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去年的树》

《去年的树》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典所在——《去年的树》这篇童话,作家在极为精短的篇幅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凄楚、动人的故事,内容情真意切、蕴涵深厚,每次阅读都会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去年的树》虽然写的是一只小鸟和一棵树,实际上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人,揭示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品德。教师做个造型来当去年的树,请幼儿上来用动作表示树越长越大。

《去年的树》

大班下

img93

绘本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新美南吉(1913~1943),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非常强调故事性,起承转合、曲折有致。他说:“应该想到童话的读者是谁。既然读者是小孩而不是文学青年,那么今日的童话就应该努力回归到故事性来。”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情节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的童话作品。他曾经说过:“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他于1943年去世,年仅30岁。

经典所在——《去年的树》这篇童话,作家在极为精短的篇幅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凄楚、动人的故事,内容情真意切、蕴涵深厚,每次阅读都会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童话这个特殊文体的特点是,通过想象和幻想的艺术手法,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行状和影像,以寄托某种情感及思想。《去年的树》虽然写的是一只小鸟和一棵树,实际上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人,揭示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品德。其中小鸟的那种信守诺言,以及通过执着的追踪寻找表现出来的它对朋友的笃厚深情,确实十分感人的。

和许多作品不同,这篇童话的故事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由于“树”的不幸遭际和悲惨结果,使整个作品蒙上一层凄婉的悲剧色调,从而更能产生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

在艺术手法上,这篇童话在情节设计上,采用了民间文学常用的连锁反复的形式,加上著名童话作家兼翻译家孙幼军极为简洁流畅的译笔,都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经典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原本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在幼儿园大班“好朋友”的主题系列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喜欢有朋友,但动不动就说“我不跟你好了”。如果能够解决对好朋友的珍惜问题,同伴间的很多小摩擦就自然不攻自破了,所以,教师在保留了作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情感内涵基础上,从文字和画面入手,突破性地将它改编成了适合大班幼儿赏析的一个作品。教师对作品本身的改编和对作品呈现方式的处理都进行了大胆地创造。在抓住作品唯美内涵的同时,教师也奠定了教学活动以情感为主线的基调,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去感染大班孩子,丰富他们对“好朋友”之间“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认知,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亲社会意识和行为,实现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魅力。

活动目标

1.在感受和理解小鸟与大树之间深厚友谊的基础上,萌发对好朋友的珍惜和关爱之情。

2.根据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和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象。

3.初步接触电子书,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绘本底板、故事图卡、题目字卡、磁性黑板、Flash电子书(百度直接输入《去年的树》即可找到)等。

2.关于树木被砍伐利用的知识经验。

【评析】材料和知识经验上的丰富准备,是打开孩子课堂思维和语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教师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单一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形式变得更为多样化。贴图绘本充分利用了废旧物品进行创造性制作,更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鸟图卡,“好朋友”猜想导入

师:“小鸟的好朋友可能会是谁?”“它和大树会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呢?”

将字卡填入空白绘本,引出故事题目——“去年的树”。

【评析】直接以“好朋友”的主题谈话导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在“鸟”和“树”之间建立起最快、最温情的联系,直接引出绘本题目。

二、分段聆听阅读,推测情节发展,理解“好朋友”的情感变化

(一)边填图边阅读故事的第一部分,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幸福

1.出示树图卡,“观察一下,请你用好听的词来形容或者赞美一下这棵去年的树。”(郁郁苍苍、又高又大、生气勃勃、茂盛……)

2.出示鸟图卡,朗读并出示第一句“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是很要好的朋友……”“后面跟的是什么符号?”“这个符号是什么样的?”“它省略的是些什么内容呢?”等,引出“省略号”。

【评析】分段阅读过程中,教师让孩子们在充分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用语言进行大胆描述,对符号展开大胆的想象。教师对孩子们的表达再作出词汇上的提炼、句式上的提升和符号认知上的丰富。回答和回应充分体现了大班孩子语言活动的特点和需要。

3.“这一对要好的朋友每天在一起,大树为小鸟做些什么?小鸟为大树做些什么?”“他们每天在一起生活得怎么样?”

4.请阅读认真、回答问题积极的幼儿上来将这一对好朋友送回大书。

【评析】贴图这一细节处理,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孩子阅读的课堂秩序问题,而且给了孩子们积极思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动力,感觉绘本中角色跟自己很近,很亲切,支持性策略的有效运用成了本活动的一个亮点。

(二)边填图边阅读故事的第二部分,感受“好朋友”分离时的依依不舍

1.“什么季节到了?大树怎么了?”“小鸟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呢?它去干什么?”

引出第二句话:“寒冷的冬天快要来了,小鸟要离开大树……”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他们离开时说的道别的话,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评析】省略号的妙用,让孩子们对“鸟”与“树”之间的深厚情感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紧扣活动目标。这种友好的拓展可以是一件温馨的事、一句甜蜜的话、一个亲昵的动作和一个依依不舍的眼神。孩子们在讲述时,不知不觉既结合了对小鸟和树特性的认知经验,又结合了自己跟好朋友之间友好相处的经验,慢慢地,仿佛自己就是这只小鸟,对方就是那棵大树,将自己的情感和绘本故事的情感融为一体。

2.第三幅画面

“小鸟会回来吗?为什么?”“他回来的时候心情怎么样?”“飞得快还是飞得慢?为什么?”“当时心里一边飞一边会想些什么?”“看到的大树该是什么样了?”

