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向英国的双刃剑_大陆封锁令_拿破仑与欧洲
刺向英国的双刃剑——大陆封锁令
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签署了著名的《柏林法令》,宣布对英国工商业进行一场公开的、无情的、没有硝烟的经济战。整个欧洲以沉默、恐惧、无可奈何但又顺从的态度接受了这个法令。然而,这柄刺向英国的双刃剑——大陆封锁令并没有给英国造成多大的损失,反而使法国的局势再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时间
●1806年11月(www.guayunfan.com)人物
●拿破仑
●塔列朗
野性勃勃
拿破仑在刚刚登上第一执政的宝座时就咬牙切齿地向法兰西人民发誓,他打算将法兰西战舰开进伦敦港,把法兰西军旗插向伦敦塔的上空,把英伦三岛变成法国的卫星岛。他要让英国人体验一下法兰西利剑的锋利,要让英国人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抱头痛哭。可是纳尔逊和英国的皇家海军粉碎了他的梦想,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地角被这位独眼海军上将彻底地击溃了。这成为拿破仑一生中永远的遗憾,他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没能向法兰西人民兑现自己的诺言。
不过拿破仑毕竟是拿破仑,他没有消沉于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惨败中,而是迅速从侵英未遂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热情饱满地投入到了欧洲大陆的战场上。在这里,他是绝对的英雄、绝对的王者。他的铁骑奔向哪里、他的利剑指向哪里,哪里就成为法兰西的土地。在那一段时间里,拿破仑过得非常愉快,那么多人向他投降,那么多人向他跪拜。胜利的喜悦促使着他的自信心又猛然膨胀起来,这时他又想到了英国,他认为,在欧洲强国普遍顺从屈服的情况下,给英国致命的打击是可能的,而且也是最有把握的。
虽然打击英国的客观环境此时已经形成,但是考虑到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惨败,拿破仑不得不再次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研究起那幅早已烂记于心的英国地图。终于有一天,一个奇怪的想法浮现在拿破仑的脑海里,那就是用经济封锁的手段扼住大英帝国的经济生命线,从而使这个日不落帝国陷于呼吸困难的境地之中,直至窒息而死。
他仿佛看到了英国船只满载着无用的财物,在茫茫的大海中漫无目标地到处漂流的景象。他笑了,笑得是那样的灿烂、那样的狡黠,透过他的笑容,人们多少能猜出一点拿破仑的想法:你们不是自以为是天下唯一的霸主吗?而我拿破仑要让你们的商船从松德海峡窜到海勒斯庞特海峡也找不到一个港口开门接待你们。我只要一发号施令,你们的货物就会烂在船上,你们的人民就会饿死。到那时,你这个日不落帝国就会陷入一片漆黑之中,没有一点生命的气息。你们唯一的道路就是乖乖地坐在谈判桌上听凭我摆布。
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在普鲁士投降后不久便急不可待地把心中的计划付诸于实践——签署了著名的封锁大陆的《柏林法令》,宣布对英国工商业进行一场公开的、无情的、没有硝烟的经济战。
第二天,拿破仑召见外交大臣塔列朗,命令他立即向一切附庸国或半附庸国发出“大陆封锁令”。这一法令宣布英国各岛处于被封锁状态,禁止欧洲大陆各国同它们有任何通商往来;法国及其盟国军队不论在何处发现英国货物和臣民,将分别予以没收和监禁;任何违反此令的船只,都将作为战利品加以扣留。总之,凡是法国势力所及之处,都不得同英国有任何交往,否则都被认为是犯罪,是对拿破仑尊严的背叛。于是,整个欧洲大陆都卷入了这场针对英国的无休止的经济大战中。
这种靠经济封锁来遏制英国经济的想法似乎并不是拿破仑首创的,这和他的许多惯用手段一样,都是出于对雅各宾派的继承、借鉴和吸收。早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就曾宣布抵制英货,因为他们认为英国的财富都是虚幻的泡沫,一旦它的商业在印度受到打击,又被排挤出莱茵河、易北河一带的市场,它的财富很快就会化为乌有。只不过当时巴黎的议员对英国庞大的工业体系除了痛骂一通之外,却也无可奈何。
