势,即“灵活些”、“更适合把能力分散在许多事情上”被人类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无论如何,为了实践的目的,从它的最高级到最低级的部门,迅速地从一个研究题目转到另一个,在二者之间不让智力的泉涌低落下去,这种能力是更为可贵的能力。”妇女这种“更为可贵的能力”也被人类遗忘了。“妇女的头脑虽然可能只被一些小事所占据,但很少允许它闲着,而一个男人,如果他没有思考他认为是他一生的事业时,脑子则常常是闲着的。妇女的日常生活的任务是平凡的事情,但像世界的运转一样,很难停止。”同样,女性的头脑“很少允许它闲着”的优势也被人类所掩饰。我们的文化总是将女性大脑描绘为迟钝、封闭,不适合进行科学研究,其实,这统统是对女性的歪曲。

下面再从大脑构造上的性别差异来看女性智力优势。

(1)大脑结构两性的性别差异[7]。胼胝体是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一大束神经纤维,它是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最重要的联系,起着沟通和协调两侧大脑半球的作用。比较脑部胼胝体的形态结构,发现胼胝体的尾部或后部存在着男女性别差异:女性胼胝体尾部呈球状,与体部相比,显著增宽。相反,男性胼胝体尾部大致呈圆柱形,其宽度和体部相差无几。也即女性的胼胝体较男性的大。这就决定了女性沟通与协调两侧大脑半球的能力要优于男性。因此,女性脑子“灵活些”,女性“更适合把能力分散在许多事情上”,“女性能同时做五件事”。由于两性胼胝体差异和大脑侧化差异,男女大脑功能或使用大脑的方式也就产生了差异。当男性运用大脑时,他所启用的是大脑中某个特定区域里的神经细胞。而女性的脑细胞则全方位地兴奋起来,形成无数个兴奋亮点。女性的胼胝体比男性的要厚,因而可以在负责直觉与情感的右半球和负责理性与感觉的左半球之间进行更为紧密的“对话”。所以,有人把女性这一特点称为“情感智力形式”,也有人直接称之为“女人的直觉”。

(2)大脑内容物的两性差异[8]。生活中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感到沮丧呢?因为男女大脑中分泌的内容物有所不同,而且大脑对这些物质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女性大脑分泌的血清素比男人少,但女人大脑对血清素含量变化的感应要比男人敏锐得多,而血清素的含量变化是由雌性激素进行调节的。两性大脑的内容物不同还表现在,女性的大脑中主管人类思维的灰质比起男性要多出15%。但男女在智商测试时,分值整体上又为什么不相上下呢?这也许是男人的脑袋通常大于女人的缘故。男人的脑袋里含有更多的白质,它主要负责脑细胞之间的联络以及神经冲动在大脑和四肢与躯干之间的传递,所以男人对空间的认知力往往更胜一筹。空间知觉是女人的弱项。同时,男人的大脑里面有更多的液体,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脑组织的流失也更快一些,到了45岁非常明显,中年男人比起同龄女人自控能力要弱得多。80岁的太婆能自立,但70岁的老头不能自理是普遍现象。

左脑理性,右脑情感;左脑科学,右脑艺术,这是大脑功能侧化的理论。女性大脑皮质的功能组织似乎不像男性那么侧化。女性的语言中枢平均分布在左右半球的趋势较明显。男性大脑功能侧化,女性并不明显,这也就形成进入某些领域高端的男性多一些的缘故。

另外,女性比男性更长寿。各国统计的数据表明,女性比男性一般长寿5~7岁。也许有这样一些原因:女人70岁时仍可拥有20岁的心脏;女人的长寿也与疾病有密切关系,人类免疫调节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中,女人的X染色体大大多于男性;女人抗外界干扰能力强,睡眠品质好,这无疑是女人比男人长寿的又一个原因;雌性激素作用在女人的血管或骨骼上,可以让皮肤变得娇嫩,使人变得年轻;同样的物质活动,女性基础代谢率更低,能量消耗也就会更少;女性分娩和月经定期失血也能作为一种生理刺激作用;女性少沾烟酒的良好生活习惯也使女性比男性健康。

