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记者要像学者那样,把“博”与“专”

记者要像学者那样,把“博”与“专”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习惯认为,编辑、记者是“杂家”,然而只是以“杂”为满足,不能在“专”上下工夫,不能在某些问题、某些领域逐渐成为“专家”的话,采写的稿件就很难避免一般化。对记者来说,要想既不一辈子“跑龙套”、当“万金油”,又能够在知识领域使自己的视野得风气之先,那么比较可行的途径是,在熟练掌握新闻业务的基础上,利用记者的职业优势,再深入一门或两门知识领域,触类旁通,兼具其他,完全可以成为学者型记者。

八、记者要像学者那样,把“博”与“专”、“杂”与“专”结合起来

习惯认为,编辑、记者是“杂家”,然而只是以“杂”为满足,不能在“专”上下工夫,不能在某些问题、某些领域逐渐成为“专家”的话,采写的稿件就很难避免一般化。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记者到了跑不动时,他就会感到悲哀,因为别无所长,既没法去经营企业,又无才学去当作家或学者。要改变这种“满头白发,两手空空”的状况,就得不断增长自己的学养、见识和能力,这就需要自己有丰富的内涵。所以,无论是从记者采写的稿件深度还是长远前途考虑,走“学者记者型”的道路不仅走得通,而且大有必要。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作家梁衡谈到自己治学体会时说:“记者做学问,固然有专业底子薄、时间紧等困难,但也有知识面宽、框框少等长处。”这也是他“三栖”于新闻、科技、散文领域,出版了《新闻学术著作三部曲》、《散文创作文集》和科技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集记者、学者和作家于一身的经验之谈。

对记者来说,要想既不一辈子“跑龙套”、当“万金油”,又能够在知识领域使自己的视野得风气之先,那么比较可行的途径是,在熟练掌握新闻业务的基础上,利用记者的职业优势,再深入一门或两门知识领域,触类旁通,兼具其他,完全可以成为学者型记者。[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