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意合的表现

汉语意合的表现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 汉语意合的表现汉语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逻辑事理为顺序,横向铺叙,形成一个“由多到一”的流水式的“时间型造句法”。也就是说,汉语的造句不注重空间构架的完整,而是线性的流动、转折,以意统形,自上而下是一个形散意合的系统。在词组和短语这一层汉语也多为意合,其中并列结构表现得最为突出。汉语的线性流水图式的特征充分地显露出来了。

5.1 汉语意合的表现

汉语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逻辑事理为顺序,横向铺叙,形成一个“由多到一”的流水式的“时间型造句法”。也就是说,汉语的造句不注重空间构架的完整,而是线性的流动、转折,以意统形,自上而下是一个形散意合的系统。汉语的意合主要表现在词和短语,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紧缩句,四字格,语法六个方面,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5.1.1 词和短语

汉字是孤立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外形变化,也没有显性的词类分别。词就像是能自由活动的基本粒子,可以随意地碰撞、组合。如:“美景”中的“美”是形容词,“美容”“美化”中的“美”是动词,“美中不足”中的“美”又是名词,在“美人蕉”中“美”干脆是一个语素。

如果孤零零来看,“学习”、“困难”、“危险”这些词,很难判断是名词,还是动词,或是形容词。但在下列短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其词性:

政治学习”(the study of politics),“学习政治”(to study politics);

“克服困难”(to overcome difficulties),“困难问题”(a difficult problem);

“脱离危险”(to get out of danger),“非常危险”(exceedingly dangerous)。

可见汉语词性往往要通过它在句子中的词序或位置加以判别。

在词组和短语这一层汉语也多为意合,其中并列结构表现得最为突出。试比较:烟消云散(vanish like mist and smoke),文从字顺(readable and fluent),所见所闻(what one sees and hears)。汉语词组里不需要连接词,而译为英语时必须加and。同样地,英语各种类型的短语多为形合:如: the deaf and dumb(聋哑人), ways to deal with things(处世方法)。

5.1.2 语序

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就显得尤为重要,语序要符合逻辑,通常遵循三个主要规律:时序律、因果律、时空大小律。

1.时序律:先发生的事先说,后发生的后说

例1.类人猿,类猿人,原人,古人,今人,未来人,……如果生物真会进化,人性就不能永久不变。(《文学和出汗》 )

“类人猿,类猿人,原人,古人,今人,未来人”的排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凭借意合特点使得要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如果将语序调整,事理顺序变了,句意也随之改变。

例2.她谈了半小时,告诉了他一切,然后起身走出了办公室。

She talked for half an hour, telling him all she knew before she rose and walked out of the office.(= Before she rose and walked out of the office, she talked for half an hour, telling him all she knew.)

如果将语序调整,事理顺序变了,句意也随之改变。试比较:她起身走出了办公室,然后谈了半小时,告诉了他一切。

汉语的线性流水图式的特征充分地显露出来了。但是,英语有了空间搭架的优势,可以随意调整主从句的位置,而语义丝毫不受影响。

2.因果律:先原因后结果的规律,包括条件—结果,假设—可能,让步—转折,行为—目的,等等。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句,虽然不用关系词,形式类似并列复句,但分句却有主有次。

例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

例4.你方价格大大低于我方成本,我们不能按你价成交。

We are not in a position to entertain business at your price since it is far below our cost.

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汉语的两个相互关联的词语或分句之间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连接手段,而是以动词为中心,一个分句一个分句按照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这样的顺序流水、线性铺排,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时空大小律:通常是从外表的形态开始,再到局部的状态,再到具体的细节和本质特征。

例5.中午,我在没有导游陪伴的时候,独自漫步街头,在中央大道附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棚户区,很多茅棚里还住了人。

Strolling unescorted at midday past a major concentration of the huts just a block from the city’s central avenue I nonetheless saw many sign of occupation.

