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口语的表现形式

教育口语的表现形式

时间:2022-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口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说服、谈心、批评、表扬、家访。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应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以形成道德习惯为终点。有的默不做声,低头不语;有的当时认错,过后又犯;还有的甚至顶牛冲撞,不予理睬。劝说诱导劝说诱导是一种会话体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用于个别教育。谈话多用于帮助学生领会品德行为标准。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园中的良田沃
教育口语的表现形式_语言交流艺术及实用技能训练

教育口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说服、谈心、批评、表扬、家访。

(一)说服

1.说服的涵义及作用

说服是教育工作者为坚持自己的意见,用阐明道理、陈述事件、列举事例等说理方法使学生理解自己的观点,从而有所领悟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

因为孩子们年幼无知,不懂得该怎样选择自己的行为,所以有时在道德观念上有错误认识,以致行动上生出消极结果。他们说错了话,办错了事,又一时不能醒悟,还固执己见。这时,就需要教师去谆谆开导,进行说服教育。这种形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比较普遍。它可以造成一种良好的民主气氛,使师生的关系融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知即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感,指导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应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以形成道德习惯为终点。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就要通俗明白地向学生讲清共产主义道德的规范和标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都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思想品德,可以防止一时的感情冲动和盲目行为。可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提高道德认识具有重要作用,而提高道德认识的最主要方法便是说服。

2.说服的基本要求

(1)调查研究,有的放矢

说服的先决条件是情况明了。古语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就是说,必须通过观察、调查弄清具体情况,即摸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非曲直等,从掌握全过程的事实真相中去分析问题的属性。这犹如医生治病一样,对患者病因不明,就无以医治。面对说服对象,只有较为充分、全面地掌握事实,说得在情在理,才能使学生认真耐心地听取你的帮助和教育。

(2)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说服的目的是使学生心服,所以不能进行空洞的说教。必须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典型事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实,结合学生的切身体验,去阐明抽象的道理,学生才能听得懂,才能信服。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帮助他们认识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使他们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觉悟。

(3)热情诚恳,耐心冷静

说服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转化过程。说服教育,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反之,教师对学生没有深厚宽广的爱,就很难触动学生的情感,无法打开学生的心扉,难以启迪学生的思想。说服要耐心。当教师给予学生爱时,学生并不是都能一下子得到感应的。有的默不做声,低头不语;有的当时认错,过后又犯;还有的甚至顶牛冲撞,不予理睬。这就需要教师将对学生的满腔的爱心化作耐心而持久的工作动力,采取慢慢说服的方法,切不可感情冲动,一训了之。

(4)灵活得体,生动有趣

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说服教育,要根据他们年龄、个性、心理上的差异和思想状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语言,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进行集体教育,要庄重严肃;进行个别教育,要推心置腹,亲切自然。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教育,有的可以直截了当,有的需要曲折委婉。就是对同一人交谈,由于交谈的环境不同,心境不同,也要机智地采取不同的方式。另外,还要注意生动性和趣味性。要做到内容新颖感人,知识丰富,充满情趣,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不要用“官腔”“八股调”讲话,也不能说“大白话”,更不要指手划脚,声音失控,堆砌词藻,哗众取宠。

3.说服的类型

(1)分析讲解

分析讲解是一种独白体的口语表达形式,也是教师在集体场合,比较系统地阐述政治、思想、道德问题,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一种方式。它经常在思想品德课、校会、班会、队会等场合使用。

分析讲解要力求做到既说理又充满情感;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能与日常生活、名人逸事、故事趣闻融为一体;既理直气壮,又委婉得体。

(2)劝说诱导

劝说诱导是一种会话体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用于个别教育。通过劝说、诱导,可以使学生接受某个道理,改变错误思想,终止不良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使劝导获得成功,首先要了解对方心理,做好“攻心”的准备;其次话语要热情,要令对方产生亲切感、安全感。“因为充满热情的语言,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而听到这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别林斯基《新年的礼物》)另外,还要做到充分比较,反复鼓动,晓以利害。必须注意的是:劝导是双方的语言交流活动。当对方沉默不语时,要善于让对方开口。同时又要灵活机动,察言观色,决不可因对方一两句顶牛话而火冒三丈,大肆训斥,否则,劝导是进行不下去的。

(3)评论说服

评论说服是一种边分析边发表看法的口语表达方式。它通过对某件事情恰如其分地评论和说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我们在评论和说明中,要把握分寸,不要捧杀,也不要打杀。

(二)谈话

1.谈话的涵义及作用

谈话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所进行的师生之间的问题的交谈。谈话分为个别谈话与整体谈话两种。这里只介绍个别谈话。

