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的伦理关怀是一种人道主义

科学的伦理关怀是一种人道主义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科学暗含伦理关怀,很少有人认同这种说法。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科学关乎事实判断,而伦理诉求则是一种价值判断。科学对普通民生的关注,恰恰是科学本质上应具有的一种伦理关怀。在笔者看来,这些成果显示了科技的现实伦理关怀。当未来的科学更加关注它的伦理关怀取向时,必将极大地促进科学与伦理学的发展。

28.科学的伦理关怀是一种人道主义

曾经读到一则美国举办穷人科技展的报道,感觉这实在是一个大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恰恰是被国人长期忽视的。反观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科学是一个被我们严重误读的概念。我们对科学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它的生产性功能上,以及与此相关的衍生论述,而对它精神层面的关注却被功利主义的认识模式遮蔽了。按照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科学是导致世界的祛魅过程的主要力量。这点很好理解,科学让神秘的事物不再神秘,这种认识进路,导致科学的功能与定位越发狭窄化。美国举办的穷人科技展,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科学不仅是一种生产性能力,更是一种伦理关怀。

说到科学暗含伦理关怀,很少有人认同这种说法。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科学关乎事实判断,而伦理诉求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前者客观,后者主观。因此,科学与伦理无涉。对于事实与价值的简单二分法,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认识模式在小科学时代或许还能说得过去,而在大科学时代则丧失了存在的根据。毕竟今天的科学是靠纳税人的大量投入来维持运转的,而纳税人有权要求科学为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提供帮助,这就要求把科学投入中的很大部分配置到对普通生活的帮助上。现在的问题是,科学知识大量增加,而民生却不能有效地享受到科学的切实帮助。整个科学研究的取向被定位在高、精、尖前沿领域,致使科学研究日益演变为昂贵的烧钱活动。如果国家财力雄厚,这种取向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科研资源有限性的硬性约束,这种研究路向就颇值得商榷。如果我们的研究领域一律定位于国际前沿,那么就会出现科研战线过长,导致整个科研事业的后续支持不足,甚至拖垮我们的科学供给基础,从而让科技活动成为极度不经济的行为。另外,科研人员为什么不喜欢进行这种改变实际生活的研究呢?其实,这与科研体制的整体布局理念有关。当政策释放的信号主要关涉远离日常生活的所谓高、精、尖项目时,政策所暗含的激励机制也就确定了;换言之,从事这种事关民生的项目将得不到任何适当的回报与认同。问题是,我们有必要、有能力让所有的项目成果都是国际、国内领先吗?项目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公众对科学的热爱。因此,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最合理的方式就是把有限的研究基础好的学科以及领域作为跟踪国际前沿、争取获得突破的重点领域,而没有必要全面跟进,从而把大多数资源用于开发普通的事关民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广大普通民众充分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好处。

科学对普通民生的关注,恰恰是科学本质上应具有的一种伦理关怀。首先,科学对人类的有用性正体现在这里,对于未知的探索,符合科学对人类“远用”的关怀;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符合科学对人类“近用”的期待。如果科学一味为未来人类的利用而研究,那么这对当代人是不公平的。再者,现在人们遇到的问题很多在科学上已经不是问题,然而在实际中却成为困扰人类的大问题,这种反差,也充分说明我们目前关于科学的研究取向是存在道德危机的。联想到每年国内都在热炒的诺贝尔奖的争论,本人觉得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即便获得一个两个诺贝尔奖,也没有多大实际的意义。只要我们看一下印度和中国的对比,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印度是亚洲获得诺贝尔奖比较多的国家,然而印度普通国民的生活却远赶不上中国,印度普通民众的生活并未因获得几个诺贝尔奖而得到实际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片面追求诺贝尔奖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远没有实实在在地解决普通人群的真实生活问题更可取。

美国举办的穷人科技展所展示的成果有几个共同特点:所有参展的成果没有太大的投入,而经济与社会效果重大;所有的成果没有所谓的高、精、尖科技,然而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科技成果展拉近了普通人与科技的距离。在笔者看来,这些成果显示了科技的现实伦理关怀。虽然让科学更彻底地展示它的伦理关怀还有许多路要走,但是,不能因为不容易做到,就轻易否定科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当未来的科学更加关注它的伦理关怀取向时,必将极大地促进科学与伦理学的发展。同时,纳税人也将更加乐于投资科学,因为科学真实地改变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