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宝钢武钢重组将为新时期国企改革探路
2016年09月26日10:51 中国经济时报公众号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吕红星
9月22日下午,国资委发布公告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宝钢和武钢重组,重组之后公司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随后,宝钢股份(4.900, 0.00, 0.00%)发布《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宣布,宝钢股份通过向武钢股份(2.760, 0.00, 0.00%)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武钢股份现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武钢有限承接与承继,自交割日起,武钢有限的100%股权由宝钢股份控制。
据了解,这也是继南北车合并、中冶与五矿合并之后最大的央企重组案例。
重组有利于化解钢铁产能过剩
“宝钢与武钢的合并具有落实去产能计划和巩固去产能效果的重要意义。现阶段,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正在强化推进,宝钢与武钢的正式合并体现了我国政府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决心,是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健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料显示,宝钢集团是中国钢铁业的“龙头老大”,2015年,宝钢生产粗钢3493.8万吨,位列全球十大钢企第5名。武钢集团是建国以来的首家钢铁企业,被称为钢铁业的“共和国长子”,2015年,武钢粗钢产量为2577.6万吨,位列中国十大钢企第6位。
在周健奇看来,宝钢与武钢的合并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宝钢、武钢的结构和布局有相近性,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武钢虽然经营困难但也拥有很多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合并后的新集团内部调整空间较大。
根据宝钢股份9月22日发布的《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本次交易的主要内容包括九个方面:换股对象、换股价格及换股比例,异议股东利益保护机制,债权人利益保护安排,锁定期限制,职工安置,相关资产过户或交付的安排,滚存利润安排,过渡期安排。
据记者了解,近些年,因为行业形势整体不好,武钢集团已经成为亏损大户。数据显示,2015年武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武钢股份净利润亏损超过75亿元,总负债将近70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武钢集团2016年第一期超短融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武钢集团负债总额接近150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达1184亿元。
“宝钢与武钢合并后的工作必然面临较大挑战,会涉及到与去产能相关的人员、债务问题,还要面对转型升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难题。”周健奇表示。
将进行一次真正意义的供给侧改革
早在2011年10月,国家工信部印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在“十二五”期间要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力争到2015年,国内排名前十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从2009年的44%提高到60%以上。但“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重组并不顺利,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2014年行业集中度降到了36.6%,2015年行业集中度再度下降为34.2%,产业集中度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宝钢与武钢的合并是我国钢铁产业去产能背景下的一次重大结构性调整,合并后的宝武钢铁集团将进行一次真正意义的供给侧改革。”周健奇表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屈秀丽近期表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力度将加大,市场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改善。目前社会库存、企业库存都处于低位,铁矿石、煤炭价格小幅上涨形成成本支撑,有利于钢材市场的稳定,行业盈利局面有望保持。
2016年以来,我国钢铁市场价格回调,钢铁企业经营形势好转,这虽然体现了我国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的效果,但也增加了继续去产能的难度。
周健奇认为,在新形势下,去产能蕴含了供需结构再平衡和供给结构优化两层含义。钢铁市场虽然价格上涨,但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目前的钢铁市场处于再平衡阶段,市场止跌上扬的基础并不稳定,价格驱动下的供应增长幅度过大、频率过快,或是去产能计划和标准执行不严,都可能让市场重回下行区间;产业的结构性过剩依然突出,在国有领域主要体现为重复产能多、低效产能多,影响了国有钢铁企业的经营绩效。宝武钢铁集团的成立是以改革为主线解决钢铁产业的供需问题和结构问题,既是去产能的改革举措,也是增强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抉择。
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示范效应
在重组方案面世前几日,一份针对钢铁业过剩产能、结构优化调整的顶层设计方案——“46号文”由国资委联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提交至国务院。这个方案为钢铁行业未来十年指明了路径和目标。根据这一方案,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8家,以及一些专业化的钢铁集团。
围绕这一总目标,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将从现在至2025年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18年,将以去产能为主,该出清的出清。同时,对下一步的兼并重组作出示范,例如目前宝钢武钢的兼并重组。第二步是在2018年-2020年,完善兼并重组的政策。第三步是在2020年-2025年,大规模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宝武重组正是这一规划当中的重要一步。
“宝钢与武钢的合并,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示范效应。”周健奇表示。
这场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潮将在央企的带动之下开始,如果兼并持续进行,更多的国有钢铁企业会加入合并重组行列,而这个过程势必伴随着行政力量的持续介入。在周健奇看来,宝武钢铁集团的成立,虽然是行政主导的商业并购,但成立之后的改革发展,必须遵行市场规律,既需要企业家精神,也需要适合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府要做的不仅仅是主导合并,还要给予宝武钢铁集团“改得了”的宽松政策,为新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探路。
“宝钢、武钢合并的难点与焦点问题非常普遍、更为突出。表面上看,两者的合并是政府主导下的商业并购,其实是传统行业企业在去产能背景下实施的国企改革的试点工程,其采取的一系列的改革方式、实施的突破性政策将被全球瞩目。不论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会成为有益的探索,并被其他地区的其他具有同类问题的国有企业所借鉴。”周健奇强调。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