谈话多用于帮助学生领会品德行为标准。这种形式便于从具体问题出发,经过深入细致的交谈,使对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有利于同学接受。

2.谈话的基本要求

(1)了解情况,目的明确

教师找学生谈话,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整个谈话都要围绕这一目的进行,不要东拉西扯冲淡中心。目的明确了,如果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是滔滔不绝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也是枉然,因为还必须对谈话的对象了如指掌。如对性格特点、真实的思想状况、事情发生的具体情节等,都要了解,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控制感情,把握方式

当学生出现了错误的言行,特别是当学生不听规劝,甚至对教师不礼貌时,教师应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千万不要冲动,不要说过火的话。因为教师一两句训斥、嘲讽、挖苦的话,虽然发生在仅仅是几秒钟的时间里,有时却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但也不是逆来顺受,婆婆妈妈,要视情况而决定自己的态度。

(3)尊重学生,循循善诱

谈话要做到以心换心,才能奏效。要让学生有个平等的感觉,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园中的良田沃壤,千万不可损害。要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交谈气氛。态度要诚恳、亲切、自然,让学生产生依赖感。要耐心去谈,循循善诱。交谈中要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允许学生申诉自己的意见。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讲话,边思索边分析,防止主观片面。不能把学生看“低”了,看“坏”了,看“死”了,看“扁”了。

(4)注重时空,把握时机

和学生谈话要注意时间和场合,把握住良好的时机。一般地说,和犯错误的同学谈话,最好不在事情发生后马上就进行。因为这时双方的情绪容易激动,控制不住就容易发生顶撞。可在情绪稳定之后,或稍隔一段时间进行。谈话的场合也要注意,应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场合。有的教师喜欢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在很多老师注视下谈话,结果会使学生的思想紧张,面子过不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动之以情,灵活多变

有些顽皮的学生经常遭到批评、训斥,因而往往心虚、有戒心。他们认为老师也轻视他、讨厌他,和老师有对立情绪,所以老师要用爱的情感去开启他们的心扉,这样,谈话才可以进行下去。谈话时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对于那些性格开朗,易于接受意见的学生,可直接指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对于那些吃软不吃硬、性格倔强的学生,教师要力求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对于那些吃硬不吃软的轻率的学生,不能过于迁就或温存,批评可以言词有力,但绝不可辱骂训斥、讽刺挖苦。

3.谈话的类型

在教师尚未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不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症结的时候,不要贸然下结论。应先投石问路,摸清真相,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

(1)激将引发式

对于一些好胜心强的学生用刺激性的语言“将他一军”,引发他们的激情,使他们猛然从错误中走出来,是行之有效的语言形式。

(2)即兴诱导式

这就是教师与学生谈话时,从学生最喜欢听的话谈起。从一些趣事、新闻、有针对性的故事、笑话等谈起,诱导学生如何树立理想,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学习工作,从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3)言情感化式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与学生谈话,冰冷的态度,会关闭学生心灵的大门,因此,要通理必先通情。教师要和颜悦色、平易可亲,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启迪、感化学生。

(4)类比暗示法

德国的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类比暗示式的谈话,即用一种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暗示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5)旁敲侧击式

有时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直说其事不好开口,说了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教师这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不直接点出来,采取旁敲侧击的办法,使学生领会。

(三)表扬

1.表扬的意义及其功能

表扬口语是教师对个别学生或集体的良好思想行为给予的肯定评价和赞誉的口语。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比较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陈鹤琴《家庭教育》第16页)运用表扬的教育方法,对受表扬的同学来说,可以使他们通过教师的思想行为评价,清楚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产生巩固优良思想品德的愿望和信念,激起他们的进取心和荣誉感,有利于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同时,对于那些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来说,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身边学习的榜样,明确努力的方向。当思想品德不规范的同学有某些进步的时候,受到表扬,可以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总之,表扬对推动学生进步,保持和发展优良道德品质有重大作用。

2.表扬的基本要求

(1)一视同仁,实事求是

教师工作当中,不可能不对同学产生各种各样的评价和看法,这就是所说的“成见”。这种“成见”会干扰教师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表扬学生。如一贯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喜欢的学生做了好事,便有意无意地夸大其词,添枝加叶;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的“眼中钉”偶尔做了好事,便有意无意地缩小事实,轻描淡写。这种掺杂着教师个人好恶感的表扬,既影响了教育效果,又降低了教师的威信。教师应该有太阳一样光明磊落的胸怀,把自己的光和热送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特别是对那些“双差”学生,更应该多多给予。要一视同仁,公平合理,使表扬真正起到鼓励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