经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女性发展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都是主流文化所忽略的,我们要发掘它,要树立信心,不要陷入女人是弱者的文化误区。女人的优势要由我们的时代重新书写,只有这样才能剔除以往文化中的种种猜测与臆想,以及社会强加的不实的成分。当然女性发展面临许多障碍,这些障碍对女性发展影响更大。

(二)女性发展的障碍因素

女性发展的障碍因素分外在障碍因素与内在障碍因素。

1.外在障碍因素

外在障碍因素即社会文化障碍因素。女性发展受传统社会文化的阻碍,“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模式鼓励男性发展,制约女性发展,不利的外在环境制约女性成才;而男性则享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性别优势。女性发展的社会文化障碍主要指以下六个方面。

(1)社会态度不鼓励女性发展。社会态度通过社会观念表现出来,当今文化从主体上看是抑制女性发展的,从社会观念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它至少是不鼓励女性成才,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是社会态度对女性成才的经典表述,它至今仍严重制约着女性发展。看看下面这些现象:人们将拼命干工作的女人说成“不像女人”,就是干出成绩也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人情、不识人间烟火的“女强人”;将人分为男人、女人、女博士三类,将女博士从女人中划出去,恶毒地反对女性成才;科学家、高级干部如果是个女人,人们总会特别关注,看这个女人有什么特殊之处,总觉得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女人;男性择偶总愿找一个智力、能力、学历都低于自己的,不愿找一个高于自己的;优秀的女性在择偶市场上被男性打入“剩女”、“第三性”行列……

2005年初,时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的劳伦斯·萨默斯语出惊人:男女之间存在着内在智能的本质差异,导致女科学家的稀缺。时隔一年,斯坦福大学变性人、著名神经科学家本·巴里斯[9]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驳斥了萨默斯的说法,称性别歧视是导致女性在科学和数学上缺位的主要原因,“科学,应该打破偏见”。

有谁能回答“最有创见性思想出自何一性别”这样的问题?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指出:“即使它们被公诸于世,通常也是作为丈夫的观点而不是原来的真正的作者的观点出现的。谁能说出男性作者提出的最有创见性的思想,有多少是属于妇女提出的,而属于他们自己的只不过是检验和做出理论呢?”[10]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是一位诚实、可爱的伟大科学家。据报载,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受到他的第一任妻子(大学同班同学)的影响,甚至相对论就是他妻子首先提出的。

(2)社会期望抑制女性发展。文化与社会生活都反映出这样的社会期望:男人要扮演好职业角色,女人要扮演好生活角色;尤其在择偶市场上,高学历抬高男人身价,而高学历会有损女人身价;男人事业好,生活一塌糊涂没什么,只要事业好就是一个好男人,正如西方某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盖马桶的诗人仍然是一个诗人;女人如果这样则会降低评价,至少不是一个好女人,或不像一个女人。社会总是这样期望男人女人朝不同方向发展,逆向发展的女性只会得到负面评价,社会期望就是这样抑制女性发展。

(3)社会分工扼制女性发展。“男主外、女治内”性别分工扼制女性发展,但当今社会仍有不少人崇尚这种传统性别分工模式,社会一旦出现缺位,“妇女回家”论就会响起;女人出外工作也得遵循男人干正事,干大事,女人打杂,干小事的原则分工;参加社会管理,也遵循男正女副,男高女低,男居实质位置、女居虚职闲差位置。总之,无论是在经济工作还是在政治工作中,男人占据社会主体结构,女人处于边缘地位。这种社会分工使两种人受到压抑:一种是有能力的女性,另一种是无能力的男性。其结果是:有能力的女性被束缚着;无能力的男性去接受重任。这一方面扼制了优秀女性(她们只需稍加培养就可以成才)发展;另一方面在赋予低能者重任时会造成发展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要将他们提高到优秀女性的高度,一是不可能,二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极大地制约着社会发展。

(4)夫妻模式限制女性发展。社会认可的是“妻保夫”模式,而不认可“夫保妻”模式;男人去高攀学历,女人在家带孩子很正常,反之则不正常;女人下岗操持家务,男人留岗正常,反之则不正常;男人比女人强正常,女人比男人能干则反常。社会文化提倡“夫妻一体化”,即女人将能量投入家庭,男人从家庭中获得力量,再投向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由此认定男人力量伟大,女人能力渺小,妻子的能量化到丈夫一体中。这种夫妻模式严重限制女性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同班毕业的同学夫妻,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起点一样,几年后,一般而言,妻子会落后于丈夫的主要原因。

