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环境伦理学

什么是环境伦理学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伦理学则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它是系统地阐释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的学科。这样,在正式接触环境伦理之前,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认识,即环境伦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其他环境伦理学家探讨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的伦理秩序时,社会生态学和生态女权主义对人类自身的秩序提出了质疑,从人与人的道德关系出发,追究造成环境现状的存在于人类社会自身结构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环境伦理学_环境伦理学概论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28年)。客观地观察社会性的动物,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共同生活中都会遵循一定的秩序。人类也不例外,人类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就构成伦理道德。在繁体字中“倫”的左侧为立人,右侧为屋子下有秩序的排列,而在《逸周书》中有“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说明伦有次序、有秩序的意思。“理”在《说文解字》(许慎,汉)中意思是“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有纹理的意思,也可引申为秩序。所以,伦理的意思可理解为秩序,人类生活所需要遵循的秩序。

道德一词从辞义上说,可分为两个方面:道,即途径、方法、手段;德,即目标、目的,一般而言应当是大众的目标、大众的目的。道与德合在一起,意思就是用符合大众的方法达到符合大众的目标。所谓道德一定是与他人他物相关的行为规则。

从英文的伦理ethic来说,ethic一词来自希腊词ethos,意思是“惯例”(custom)。在这个意义上,伦理是指一般的信念、态度或指导惯例行为的标准。

一般所说的伦理学就是研究道德现象的学问,其侧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环境伦理学则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它是系统地阐释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的学科。环境伦理学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人类行为总是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行为也是如此,也存在一定的道德规范。在本书中可称之为零假设,以有别于以后的假设。离开了这个零假设,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就无法进行。

那么,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环境伦理有哪些特点呢?

从时间上说,不同时期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会有不同,相应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环境伦理会有时间上的变化。从空间上说,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就使得环境伦理也带有明显的空间特性。环境伦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性决定了环境伦理的多样性,也正因为如此,环境伦理的很多内容有很强的争议性。如果把环境伦理当做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中的一部分,即其中伦理的伦理道德关系,那么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自然也会体现在伦理道德关系之中。这样,在正式接触环境伦理之前,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认识,即环境伦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在随后的章节中,大家可以体会到环境伦理随时间的发展变化,随发生空间的变化,以及随考察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同关系而带来的复杂性和争议性等特点。

环境伦理学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也可用“3W”或“三何”来概括:

(1)有何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规范?如何阐释?(What and How)

(2)何许人负有责任?(Who)

(3)如何论证这些责任?(How or Why)

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我们会看到纷繁复杂的有关环境伦理的论述。

想象你远离我们所在的星球,你能观察到哪些人与自然的联系呢?由于仍旧从人的视野出发,当然把人放在中心,其他的事物与人发生联系。图1给出了这些联系。

alt

图1.1 人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图1中所列举的与人发生联系的对象不全是客观存在的实物,还包括了虚构的或想象的事物,如天和神。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人与天、人与神之间纯粹精神层面的联系。这种联系在起作用,也支配着部分人的思维方式,所以一并列举在此。

早期的哲人没有明确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伦理道德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区分开,他们认可自然环境自由发展的过程,如第2章的自然法则,认为人应当遵循自然而然的法则。东方以老子、庄子的思想为代表,西方以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法则为代表,后来又被基督教神学定义为上帝的法则,体现在阿奎那的目的论当中。当科学战胜了上帝,成为人们崇尚甚至有崇拜嫌疑的新上帝的时候,科学主义又体现在环境伦理当中,出现了自然法则的新的表现,即生态有机模型。

与科学研究中假设、抽象、推理、判断等过程类似,伦理研究中也有同样的过程。假设人的行为要尊崇一些基本的原则,从这些原则出发进而讨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出现了如第3章介绍的康德的道义论,出现了约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修复和破坏等方面影响的环境法规,提出了自然界的道德身份概念。

在把环境当做资源的思想指导下,功利主义试图解决人类利用环境和破坏环境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第4章介绍了目前人类社会运行中主流经济学所遵循的功利主义的思想,指出其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的缺点,即假设环境作为资源。如果把环境经济学,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当做一种技术上的手段,它的假设从根本上仍旧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它的目标仍旧是以人为出发点的,它所关注的对象仍旧是人。在这样的前提下,自然环境各要素,乃至这些要素之间重要的联系并没有被当做考虑的主体。

如果把关注的对象转向自然环境中的具体对象,比如动物,考查人与动物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相应的动物权利、动物福利就产生了。Peter Singer和Tom Regan就是代表。第6章重点介绍了他们的观点。人与个体动物之间的联系只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联系的一部分,相应的伦理道德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如果把目光放到人与物种之间的伦理道德上,个体论带来的局限是消失了,但我们很快就发现,人类作为地球上的物种之一,其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我们占用了太多的土地,那原本是与其他物种共同栖息繁衍的场所。我们生产了太多的垃圾,在危害人类自己的同时更是对其他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希望人类能“像大山一样思考”,把道德关怀延伸到了有整体特性的生态系统本身。深生态学则综合了各种环境伦理学说,明确提出了行动纲领——深生态学平台。

在其他环境伦理学家探讨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的伦理秩序时,社会生态学和生态女权主义对人类自身的秩序提出了质疑,从人与人的道德关系出发,追究造成环境现状的存在于人类社会自身结构的根本原因。毕竟,人与环境之间的伦理秩序,从现在的人类的支配能力看,只有人类才能够负担起这个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