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轼的一首中秋诗词,句句不离明月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苏轼的一首中秋诗词,句句不离明月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熙宁九年中秋节,苏轼与朋友们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一直喝到天明,喝得酩酊大醉。苏轼十分珍视手足之情,他请求调到山东,本来就是为了亲近弟弟子由,然他俩已经五年多没有会面。苏轼面对象征团圆的中秋明月,更加怀念在济南的弟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苏轼与朋友们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一直喝到天明,喝得酩酊大醉。苏轼十分珍视手足之情,他请求调到山东,本来就是为了亲近弟弟子由,然他俩已经五年多没有会面。苏轼面对象征团圆的中秋明月,更加怀念在济南的弟弟。于是他把自己思想斗争的结果和对苏辙的怀念,融进中秋节赏月的情景,写出一篇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来: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中秋词上阕写作者把酒问天并产生奇思遐想:自己要乘风飞翔,脱离人间,去到天堂,但又怕天宫清寂苦冷,使人忍受不了,还是人间温暖可爱,对人生的热爱终于战胜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思想。下阕写作者仰望明月而产生的离愁别绪:先是埋怨月圆而人不该不团圆,接着从月亮的盈虚变化得到启示,认为人的一生不能十全十美,并以良好的祝愿驱散了悲伤的离情。

这首词句句不离明月,而写明月处处为了寄情抒怀。词里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但主要的一面是积极开朗的,也是独创一格的。有人说:这首词一出现,古往今来描写明月的诗词都不值得一顾了。这也不是过分的夸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