(5)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制约女性发展。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一性别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是社会生活中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对男性和女性的固定看法,比如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是有抱负的、有独立精神的、富有竞争性的;而女性则是依赖性强的、温柔的、软弱的;男性应是主外的,挣钱养家的,女性应是主内的,被男人养活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知觉偏差。

由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一经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很难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往往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成为社会成见。因此,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是十分顽固的定型观念。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将女性定位为“主内”,看不到女性发展的优势,阻碍着女性追求事业,是一种不正确的性别心理与意识,它不能公正、客观地看待女性的发展。而这种观念和心理又在当今男权文化下被极度地泛化和渲染,往往人为地制约女性发展。

(6)传统的社会行为归因理论阻碍女性发展。归因就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解释和说明的过程。传统的社会行为归因,就是对于两性取得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归因。看看我们社会是如何归因的,以中小学老师对男女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归因最具代表性,男孩子成绩好,老师会说是这孩子聪明,女孩子成绩好,会被说成是特别努力;男孩子成绩不好,老师会说是太爱玩了,长大懂事后就会好起来,女孩子成绩不好,老师会暗示是脑子不好使,是先天智力所致。成绩好,将男孩子归因于“脑子好”,将女孩子归因于“努力”;成绩不好,将男孩子归因于“不努力”,将女孩子归因于“脑子不好使”。与此相适应的是,社会上对于事业成功与否的归因也一样,社会往往将男人的成功归因于主观努力和个人能力;而将女人的成功归因于领导的支持和大家的帮助。社会往往将男人的失败归因于客观条件不成熟,难度太大;将女人的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有限,主观努力不够。这就是将男人的成功归因于主观,女人的成功归因于客观;将男人的失败归因于客观,女人的失败归因于主观。由于归因不同,因此男人失败了,由于是客观造成的,应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鼓励再干;女人失败了,由于是主观造成的,因此不宜再干。不仅如此,我们的社会还会将一个女人的失败推及到整个女性群体,即一个女人不行则整个女性群体都不行。女人即使成功了,由于是客观造成的,所以是侥幸取胜的,也不会轻意再分配任务,更不会将成功推及整个女性群体;男人成功了,由于主观能力强,应该分配更大、更艰巨的任务。传统的社会归因理论就是这样剥夺了女性发展资源,限制了女性发展。

社会态度、社会期望、社会分工、夫妻模式、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传统的社会归因理论都起着抑制女性发展、鼓励男性发展的作用,女性要发展,必须突破这些根深蒂固的落后性别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要克服传统观念和势力的影响。

2.内在障碍因素

女性发展的内在障碍因素是指女性自身心理障碍因素。随着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女性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将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因此,女性发展除了社会文化障碍,同时还面临长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自身心理障碍,它是女性发展的内在障碍,主要指以下六个方面。

(1)自卑心理。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文化传统,使女人在男人面前总是感到有压力而自卑。受晕轮效应影响,无论是社会还是女人,都会将男人的一点强(身强力壮)看成一切皆强,将女人的一点弱(身体弱小)看成一切皆弱,这种社会认知偏差严重影响女性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又往往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女性则往往缩小自己的能力和成绩,这就无论给社会还是女性本人都造成一种错觉,这种自卑心理影响着女性勇挑重担和产生创新冲动。

(2)畏难心理。女性长期被封闭在家庭“主内”,缺乏竞争挑战性工作的实践,对于外部世界具有挑战性、冒险性、竞争性的工作缺乏适应性。她们面对新任务常常谨慎从事或表现出畏难情绪,不敢冒然接受,更不敢去争取,犹豫再三,机会就在畏难犹豫中丧失。畏难情绪严重影响女性挑战新的工作和追求创新。

(3)依赖心理。女性长期从事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在以往社会里,女人被迫“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就是在新中国,妇女参加社会工作也是靠政府安排,养成了依赖政府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下,就业有压力时,妇女可能产生一种替代心理,即丈夫或子女替代自己的价值。女人就是这样经历着从依赖“夫”,到依赖“政府”,再到“价值替代”的依赖发展过程。因此,女性发展期望值低、创业意识差。部分优秀女性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也滋生了依赖心理,少数女大学生还受着“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影响,正是女性的这种依赖思想,极大地促进男性的创业意识。

