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武装干预

国际武装干预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冷战结束之后,在国际安全领域开始出现一种新现象,由一些国家组成的联盟开始实行大规模的武装干预,其目的就是强制被干预的对象国改变自己的内外政策。在上述的四种情况中,由于这些推翻别国政权的行为是出于为了反对别国政权而实行武装干预的目的,因此受到了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谴责。在以上所有的情况下,武装干预行为的倡议者和主要当事人都是美国。

第七章 国际武装干预

冷战结束之后,在国际安全领域开始出现一种新现象,由一些国家组成的联盟开始实行大规模的武装干预,其目的就是强制被干预的对象国改变自己的内外政策。单个的成员有限地使用武力去反对其他国家的事件人人皆知(例如,美英两国对阿富汗、伊拉克、苏丹境内目标进行精确导弹和精确炸弹打击)。但是,我们在这里首先指的是那些大规模的武装干涉行动,如1991年入侵伊拉克,1993年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1年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2003年侵占伊拉克。

大规模使用武装力量是这类行动的基本内容,其目的是使敌人遭受军事失败,并强迫敌人或是接受由联盟提出的政治要求,或是推翻当权的政权。这类行动与和平调解争端的行动不同,在和平调解争端的行动中,武装部队只是作为一种和平进程的保障而进行有限的使用。

近几年来实行的武装干涉的军事行动具有各种不同的目的,从国际安全的观点来看,这些行动基本上是属于非传统的。1991年发生在伊拉克的国际武装干涉的任务就是为了制止侵略——强迫巴格达放弃入侵科威特。这种行为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条款中的精神,《联合国宪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障和平和国际安全。在政治法律方面,就其目标而言,这是“制止侵略”的传统行为。1999年使用武装部队去反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则被认为是新型的干预行动,其目的,正如前面指出的,是制止发生人道惨剧——即“人道主义干预”行动。2001年在阿富汗的武装干预行动的目的是消灭国际恐怖主义基地和推翻这个国家支持恐怖主义的当权政权,也是一种新型的行动——“反恐行动”。至于谈到2003年对伊拉克的武装干预,关于这次干预的动机,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看法。最普遍的看法是把这次战争定性为“推翻和更替政权”的行为。

在上述的四种情况中,由于这些推翻别国政权的行为是出于为了反对别国政权而实行武装干预的目的,因此受到了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谴责。例如,由于其在某些方面破坏了公认的行为准则,国际社会坚决要求这些国家改变其破坏国际准则的行为。并且警告这些国家,要求其对忽视国际社会所提出的要求而产生的严重后果承担责任。在两种情况下(1991年和2001年)的武装干预后来得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而在另外的两个情况下(1998年和2003年)一些国家的联盟没有得到这种授权却实行了武装干预,这就忽视了许多国家的反对意见,其中包括忽视了联合国安理会某些常任理事国的反对意见。

在以上所有的情况下,武装干预行为的倡议者和主要当事人都是美国。它是各种国家联盟的领袖。1991年反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这是一个广泛的国际联盟。1999年美国同“北约”成员国一起,进行了一场反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军事行动(对南联盟采取了军事行动)。2001年美国没有采纳“北约”关于帮助在阿富汗进行军事行动的建议,指望基本上靠英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和阿富汗北方联盟部队的协作达成目标。在第二次入侵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中,美国的主要盟友是英国,后来有近30多个国家加入这个联盟。号召这么多的国家参加与其说是解决军事任务,不如说是展示这一行动的国际性质。与冷战时代不同,当时的国家联盟的成员是由固定的盟友和集团组成,而在当代进行武装干预时,形成了不同的国家联盟。它们的组成取决于具体的政治和军事任务特点。这些国家联盟被称做“志愿者国家联盟”或“具体行动的国家联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