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群体心理特征

群体心理特征

时间:2022-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勒庞认为,当一些人聚合为一个群体时,他们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勒庞在定义群体时就把去个性化看作组成群体的一个主要标志,因此他把去个性化看作群体的首要特征:“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勒庞将其归为人们的情绪化。勒庞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无意识在群体中发挥了完全压倒性的作用。勒庞要大家不要相信群体的证词,因为群体的证词是极不可靠的。
群体心理特征_西方政治心理学史

勒庞认为,当一些人聚合为一个群体时,他们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

1.去个性

所谓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的成员往往会失去个体感而淹没于群体之中,产生一些个人独处时不可能出现的反应,甚至做出与自己个性截然相反的某些行为。勒庞在定义群体时就把去个性化看作组成群体的一个主要标志,因此他把去个性化看作群体的首要特征:“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去个性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同质性。也就是说,在群体中,群体成员会形成共同的动因,他们的思想、信仰、感情及外显行为,都容易趋于一致。群体对个体突出的影响就是形成了共同的情感和愿望,勒庞说:“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闪念或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会发生,或不可能变成行动。”[18]

2.情绪化

群体为何会形成同质性,为什么个人在融入群体时会放弃自己的个性?勒庞将其归为人们的情绪化。所谓情绪化,是指群体的行为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情绪色彩,在很多情况下理智为情绪所支配。勒庞把群体看作刺激因素的奴隶,他说:“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一种观念要想在群体中具有巨大的力量,“必须有一种情绪性和神秘性的基础在支撑着”[19]

勒庞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无意识在群体中发挥了完全压倒性的作用。这种无意识来源于一个民族长久的心理积淀:“我们有意识的行为,是主要受遗传影响而造成的无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的产物。这个深层结构中包含着世代相传的无数共同特征,它们构成了一个种族先天的禀性。”正是民族的心理共性,构成了群体共同的属性。在群体心理中,这种民族的共性凸显出来,而个人的才智则被削弱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导致了个人放弃了自己的个性。

首先,法不责众的心理使个人容易抛弃社会规范,释放自己的本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能和欲望,但由于社会规范的限制,人们的许多欲望受到了压抑。尤其是当他面对这个社会时,他会约束这些本能。但是被压抑了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已经消失,而是仍然在暗地里寻找机会发作,群体环境为其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是以群体的力量面对社会的,他之所以敢于打破传统的社会规范的束缚,是出于法不责众的心理。勒庞说:“即使仅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而在独自一人时,他是必须对这些欲望加以限制的。他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这样的念头: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

其次,传染。传染对群体的特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勒庞说:“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与他的天性极为对立的倾向,如果不是成为群体的一员,他很少具备这样的能力。”群体中的姿势、言行是极度有感染力的,对憎恨、狂怒或爱的喝彩会立即得到赞同和重复。作为群体中的个体无法用意识来控制自己的行动,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群体的心灵被无意识的力量所推动,他们常常说他们不想说的,支持他们所不想支持的。”我们时常发现一个政府很容易被微不足道的叛乱所推翻,其原因就在于这些数量很少的叛乱分子感染了广大群众,形成了巨大的力量。

最后,暗示。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它是相互感染的结果。群体对个人的暗示作用类似于催眠师对被催眠者的作用。被催眠者在催眠师的操纵下进入一种迷幻状态,他的大脑活动被麻痹了,完全成了受催眠师随意支配的一切无意识活动的奴隶。有意识的人格消失得无影无踪,意志和辨别力也不复存在,一切思想和感情都受着催眠师的影响。心理群体中的个人也处在这种状态中,他不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某种暗示的影响下,他会因为难以抗拒的冲动而采取某种行动。在群体中的这种冲动,比被催眠者的冲动更难以抗拒,这是因为暗示对群体中的所有个人都有着同样的影响,相互影响使其力量大增”。

正因为群体受情绪化的支配,因此出现以下现象是毫不奇怪的:“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得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也表现出原始人的热情和英雄主义。”[20]

群体这种情绪化的表现是简单和夸张的。所谓简单,在于“他不能做出细致的区分,他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看不到它们的中间过渡状态”。所谓夸张,在于“不管什么情感,一旦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非常迅速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群体的这种特点所造成的结果是它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它像女人一样,一下子便会陷入极端。怀疑一说出口,立刻就成为不容辩驳的证据”[21]