(4)牺牲心理。与其说女性有一种自我牺牲精神,不如说社会要求女性自我牺牲,成全丈夫,这就是社会文化规范的“妻保夫”模式。社会在要求“妻保夫”的同时,又反对与嘲笑“夫保妻”的男人。传统的“夫荣妻贵”心理仍然影响颇深,为夫为家庭奉献,“无我”意识笼罩女性心理。女性将自己的能量奉献家庭,丈夫从家里吸收能量再贡献社会,取得社会价值,得到社会尊重,女性则以此为荣。女性不仅牺牲自己保丈夫,同时还要牺牲自己保子女。文化造就了女性的牺牲精神,并将其视为传统“美德”。但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女性丧失社会价值,丧失事业追求。奉献不是就要牺牲自己,如果社会要求女性牺牲自己保丈夫、保子女,这就不是什么美德,而是性别不平等强加给女性的精神枷锁。牺牲心理是依赖心理、自卑心理、畏难心理的恶性发展。

(5)家庭情结。女性长期被局囿于家庭,滋生了浓厚的家庭情结。工作忙了,顾家少了;出差多了,没有照顾好家,总感觉亏欠。女人对家庭、对家人,特别是对丈夫和子女,总有一种歉疚心理。而男人则不一样,很少有男人会感到歉疚,社会文化还戏称下班就回家的男人是“四等男人”,文化在要求女人顾家的同时,又嘲笑男人顾家。扮演家庭角色情结太浓,扮演事业角色就会被削弱。女性需要家庭情结,但不能由此淡化事业情结。家庭情结是把“双刃剑”。社会文化在校正女性的家庭情结时,也有必要提倡男性建立家庭情结。

(6)“男外女内”观念影响。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要求女性担当好家庭角色,职业角色往往在社会评价标准之外,甚至职业角色强了,会不像女人;就是有社会工作的女人,同时也必须扮演好家庭角色。不论女性有没有工作,也不论女性工作职位的高低、责任的大小,“主内”被视为女性的“分内事”、“必修课”。没有人会这样要求男性。这种社会观念对追求事业的女性是不公平的。

自卑心理、畏难心理、依赖心理阻碍女性去追求事业、追求创新、追求成功,也就是说,在事业面前女性会望而却步,其中,自卑心理是关键。有了自卑,就会畏难,就会依赖。而牺牲心理、家庭情结、“男外女内”观念会将女性牢牢固定在家庭小圈子里。其中,牺牲心理是关键,它是自卑心理、畏难心理、依赖心理的恶性发展。有了牺牲心理,家庭情结会加重,“男外女内”观念会更强,会将自己封闭在家庭小圈子,甚至欣赏“男外女内”模式,一有机会,她会去当全职太太。这种情结只有在实践中被忘恩负义的丈夫抛弃时女子才会醒悟,但此时追悔莫及为时已晚。自卑心理、畏难心理、依赖心理、牺牲心理从心理上剥夺女性发展动机;而家庭情结、“男外女内”观念则从精力上剥夺女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从女性发展的障碍可以看出,一个女人要获得成功,一是要突破传统观念对自身心理的束缚;二是要经受得起阻碍女性发展的不利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三是要克服事业上的各种艰辛。由此可见,女人要三重任务都取胜才能算一个成功者,男人只需要克服事业上的困难就会是一个社会公认的成功者。因此,女人的成功要比男人流更多的汗水,花更多的精力,耗费更多时间,面对更多的障碍,克服更多的困难。男人轻易就能取得的成绩,女人可能要费几倍的艰辛和努力才能达到,女性前进路上障碍多多、困难重重。女性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树立“四自”意识。

(三)女性要树立“四自”意识

“四自”意识不仅是女性克服心理障碍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开发自身优势的力量源泉,更是克服社会文化障碍的精神武器。女性需要这样的精神武器与思想基础。

“四自”意识就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自尊就是女人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反对自轻自贱。自尊不仅是女人立业的思想根基,更是女人之为女人的起码要求。只有自尊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个别女人不自尊,在市场经济下出卖自己,这样的女人不会得到社会尊重,这样的女人不可能追求伟大的事业。女人不自尊就会自卑,自卑就会畏难,遇事没有自信心。

