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樊於期的来历

樊於期的来历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樊於期的来历,却是一个千古之谜。桓于潜逃时为掩人耳目,化姓名作“樊於期”,时人以此呼之,史家据以实录,后世之人对桓去向、樊於期来历失考,遂将一人误作两人了。——这又与《荆轲刺秦王》中樊於期的境况全然一致。在无法弄清樊於期来历的情况下,笔者无法否定上列推断,不得不折服于一位战国史专家的识力。了解樊於期其人的来龙去脉,便可知荆轲廷见秦王时所持“信物”的分量。

樊於期的来历

读《荆轲刺秦王》,关于樊於期的疑点总是挥之难去:《史记·秦始皇本纪》详载历次出战秦国大将姓名,何以独不见“樊於期”?秦王嬴政与樊於期究竟有何瓜葛而致反目成仇?荆轲廷见秦王,又何须以樊於期“头函”作为“信物”?——这些问题,于《史记》《国策》诸书中,是无法找到明确答案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足证此人与嬴政之仇不共戴天;“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又可见此人名播天下,绝非寻常人物。然而,樊於期的来历,却是一个千古之谜。

当代著名史家杨宽先生所著《战国史》的一条注释,破译了这一历史之谜:

樊於期就是桓

了解樊於期其人的来龙去脉,便可知荆轲廷见秦王时所持“信物”的分量。对秦王而言,其时,整个燕国,取之已如囊中之物(其后一年,燕都蓟城被攻破,太子丹被杀),“督亢之地图”,不过一张“图”而已;“樊於期头函”,才更其实在,更为刺激,也更有趣味!秦王之所以用“九宾”之礼“见燕使者咸阳宫”,在他心中,更看重的,恐怕还是这个历时五年久索不得的所谓“信物”!当“荆轲奉樊於期头函”,从容不迫踏上咸阳宫殿前台阶的时候,读者不能不叹服,这位冷峻杀手,的的确确是将秦王的心理揣摩透了。

樊於期来历鲜为人知。聊备一说,录以备考。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12期)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