因此,勒庞认为,群体的见闻是不可靠的。他们会不加考证地相信某事,甚至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对此加以夸张。这样,每件事情的本来面目经群体的传播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一些可以轻易在群体中流传的神话所以能够产生,不仅是因为他们极端轻信,也是事件在人群的想象中经过了奇妙曲解之后造成的结果。在群体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最简单的事情,不久就会变得面目全非。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之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勒庞要大家不要相信群体的证词,因为群体的证词是极不可靠的。他甚至提出了如下的观点:“受到最严重怀疑的事件,肯定是那些观察者人数最多的事件。说一件事同时被数千个目击者所证实,这通常也就是说真相与公认的记述相去甚远。”他规劝人们不要把历史著作当作事实,而是当作纯粹想象的产物,“它们是对观察者有误的事实所做的无根据的记述,并且混杂着一些对思考结果的解释。写这样的东西完全是在虚掷光阴”。如群体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英雄,而是经过他们想象之后的英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群体对同一个英雄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如中国与印度的佛祖就没有多少共同之处,而拿破仑的形象在短短几十年间也改变了数次。[22]

3.非理性占据优势

群体摇摆在无意识的境界,受情绪化支配。与此相应的是,他们在判断某事或评判某人时,不能诉诸理智,丧失了批评能力。在群体的作用下,随着情绪的高涨,人们的自我抑制力会相应地降低,人们的判断能力也会受到阻碍。勒庞说:“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在群体间,不可能的事不可能存在,要想对那种编造和传播子虚乌有的神话和故事的能力有所理解,必须牢牢地记住这一点。”[23]群体中非理性占据优势主要有如下表现:

其一,高智力者在群体中往往没有市场。在群体中,智力较低者往往把高智力者降低到他们自己的水平上。勒庞说:“没有必要考虑组成群体的个人的智力品质。这种品质无足轻重。从他们成为群体一员之日起,博学之士便和白痴一起失去了观察能力。”[24]

其二,群体的逻辑推理方式低劣。勒庞认为,不能绝对地说群体不能推理或不受推理的影响,但是群体的推理方式是低劣的。群体的推理方式类似于爱斯基摩人的方式,如从经验中得知,冰这种透明物质放在嘴里可以融化,于是认为同样属于透明的玻璃,放在嘴里也会融化;他们又像一些野蛮人,以为吃下骁勇善战的对手的心脏,便得到了他的胆量;或是像一些苦力受雇主的剥削,便立刻认为所有雇主都是剥削他们的人。

勒庞总结道,群体的推理具有以下特点:“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知道如何操纵群体的人,给他们提供的也正是这种论证。它们是能够影响群体的唯一论证。包含一系列环节的逻辑论证,对群体来说完全是不可理解的,因此不妨说,他们并不推理或只会错误地推理,也不受推理过程的影响。”群体没有推理能力,因此也就无法表现出任何批判精神,“它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25]

群体的非理性占据优势,导致群体无法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事物。也就是说他们对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或是全盘接受或是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勒庞说:“对何为真理何为谬误不容怀疑,另一方面,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26]

正因为群体的非理性占据优势,所以知道如何影响群体的演说家总是诉诸群体的情绪而非理智。他们不能只依靠逻辑的法则和自己的思维路线,而不顾及群体的思想观念与情绪。这就要求在向群体宣扬自己的思想时,必须对高深的观念加以改造。改造的趋势是简单、明了、形象。勒庞说:“给群体的无论是什么观念,只有当它们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因此它们都会披上形象化的外衣,也只有以这种形式,它们才能为群众所接受。”至于这种观念的逻辑是否缜密、观点是否正确都是无关紧要的,“切莫以为,一种观念会仅仅因为它正确,便至少能在有教养的头脑中产生作用。只要看一下最确凿的证据对大多数人的影响多么微不足道,立刻就可以搞清楚这个事实”。一种观念经过改造到群体接受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真正能够在群体的头脑中扎根又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群体的观念“总是落后于博学之士和哲学家好几代人”。[27]