自信就是女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定自己的信念,反对自卑自弱。自信的女人不会自卑,她会相信自己的能力,至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自信是女性创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女人首先要作为一个人,就要自信,不自信的女人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更不可能去创造惊天动地的事业。女人如果不自信,就会自馁,就会依赖,就只能乞求他人的帮助和施舍,就可能成为一个随时被人抛弃的可怜虫。有了自尊与自信,就有了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是干好事业的基础和前提。

自立就是女人要树立独立自主意识,坚定地开拓自身价值,反对依赖顺从。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女性发展的内在要素,是对自己本质力量与主体地位的确证和表现。自立是女人生存的根本、发展事业的前提。女人的自立,一是思想上自立,要有自己的独立主见,始终要坚持事业是女人作为一个人存在的基础,这一点任何时候不能动摇;二是行动上要自立,要有自己独立的事业。女人如果不能自立,就只能过依赖他人,重复传统女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将夫视为“天”的小女人日子,这样的人生存尚且成问题,何谈发展呢。女人若能自尊、自信,就能自立,就不会去依赖他人,不仅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而且是能干一番事业的人。

自强就是女人要顽强拼搏、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不能妄自菲薄。自强是一种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自强是一个强者的形象。女人的自强,一是有自强思想意识;二是有自强的行为表现。思想上的自强是基础,行为上的自强是思想的表现。也许只有部分女人能成为社会最强者,但至少要求女人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改变女人弱者的社会形象。女人不自强,就只能是自弱,只能成为社会的弱者、令人同情者。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自尊、自信是一种心理状态;自立、自强就是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行为表现。自尊、自信的心理状态是女人走向自立、自强的思想基础;自立、自强是自尊、自信思想的行为结果。“四自”意识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自尊的人就会自信,自信会产生力量,有力量的人就能自立,在自立基础上努力拼搏就可以自强。自尊是关键,是起始;自强是目标,是结果。没有“四自”意识的女性就会自卑、自馁、依赖、自弱。

女性具备了“四自”意识,就能树立我们时代需要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成功意识、开拓意识、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其中,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是基础,是女人作为一个人的初级意识;竞争意识、成功意识、开拓意识、机遇意识、风险意识是初级意识的最高表现,是作为一个成功女人、一个社会强者的必备意识。女人具备了这些意识,就能拥有智慧头脑、市场头脑、经济头脑、科学头脑、创新头脑。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有作为的人。

树立了“四自”意识的女性,还要做到兼顾双重角色与培养三种情感。作为女人,在这个时代,文化需要我们在事业上与男人比拼,在家庭治理方面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精力,也就是说,社会要求女人要兼顾事业与家庭,要扮演好事业与家庭双重角色。

为了扮演好双重角色,我们特别要培养三种情感,即事业情感、夫妻情感、儿女情感。否则,我们就不可能被当今主流文化认可,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事业追求。女性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我们只能艰难前行。我们是具备“四自”意识的女性,我们是知识女性,是女性中的佼佼者,肩负着为女性群体“以能力求平等,以实力求地位”的历史重任,我们的艰难前行是为两性平等铺平道路。

最后,我要引用医学核物理学家、1977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55岁的罗莎琳·斯·耶洛博士当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奖时对当地大学生发表演说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在大学生中妇女的人数,按人口比例也不算少了。然而,在世界的科学家、学者和领袖人物中,妇女却是凤毛麟角。至今没有任何客观测验表明这种悬殊是由于智力的本质差别……妇女不能进入领导层,多半是由于对妇女存在着社会的职业的歧视。过去,很少有妇女去争做一番事业,而在事业上成功的就更是寥若晨星了。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有相当多的人,包括妇女本身,总认为妇女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家庭小天地,而且相信妇女也是只想要在家庭小天地里活动……若要解决困扰我们的许多难题,世界就不能把占人类半数的人才弃之不用。[11]

我选择这段话作为结尾,一是激励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要像耶洛博士那样勇攀科学高峰;二是认清我们前进中的困难;三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准备。也许今天我们女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比耶洛博士的时代已进步不少,但是,耶洛的精神仍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发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