(2)抓住契机,恰到好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他们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教师及时而又恰到好处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学生转变前进的催化剂。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不能及时地准确地进行表扬,那么对刚刚起步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无声的打击。如果表扬的时机抓得不准,也会使一些处于自负、骄傲心理状态的学生自以为是。因而教师一定要抓准表扬的契机,把握好尺度。要明确表扬并不是一种教育过程的结束,而是一种教育过程的新起点。不要为表扬而表扬,应想到表扬的客观效果。

(3)调整平衡,全面促进

学生对于教师的表扬是十分重视的。每一次表扬,学生都很关注,都会在心理上掀起一股浪花。因此,教师在这个问题上边要有个平衡的观点。在表扬时要注意照顾多数同学的情绪,注意表扬的方法,不能让人感到教师把功劳都记在一个同学或某几个同学的账本上,而应使未受表扬的同学也能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意义,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信任,不是被歧视和压制。表扬不当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使受表扬的同学非但得不到同学们的赞扬,相反会受到讽刺打击,也会使没有受表扬的同学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总之,这种表扬会使教师陷入难堪的境地。

(4)抓住本质,理论升华

有时学生做了一些好事或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们自己却不一定能清楚地认识其重要意义。这时教师的表扬就不应就事论事,只停留在事件本身,而应进行理论升华,使其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让同学们通过这一件小事窥见一颗颗美好的心灵。这样,才可能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例如,一分钱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学生拾到后交给老师,我们就能从中看到他一颗金子般的心。教师就应当表扬他这种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再如,学生攻克一道学习上的难题,也许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是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及时表扬他这种知难而进,为祖国建设刻苦钻研的精神。

(5)掌握心理,注意语言

由于学生的年级高低不一,其心理特点也有所差异。教师在表扬时,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在道德行为的评价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进一步发展为以道德原则为依据来评价学生的行为品质。因此,表扬低年级学生时,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小同学上课坐得端端正正,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声音也很响亮,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同学。”这样的表扬,孩子们就很感兴趣。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这样表扬就不会奏效。因此,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同学看到几个小流氓欺负低年级同学,立即上前制止,这种正直勇敢、见义勇为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这样的表扬,在高年级同学的心灵上会有震撼。

(6)掌握情绪,热情高昂

学生是善于察言观色的。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如果萎靡不振,语如游丝,似乎此次表扬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的话,那么,学生的情绪是不会高涨的,也绝不会受到感动和教育。因此,教师在表扬时,应该是情绪饱满,神采飞扬,用热情高昂的语调向同学们介绍某同学某件事情的经过,用赞赏的言辞评论其积极意义,并辅之以点头、微笑等体态语,这样的表扬犹如温暖的春风吹进学生的心田。

3.表扬的类型

(1)选择式

表扬的过程应该是述与评相结合的过程,即先向同学们叙述事情的经过,然后在此基础上,从一定的道德教育目的出发,给予肯定的评价。

(2)讨论式

为了使表扬的人和事在广大同学中产生影响,使大家提高认识,教师可把事情摆出来,让同学们讨论,从中受到教育。

(3)褒贬式

在日头教育中,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先肯定其优点、进步,然后指出其尚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以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增强发扬优点的信心,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

(4)点面式

表扬对象应有明确的指向性,表扬程度应有明确的区别性,否则,就会出现张三李四不分,苦劳安逸平均的现象,将不利于鼓励先进、支持先进。由于某些工作,某些事件不是一两个人能做的,而是集体行为,所以不可能平均使用力量。这时,表扬就要点面结合,分清层次,权衡轻重,论功行赏。

(5)虚实式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时为了某种需要,在表扬时不详陈其人其事,而是“虚扬”一句。当然,这个“虚”,要以“实”为基础,以实带虚,以虚扬实。这个“虚”,决不是虚情假意,而必须情真意切。

(6)点评式

点评是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教学用语,借用过来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一时一事随时进行表扬。它可以起到“烈火加干柴”的教育作用。

(四)批评

1.批评的涵义及其作用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否定评价。

批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与表扬相辅相成。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和教育犯有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也是为了使全体学生特别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引以为戒。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若不给予及时的批评帮助,甚至姑息迁就,那么,他们美好的心灵就会逐渐被污染,思想就得不到净化,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积小错为大错的悲剧,由量变到质变。严肃认真的批评并不能与一味地指责、训斥画等号。批评的过程实际上是说道理的过程、明辨是非的过程,是教师另一种播爱的过程。批评,应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又让学生看到纠正错误、改正错误的可能性、必然性,从而激起学生痛改前非的信心和勇气。