4.变革和保守的心态同在

由于群体容易情绪化,对待事物既专横又偏执,因此当群体在面对政府和领导人时,也往往容易走极端。他们有时会听命于具有强大权力的主子,“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他们认为那不过是软弱可欺的另一种形式。他们的同情心从不听命于温和的主子,而是只向严厉欺压他们的暴君低头”。群体永远欺软怕硬,他们尊崇有权力的人,喜欢的人永远是像恺撒那样的英雄,“他的权力吸引着他们,他的权力威慑着他们,他的利剑让他们心怀敬畏”。

但是一旦英雄权势丧失,已成明日黄花,这时群体反叛的一面就会凸现出来。“他们喜欢践踏被他们剥夺了权力的专制者,但那是因为在失势之后他也变成了一介平民。”因此,群体有时反复无常,时而卑躬屈膝,时而又无法无天。

在群体频繁的变化中,又有稳定性。具体言之,勒庞认为群体反叛的本能是短暂的,而保守的本能则是坚固的。勒庞说:“它们的反叛和破坏行为的爆发总是十分短暂的,群体强烈地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因此很容易屈从于世俗的等级制,难免会十分保守。对它们撒手不管,它们很快就会对混乱感到厌倦,本能地变成奴才。”按照勒庞的说法,保守的本能是种族文化积淀而成,早已经融入民族的灵魂之中,群体的多变只是表面现象。在群体灵魂的深处,“它们就像原始人一样,有着坚不可摧的保守本能。它们对一切传统的迷恋与崇敬是绝对的;它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的无意识恐惧”。[28]

经历过恐惧会极端的柔顺,这时他们容易服从于领导的意志。对领导的影响做出过激的举动是短暂的,而民族的古老的惯性会再次承担其责,这就是它很快厌倦革命的原因。当过激的行动走得太远时,传统的心灵就会反对这种无序的状态。[29]

群体心理的这种特点也可以被称为宗教的情感。宗教的情感具有十分简单的特点,“比如对想象中某个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对生命赖以存在的某种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它的命令,没有能力对其信条展开讨论,传播这种信条的愿望,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凡是具有上述特点的情感就具有了宗教的本质。一旦拥有了这种情感,他会把自己的一切思想资源、一切自愿的服从行为、发自肺腑的幻想感情,全部奉献给一项事业或一个人,将其作为自己全部思想和行动的准绳。总之,这种人的情感是偏执和妄想。[30]

如何评价群体的心理?勒庞认为,群体的心理特征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由于在群体中个人容易释放自己的本能,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勾当,如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有时也能够表现出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他说:“只有集体能够表现出伟大的不计名利和献身的精神。群体为了自己只有一知半解的信仰、观念和只言片语,便英勇地面对死亡,这样的事例何止千万……私人利益几乎是孤立的个人惟一的行为动机,却很少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由此,勒庞认为群体有时对个人的道德起着净化作用。正是因为群体不像个体那样,总是顾及自己的眼前利益,因此他们才能创造出人类的文明、人类的历史。“我们不该对群体求全责备,说他们经常受无意识因素的左右,不善于动脑筋。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的眼前利益,我们这个星球上根本就不会成长出文明,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了。”[31]

勒庞对群体的论述给人以振聋发聩、耳目一新的感觉,应该说关于群体的特性,前人已经作过论述,但是很少能像勒庞的论述这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感觉既来自于勒庞通俗的论述,也来自于我们本身的历史经历。勒庞论述的群体的这些特性在我们的过去,在我们的周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勒庞的观点还是基于防止群体暴动出现的立场出发的,他对群体还是存在固有的偏见。尽管他认识到群体积极的一面,但总体来说评价过低。群体的思想也有可取之处,如勒庞所指出的,在群体中容易产生出无私的精神,因此在某些场合下,群体的品格要高于组成群体的个体的品格。再者,就智力活动而言,群体也有创造性的才能,如语言本身、民歌、民间传说等主要是由民众创造的。而且个别思想家或著作家受益于他生活其中的群体的影响。最后,由于领袖人物在行事时,多顾及自己的地位、身份和利益,往往言行不一,出现矫揉造作的行为。而群体由于情绪化和非理性化占据优势,他们的言行往往是一致的,多能反映社会的思想观念,是政治运作好坏的预报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