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蜗牛的故事

蜗牛的故事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活动中,幼儿观察发现小蜗牛的外形特征、小蜗牛的眼睛变化、小蜗牛的各种形态等等,教师就引导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对于蜗牛的观察和探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细致严谨的过程,这对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坚持性和持久性非常有益。“蜗牛”是幼儿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将它饲养在自然角,幼儿可以随时地去观察、触摸、探索,并能进行连续的、长期的观察,期间的快乐、疑惑和分享及整个过程的感受都是幼儿最大的收获。

在中班主题活动“小蜗牛爬啊爬”的开展过程中,我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蜗牛,并在班级的自然角饲养小蜗牛。

早上来园,跳跳拿着装有蜗牛的罐子看了看,跑过来问我:“老师,我能把蜗牛拿出来吗?”得到允许后,他将蜗牛放到纸盒里,开心地说:“我的小蜗牛从壳里出来了。”朵朵和宝宝立即围上来。朵朵说:“小蜗牛的触角,长在头顶上,咦,怎么下面还有一对短短的触角?”“真的是有两对啊”,宝宝表示赞同。“老师,小蜗牛为什么有两对触角啊?”朵朵问。我告诉他们长的那一对长着它们的眼睛,小家伙们觉得非常神奇。跳跳伸出食指小心地碰了碰小蜗牛的眼睛,“嗖”,眼睛立即往回缩,跳跳惊喜地大叫:“小蜗牛的眼睛会伸缩的呢!”朵朵和宝宝也伸出手指试试,真的轻轻一碰就缩进去呢,原来小蜗牛的眼睛这么神奇呀!

月月将自己的蜗牛放在白纸上,小蜗牛无拘无束地伸展开来。月月轻声地对甜甜说:“看,我的蜗牛身体会变长,它现在是不是很长啦!”甜甜说:“真的是很长了,它的头都翘起来了呢。”月月紧盯着蜗牛说:“它的身体也翘起来了呢,像是在跳舞。”“哈哈,蜗牛也会跳舞”,甜甜乐坏了。“它还会拐弯呢,你看,身体像弧线一样”,月月又有新发现……

“老师,这黑黑的是什么呀?像虫子一样。”我走近一看,每个透明的罐子周围都布满了黑黑的玩意儿,我想了想说:“打开盖子看看吧。”小K率先打开了盖子,大叫:“好臭啊,是蜗牛的便便吧。”我接着问:“蜗牛的家这么脏,怎么办?”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终决定帮忙清理蜗牛的“家”。小朋友先小心翼翼将蜗牛一个个捞出来放在地上、纸上、空盒子里,然后清洗罐子,有的用自来水直接冲,有的拿来抹布擦,有的用水粉笔刷,有的还直接用手洗。为此他们还约定,每天来园第一件事就是给蜗牛的家“大扫除”。

有小朋友问:“老师,小蜗牛呆在罐子里太无聊了,我们能带它出去玩吗?”得到同意后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来到操场上的阴凉处(之前已了解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让蜗牛在地上自由爬动。不知是谁提议让蜗牛来一场比赛,大家雀跃地抓着蜗牛在起点一起出发,小蜗牛似乎并不听话,没有按照指定路线前进,几次后,孩子们就放弃了,乖乖地趴在自己的小蜗牛旁边。又有几个孩子把蜗牛放到大树底下,比赛“蜗牛上树”,这次,好几只蜗牛居然乖乖地往树上爬了。书凡说:“我的蜗牛小,但比你们的爬得快!”炜炜不服气地说:“我的小蜗牛吃得多,变成小胖子才爬不快的。”……

在这里,什么样的学习发生了

蜗牛虽然是幼儿较熟悉的小动物,但对它的了解主要是它那大大的壳,他们会说壳是小蜗牛的家,长得像螺蛳,遇到危险会躲进壳里……也有少数幼儿知道蜗牛有触角,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多的认识了。其实,作为老师,我也从来没有认真仔细地去观察蜗牛,有关蜗牛的常识都是通过教学资料和图片获得的,但我所查阅的资料中并没有“眼睛伸缩”的一些说明,所以幼儿无意间的发现对我来说也是新的认识。当幼儿发现有趣的事情或者现象的时候喜欢和他人一起分享、讨论,他们的表达是相当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并且他们愿意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以往的主题活动中,几乎没有涉及有关蜗牛排泄物的内容,所以这对老师和幼儿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认识,幼儿观察到的蜗牛便便的颜色、形状就是一种科学常识。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接纳他们弄脏、弄乱,甚至是破坏物品的行为。从清洗罐子的体验中,他们发现直接用水冲很难将罐子洗干净,抹布不适合小口子的罐子,直接用手洗不太卫生,用水粉笔刷是最简便的方法,这就是他们在亲自体验后得到的宝贵经验。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小蜗牛从最初被观察、被探究的对象到幼儿的游戏伙伴,可看出幼儿心理对小蜗牛接纳的转变。在游戏中,幼儿了解小蜗牛并不能像小朋友一样遵守游戏规则,也尊重小动物不同于人的独特。在“蜗牛上树”游戏中,幼儿根据观察提出了小蜗牛“胖瘦”与动作“快慢”的关联问题,这是我们接下去值得继续探究的。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1.引导幼儿用合适的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和发现。在活动中,幼儿观察发现小蜗牛的外形特征、小蜗牛的眼睛变化、小蜗牛的各种形态等等,教师就引导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另外,有些也可以利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表格进行记录,如小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每天的清理情况等等。还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如“我和蜗牛的故事”,记录方式不必拘泥于何种形式,只要操作方便和满足实际需要即可。

2.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求答案或解决问题。对于蜗牛的观察和探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细致严谨的过程,这对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坚持性和持久性非常有益。教师要时刻抓住契机,引导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蜗牛。如在“蜗牛上树”游戏中,幼儿根据观察提出了小蜗牛“胖瘦”与动作“快慢”的关联问题,这是我们接下去值得继续探究的。教师支持并鼓励幼儿能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也会引导幼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去实验验证。

《指南》强调:“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蜗牛”是幼儿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将它饲养在自然角,幼儿可以随时地去观察、触摸、探索,并能进行连续的、长期的观察,期间的快乐、疑惑和分享及整个过程的感受都是幼儿最大的收获。

(俞杭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