2.批评的基本要求

(1)宽严结合,刚柔相济

教师是教育者,不是“警察”,批评学生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不是将其一棍子打死,因此,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有宽容和谅解的态度。因为一个成年人犯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更何况青少年学生呢?他们之所以犯错误,是对有些是非分辨不清,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进行的。所以,应该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批评他,是在挽救他,帮助他解脱惑境。但是,与宽容相对的是要有严格的态度,即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分析时,要站在高处,要指出其原委以及发展下去的危害性。这样看来,教师对于学生的批评应该是宽严结合,刚柔相济,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语重心长的。

(2)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和标准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批评教育中,教师决不可千人一腔,千人一面,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学生要善于调整批评的方式。有的需要公开批评,有的宜于个别批评,有的需要严厉批评,有的宜于幽默暗示。如果一个差生经教育有了转变,但偶尔旧病复发,这时就不宜过分批评,而应该耐心细致地规劝。如果一名优秀的学生偶尔犯了错误,就不宜公开点名批评,而应该暗示一下,因为这样的学生较敏感,一点就通。如果被批评的是一个容易灰心丧气的学生,在批评的同时,还必须指出他的一些优点和某些可取之处。另外,在批评的时间、地点上也要视情况区别对待,让时间和地点都能“说话”。

(3)爱护自尊,克服自卑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不例外。相反,幼小年龄的自尊心更强,它需要教师去爱护。他们犯了错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教师要随时巧妙地批评,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有的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讽刺挖苦:“白吃了十几年饭,一点也不知害臊。”有的主观比较:“你和××同学比,相差十万八千里!”“你和××一样没出息。”有的不负责任的预言:“我看你是学不好!”“你早晚得进监狱。”有的大加挑拨:“同学们,他这是什么行为?”“这堂课被他搅得上不成了,大家看咋办?”有的下逐客令:“不愿听我的课,请马上出去!”“学校管不了你,明天别来上学了!”凡此种种,都会大伤同学们的自尊心,使其自卑感增强。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与研究之后指出:如果经常使用“否定的评定”,就会逐渐使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价自己,如“我品质不好”“我不聪明,搞不好学习”。随之,他们的态度、行为就可能向这种否定的自我知觉支配下的行为方式趋近。

(4)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俊秀的青年国王叫皮革马利翁,他精心地雕刻了一具象牙的少女像。他是如此珍视和迷恋“她”,以至每天都脉脉含情地注视着“她”。无限的深情灌浇在这座没有生命的象牙制品上, 日复一日,奇迹出现了,少女真的活起来了……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罗森塔尔效应”。它告诉我们:爱的情感有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有着巨大的教育效能。

教师要使学生接受批评,就必须努力达到和学生心与心交融,情与情沟通的境地。教师与学生实行“心理位置互换”,这样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就能使自己的批评热情而诚恳,使受批评的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被教师的情所动,不存在戒心和敌意,这就为接受批评提供了最佳的心理状态。另外,教师的批评必须有理有据,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主观臆断,不能横不讲理,不能以教师的位置去压服学生,要以理服人,让学生不但口服,并且心服。

(5)频率适宜,避免重复

有人说,老师都有一张婆婆嘴。意思是说,老师在学生面前总是叨叨。但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是不可用“婆婆嘴”的。试想,对一个同学今天批评,明天批评,大事批评,小事批评,什么样的学生不得被批得一塌糊涂,他哪还有改正错误的余地?因此,必须注意把握好批评的频率,不能连续批评。要是抓住有代表性的、倾向性的问题大讲特讲、整天地批评,学生就会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批评和不批评一个样。

3.批评的类型

(1)设问诱导式

学生犯了错误后,明知原因,但不一语道破,而是以设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排出各种假设,剩下的就是学生不得不认可、不得不认识的原因,诱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2)激励鼓动式

明明发现学生出现了某些过失,不从正面指出批评,而是从另一方面给予激励,用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去改正。

(3)商量讨论式

发现学生的问题后,不以居高临下的姿势去训斥,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心平气和地与之商量讨论,挖掘错误的根源及危害,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分析弊端式

和犯错误的同学共同分析错误的弊端。分清是非,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认识提高了,学生会自觉地改正错误,其效果是任何训斥和处分都不能比拟的。

(5)引以自咎式

引导批评对象自己查原因找危害,进行自我教育,不包办代替,不乱扣帽子。学生在扪心自问时,就会感到老师对他的爱护和教诲,领悟到老师相信他有自我认识、自我改正的能力。

(6)不露声色式

不露声色的批评,寓批评于某种动作或意味深长的话语之中,使学生深思、改过。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天真幼稚、年龄较小的学生。