教师做个造型来当去年的树,请幼儿上来用动作表示树越长越大。“大树会更加怎么样了?”(回顾开头说过的几个好词)

【评析】将相见时重逢的喜悦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升华到最高点,为后面的“失望越大”做一个“希望越大”的对比铺垫,同时不忘在词汇的回顾、动作的比较中体会长大的快乐,体会为好朋友的进步感到快乐,递进性地丰富孩子的语言。让孩子们上来动一动,对活跃课堂气氛、放松身心、拉近师生距离也是一个很好的调节。

3.教师把大树请出来:“啊!大树怎么了?只剩下什么了?”(树桩)“小鸟看到光秃秃的树桩,当时的心情怎么样?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引出第三句话:“冬去春来,小鸟飞回来了,但是它只找到了光秃秃的树桩,大树去哪里了?”

【评析】从“伤心”、“难过”慢慢过渡到“失望”、“失落”,聚焦在词汇形容的提升上,貌似绘本该看完了,但是从“失望”“失落”到“郁闷”。“着急”则不仅是语言描述上的提升,更聚焦在情感理解和共鸣的提升上。这种理解和共鸣推动着孩子们从思想转向行动去关心好朋友,迫切觉得小鸟还该做点什么,继续阅读的兴趣在心理推进中完美续上。

4.第四幅画面

“小鸟问树桩,树桩伤心地告诉小鸟:‘大树被伐木场砍走,运到木材加工厂做成了火柴……’小鸟听了以后,它会怎么做?”(找火柴)

【评析】因为有了前期的关于木材用处的知识铺垫,将绘本中的知识难点前置到了准备环节去完成,确保孩子们在这个环节能马上理解进入,不至于情感的线索因为知识难点而中断,结合图卡流程的视觉说明,确保了理解的流畅性。

5.第五幅画面

“小鸟来到村子里找火柴,小女孩告诉它:‘火柴已经变成了灯火……’这时候小鸟的心情怎么样?”“这一次见面,小鸟还能为灯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小鸟哭得那么伤心,为什么灯火反而笑了呢?”“它笑什么?都被人家砍了当火柴烧掉了,命都没了还高兴啥?”

【评析】“火苗为什么不是哭而是笑?”这本是一个非常深刻而难以理解的情感,教师通过对小鸟重情守信行为的具象展现,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好朋友之间的心心相印,帮助孩子们看到了火柴的欣慰和满足,“离别便也欢喜”的高境界。从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得不暂时分开——重逢的喜悦——不见踪影的失落与着急—再见面时的伤感和无奈,环节上的情感线索层层递进,处理非常清晰,转折对比强烈,在几度喜忧的起伏跌宕中,在无限的感动与惋惜中结束绘本的分段阅读和理解,落实教学重点。

三、完整欣赏电子书,更深刻体味故事情感,在比较中激发再阅读的兴趣

1.引出纸张书和电子书的概念

“这本大书好不好看?这和我们平时看的书一样,是用什么做的书?”引出纸张书的概念。

“人们为了节约用纸,可以少砍些大树,让小鸟有家可归,又发明了一种不用纸张的书,在电脑里看就可以了。你们知道是什么书吗?”引出电子书概念。

2.和教师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电子书版的《去年的树》

“你看了电子书版的这个故事,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为什么会让人更加感动?”(简单回答,有动画,有声音)

【评析】再阅读环节,教师让孩子们对该作品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同时,基于孩子们对作品的初步理解,从单一的静态画面视觉阅读,过渡到动态画面的视听效果上来,更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自然融进“电子书”的概念,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更强烈的欲望,同时从再阅读中去寻找新发现,到体会主题思想的高度上来。

3.“看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怎么样?”“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今天在吗?真好,你的好朋友正和你在一起,你们是幸福的一对!快去和你的好朋友拥抱一下,一起去户外玩玩吧!”

【评析】教师没有在完整欣赏后结束活动,而是恰到好处地转到现实生活中,从失去好朋友的悲痛中一下子抽离出来,跳转到“还好,我的好朋友还在”的美好现实中。可怜与幸福的强烈反差一下子帮助孩子们的情感回归到了阳光的一面,让阅读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和直接导向爱护树木相比,情感主线更加完美。

活动延伸

根据孩子们的需要提议,做以下两件事:

1.“让我们也像那些发明电子书的人一样,去想想办法,怎样通过节约使用木制品来保护我们的大树。”可通过讨论、宣传和实践。

2.好好珍惜自己的好朋友,讨论以后朋友间友好相处的秘诀,并实践。

【评析】这是孩子们在经典阅读后情感上萌发的一种自我需要。教师在延伸活动中满足了孩子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把思想上的认识转化为行动,既让阅读拓展了内涵,又让孩子们的亲社会行为在知、情、意、行的流畅转化中得到有效培养。

活动设计者:周飞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