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混凝土泵送至米云端

混凝土泵送至米云端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工程师提出了“配合比”的概念,通过非常精细的计算,既保持混凝土本身的力学性能不发生变化,又要保证在达到泵送的高度后不出现离析现象。普通建筑因为没有那么高的建筑高度,混凝土配合比相对简单。当上海中心建到500米的高度时,所有的数据已没有经验可循了,工程师们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不断地总结,来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相应的微调。在减小摩擦力、找到精准的混凝土配合比的前提下,还需要幕后强大的施工组织协调能力。

密码_620

通过组织协调和技术本身的融合,上海中心实现了泵送混凝土超过620米的突破。

▲混凝土“配合比”

在给混凝土中的砂石找到最佳的“减摩”方案后,另一个难题就是混凝土的可泵性。工程师们最担心的,是混凝土泵送后出现离析现象。

如同腊八粥一样,混凝土的原料有石头、水、沙等,通常重的成分要往下沉,轻的成分往上浮,会自然出现分层的状态。那么如何避免分层?工程师提出了“配合比”的概念,通过非常精细的计算,既保持混凝土本身的力学性能不发生变化,又要保证在达到泵送的高度后不出现离析现象。

普通建筑因为没有那么高的建筑高度,混凝土配合比相对简单。当上海中心建到500米的高度时,所有的数据已没有经验可循了,工程师们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不断地总结,来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相应的微调。

在泵送的过程中,还有关键的一环,就是防止“堵泵”。在减小摩擦力、找到精准的混凝土配合比的前提下,还需要幕后强大的施工组织协调能力。比如,每一车混凝土输送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在现场操作时,施工人员、机器设备,甚至一个很小的阀,都需要提前协调到位。

某种程度上讲,组织协调和技术本身的融合,才实现了泵送混凝土超过620米的突破,这是技术、管理,以及人本身的相互融合。

▲混凝土泵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