(7)欲抑先扬式

对于学生的偏激行为和错误做法,教师不要操之过急,可以委婉处之,扬毕再抑。

(8)声东击西式

借劝于适当的寓言故事、历史典故、逸闻传说,或借助于批评别人的类似理由,引起学生的联想、对照,从而认识到错误的性质。这种声东击西,“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批评较之直来直去的呵斥更易于接受。它可使学生通过反省和斗争,进行自我否定。

批评的样式还有很多,诸如自我批评式、微笑批评式等。有道是“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有经验的教师总结为: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五)家访

1.家访的涵义及其作用

家访是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时所采用的一种口头交流形式,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访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通过家访,可以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工作、思想行为、身体健康等各方面的情况;可以及时了解到家庭教育状况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家里的各方面表现;可以和家长一起研究和改进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目的。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充分利用家访,可以做好在学校无法做的工作,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教育的作用。

2.家访的基本要求

(1)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实际上,家访成功的前提是班主任日常的扎扎实实的工作。因为,学生常常在家中毫无顾忌地谈论老师,这都是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来的。因而家长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孩子感情、观点的影响,也就是说当你还没踏入学生家门时。学生家长已对你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你的到来,他们或者喜形于色,热情款待;或者心怀成见,不冷不热;或者讽言相讥,拒之门外。

另外,家访前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做好事实材料和思想材料的收集整理。首先是学生的在校表现,要全面而具体,做到能随口举出例子来;其次是教师据此形成的对学生的评价;再次是教师对家长的要求或建议,以及对这个要求或建议的合理性论证。如果你主要是去了解对方的各种情况。则要拟好提出的问题并记熟。总之,家访的目标要明确、单一、具体,不要“贪大求全”。

(2)把握主动,不卑不亢

家访时的说话不是随意交谈。从总体上看,有主动、被动之分。老师是说话的发出者,又是说话中目的明确、预先有准备的一方。因此,老师应该占主动地位。家长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发出的信息,提供老师指定的方向的信息,承担配合老师协作教育学生的任务。这样,老师必须努力而巧妙地控制整个说话的内容,有条不紊地转变话题。有的家长的社会地位很高,但是,在老师的面前也只不过是家长而已,老师和他们的关系也只是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因此,不要有自卑感。有的学生家长经济状况较差,社会地位不高,因此修养较低,教师要努力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坦率和对对方的尊重,增加家长对老师的信赖。

(3)态度诚恳,要求合理

家访时不论是持有什么目的,都要实事求是。教师既要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也要肯定学生的优点。要抱有诚意,让学生和家长感到老师是真心诚意地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告状”了事;让家长认识到,教师对他的孩子是热爱的,为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感到由衷的喜悦,为他们一时的过失会感到痛心疾首。对家长的建议要适宜合理,不能要求过高,也不应该留有余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家长要根据老师的诚意决定如何按老师的意见去做。

(4)尊重家长,文明礼貌

教师可以批评学生,但不可以直接批评家长,什么时候都要尊重家长。文明礼貌是尊重家长的最起码要求。一个称职的老师,要有很好的修养。说话态度要和蔼谦逊,要注意对象和语言环境,要注意说话用词的感情色彩,尽量不去刺激家长,使谈话恰当得体。要注意称呼和使用礼貌用语,让人感到舒适、温暖,有利于交谈。即使是对待蛮不讲理的家长,也应以老师的气质使其端正态度,绝不能粗野训斥,与之对垒。

(5)注意形象,维护形象

教师在家长而前,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己的学识、智慧、思维、能力、精神气质、品格风貌、自信心、责任感,要让家长觉得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热忱、负责、能力强、叫家长放心的教师,而不是借家访之机去向家长诉苦、告状、报功,要家长评理,千恩万谢。否则的话,就等于教师承认自己的无能和软弱。

3.家访口语的类型

(1)介绍情况式

教师需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而准确地介绍给家长,以便家长对孩子有个全面的了解,求得家长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

(2)了解情况式

为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必须把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弄清楚,这就需要通过家访,掌握第一手材料。

(3)共同分析式

有时对学生犯错误的深层原因不甚明了,找不到学生的思想根源,教师要通过家访,与家长共同分析、研究,制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案。

(4)巧妙提醒式

有的学生家长对学生不负责任,为了取得家长的协作,教师要通过家访对家长巧妙提醒,委婉批评。

家访的语言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很难述尽。这里介绍的几种有时独立使用,也有时交错使用,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去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