拿破仑完成了他们的夙愿,使他们恶毒的设想开出了瑰丽的花朵,因为拿破仑有庞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这样在炮火的开道下,在利剑的保护下,拿破仑设想的把英国人从法兰西帝国的经济市场中赶出去、从整个欧洲赶出去的伟大计划便在整个欧洲大陆实施开了。
沉默的欧洲
“大陆封锁令”颁布以后,整个欧洲以沉默、恐惧、无可奈何但又顺从的态度接受了这个事实。在普鲁士被击溃以后,还没有谁能苏醒过来,很多人都惶恐地计算着自己的日子,等待着死亡之神的到来。
这一法令刚开始时对于靠海外贸易延续生命的英国的打击是致命的,它几乎斩断了英国和欧洲大陆及海外殖民地的任何经济联系。英国的经济命脉被拿破仑牢牢地捏在手中,英国还从来没有同如此强大的对手较量过,它的英镑暂时失去了作用,大英帝国的经济一时陷入了混乱之中。对外贸易总额日渐减少,仓库里堆积的商品日渐增高,就连印度这颗英国王冠上最闪亮的宝石此时也黯然无色了。
这是一次非常关键的搏斗,为了摆脱困境,英国又一次去找它的盟友——俄国,告诉亚历山大,如果他再恢复同拿破仑的斗争以拯救普鲁士,英国将给予他财政上的支持。但是,俄国人最终粉碎了英国人的美梦。
无奈之下,英国人急不可待地去找奥地利,但奥皇仍然对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的惨败心有余悸,而且奥地利也非常愿意看到普鲁士的毁灭,因为普鲁士一直是奥地利崛起之路上的最大的绊脚石。
盟友的背叛和无情使英国人清醒了过来,没有人会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自己,即使他们想帮也没有那种能力。因为有一头科西嘉雄狮时刻瞪着眼睛注视着他们,只要他们的言语稍微有点不逊,这头雄狮就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只要他们有一丁点儿出格的行动,这头猛狮就会腾空而起,扼住他们的脖子,将他们撕成碎片。
一阵恐慌过去之后,英国开始冷静地思考对策。他们发现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虽然想法恶毒,但由于撒的网太大,以至于漏洞太多,所以根本无法阻止欧洲各国同英国的地下贸易往来和无处不在的走私行为。大英帝国的国旗一会儿出现在西班牙海岸,一会儿又飘扬在地中海上,还有印度、近东、美洲大陆等,英国商船总是驶遍七海通行无阻的。
看到这些,英国的人民高兴了,因为他们终于可以买到低价的面包了。而最高兴的还是英国的商人们,他们又恢复了往日骄横而不可一世的态度,他们开始嘲笑拿破仑:“哼!拿破仑认为他能够封锁大陆,结果不等于是让英国封锁了欧洲大陆吗?哈哈!等着瞧吧!看看是谁先叫苦吧!”
作茧自缚
在拿破仑意料之中的是,这一经济政策肯定会得到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做梦都在想着摆脱英国的竞争,果然,这一法令颁布后,那些工业家们便欢呼雀跃,异常高兴,他们仿佛看到了一船船的黄金正源源不断地向自己驶来。他们到处颂扬拿破仑的丰功伟绩,把拿破仑看成自己的财神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这种根本违反经济规律的大陆封锁政策引起了欧洲各国强烈的不满。物美价廉的英国商品以及英国殖民地的许多生活必需品的断绝,给欧洲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太太小姐们没有了化妆品,许多人喝奶没有了糖,晚宴上没有了法国的葡萄酒,就连平常极易买到的茶叶也成了奢侈品。
于是,拿破仑的家族带头违抗禁止与英国通商的命令,如拿破仑的弟弟荷兰国王路易虽然慑于哥哥的威力,不敢公开反抗拿破仑的政策,但他对荷兰沿海与英国人进行的走私活动,却装作不知道,不闻不问。这一切,拿破仑都看在了眼里,但他实在抽不出更多的兵力对他们进行威慑。因为布满海岸线和内陆国境线的关税壁垒,已经耗尽了法国的警力资源。
在法国本土上,由大陆封锁政策种下的苦果也开始生根、发芽,保王党分子和雅各宾分子以及一些三教九流的阴谋分子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想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在法国搞出一点动静来。一时间,拿破仑面临险境,人民的支持率逐年降低,大街上经常有愤怒的群众焚烧拿破仑的画像。
可以说,是大陆封锁政策把法国推向了整个欧洲的对立面,也为拿破仑的灭亡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但这又能怨谁呢?这就是作茧自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