5.1.3 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等。这些句式语句整齐、匀称,往往不用关联词

例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

例7.施恩勿记,受恩勿忘。

If you confer a benefit, never remember it; if you receive one, remember it always.

例8.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

译文1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朱纯深译)

译文2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y will return some time;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y will revive in spr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在上面的这个例句中,汉语很工整,排比有序,没有任何连接成分;两个译文都用了连接词but,而译文1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句式,译文2则遵循了原文的排比句式。

5.1.4 紧缩句。这类意合句式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所谓“紧”就是紧凑,是取消各分句之间的语音停顿,让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所谓“缩”就是压缩,是略去原来分句的一些词语,让它们简约一些。紧缩句常见的固定格式有:“A就B”、“一A就B”、“再A也B”、“不A也B”、“非A不B”、“不A不B”、“越A越B”。紧缩句内有复句所具有的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9.不到黄河心不死。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例10.上梁不正下梁歪。

If the upper beam is not straight, the lower ones will go aslant.

例11.无事不登三宝殿。

I wouldn’t come to you if I hadn’t something to ask of you.

5.1.5四字格。四字格是汉语广为运用的语言形式。

例12.玩火自焚。

Whoever plays with fire will be perished by fire.

例13.欲盖弥彰。

The more one tries to hide, the more one is exposed.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和叙述事理顺序,常常省略连词、代词等成分,句子结构比较松,注重以神统形。

例14.风太大,船不能开,回去吧。

这里三个小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却没有用“因为……所以”这样的连词,我们之所以能看出这层关系,仍然是借助了小句间的语意关联特点。

虽然汉语里也有一些连词,和英语的连接词也起着差不多的作用,但在实际运用中,其出现的频率较低,可用可隐。例如:“你不说,我说”,这句话可以视上下文将其定为多种逻辑关系:

a.因果关系:(因为)你不说,我(来)说;

b.假设关系:(如果)你不说,我(会)说(的);

c.让步关系:(即使)你不说(的话),我(也会)说;

d.转折关系:你不说,(但是)我(会)说。

如果定为因果关系,就可以说得更加逻辑性一点儿,“因为你不说,我来说。”然而,英语只有一种说法: Because you refuse to say, I’ll tell (them).

因此,在汉语中,连接手段是非必须的,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全句整体来判断出词语前后隐含的关系。而在英文中,这种隐含的关系必须被“显性”化。

例15.他买了台电脑,花了六千块。

这个句子就绝对不能翻译成: He bought a computer, spent 6 000 yuan。而必须翻译成: He bought a computer which cost him 6 000 yuan。或He spent 6 000 yuan on a computer。

5.1.6 语法

综上所述,汉语词性、词与词的语法关系呈隐性。我们必须通过上下文、语感、语法和虚词等来判断词性和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例16.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I opened the window and looked out. Ah, the rain clouds had vanished and the remaining raindrops on the tree leaves glistened tremulously under the moonlight like myriads of fireflies. To think that there should appear before my eyes such a beautiful sight after the miserable rain on a lonely evening!(张培基译)

“推开”“看”两个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隐蔽,通过上下文语境,可以看出这两个动作的发生都是不经意之间自然而然先后发生的事情,处理成连动关系较为恰当。“看”的宾语是“窗外”,“闪闪烁烁的动着”的主语是“树叶上的残滴”,“之后”是表示时间状语“当……之后”。在把握了词性和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后,翻译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汉语的意合性还表现为语法是软的,允许“违反”语法结构的现象存在,因为“汉语一个个词像一个个具有多面功能的螺丝钉,可以左转右转,以达意为主。只要语义上配搭,事理上明白,就可以粘连在一起,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例如:“吃东西”、“吃饭”可以理解为正常的语义组合关系,但是,“吃食堂”、“吃得肥头大耳”则说明了汉语为达意所具有的灵活和能动的特性。

例17. a)他星期天吃食堂。= b)他星期天在食堂吃饭。

a)天天好菜好饭吃得他肥头大耳。= b)他天天吃好菜好饭,长得肥头大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