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适时引导,让爱告状的孩子闭住嘴巴

适时引导,让爱告状的孩子闭住嘴巴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如果让孩子别去告状,又担心孩子会混淆是非对错。如何避免孩子的告状行为,是让很多父母都头痛的问题,爸爸妈妈们害怕孩子的这种告状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爱打小报告、不厚道的行为和心理。可同时很多父母又觉得,如果做父母的对于这种揭发不好行为的告状置之不理的话,会挫伤孩子的这份正义感,养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性情。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让孩子明白告状是不受欢迎和鼓励的,以此来淡化孩子告状的心理。

适时引导,让爱告状的孩子闭住嘴巴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常向老师或别的小朋友家长告状。例如,遇到紧急事件,一大班束手无策的孩子几乎倾巢而出,叽里呱啦,直闹得惶恐不安。

宝宝行为案例

“妈妈,刚才在外面玩的时候强强推了我!”“妈妈,今天上图画课妞妞抢我的水彩笔!”……像这样的告状,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并不陌生?他们时常跑过来,或者流着泪水,或者极其认真,向你叙述他的小朋友们都做了些什么“坏事”。

也有的爸爸妈妈曾为此苦恼,他们觉得孩子就像“检举员”、“侦察兵”,虽然道德勇气值得嘉勉,但长久下去,孩子很可能就不受小朋友欢迎了。可如果让孩子别去告状,又担心孩子会混淆是非对错。

专家指导

■如何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呢

(1)对孩子能够监督别人的行为应给予适当的肯定,爸爸妈妈首先需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情,这能让他感觉安慰。

(2)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比如为什么抢小朋友玩具,和小朋友争吵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影响了别人。了解事实后,和孩子一起分析,把握尺度,公正裁决,让孩子明白处世的原则。爸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如果他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你可以提供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总之,要给孩子这样的概念——他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对付这些难题。长久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他们已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也要巧妙地提醒孩子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3)告诉孩子有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遇到事情要先学着自己处理,在自己处理不了的情况下,才考虑求大人或小朋友的帮助。这,会让大家觉得你很能干,朋友和老师都会喜欢你。

(4)不要对孩子的“告”行为表示赞赏、鼓励,否就会强化孩子的行为而使其成习惯。请样小状则养

(5)要鼓励孩子在发现别人的缺点错误时,勇于正面指出,并时刻注意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塑造孩子刚强、正直的性格。如果孩子这方面做得不错,不要吝惜你的夸奖与赞美,“你的确做得很棒,以后也要这样做。”这会使孩子感觉到你看见了他的努力,同时也能转移他的注意力,不再纠缠于“告状”本身。

(6)适时引导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试着告诉孩子,虽然我们定了这样的原则,但并不意味着别人不按照这个原则来做就是错的。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要让孩子学会理解,即使是规矩也是千差万别的。科学研究也证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就会认识到规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众人或彼此同意的情况下也能做一些更改。

(7)父母、教师要多沟通。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实际处理能力又相对偏弱,因此常用的方法是向成人求助。这时老师、父母都要耐心分析孩子的告状心理,帮助孩子明辨是非,锻炼能力。相信只要父母、老师能耐心、细心地对待,孩子会很快改掉这一毛病。

宝宝行为二三事

遇到大小情况,孩子们为什么都热衷于去“报告老师”、“报告家长”?也就是孩子这样做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

[寻求保护心理]孩子往往具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于是在集体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意见不和或利益受损等纠纷,致使一方或双方产生委屈、愤怒等情绪。因此,他们就会告诉教师以求得公正裁决,使自己委屈的心理得到平衡。

[渴求关注与认可]在年龄小的孩子眼里,老师或父母是最受崇拜的。孩子们惧怕被老师和父母忽视,尤其对于老师的称赞十分在意。这就促使有些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来获得老师的关注和认可,“报告老师”不失为讨得关注的好办法,因此这类学生对“告状”充满浓厚的兴趣,常常积极发现问题。

[逃避责任心理]有的孩子与别人产生纠纷或做了什么错事时,往往害怕自己承担责任,而先到老师那儿去告状,这种告状很可能是“你推给我、我推给你”。 这一现象在年龄小的孩子中并不少见。

[寻求帮助心理]有些小学生已初步具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正义感较强,见到与自己无关的纠纷能挺身而出,但缺少方法、手段去解决,很自然地去找老师求助。

把脉孩子“爱告状现象”,了解其行为暗藏的心理动机才是关键。只有发掘出孩子外部行为的内在动机,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知识导读

孩子的这种“检举”、“揭发”性质的告状,正面地讲,其实是表明他们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能够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好坏”“对错”的评判。他们在告发的同时,更希望得到的是家长及长辈们的肯定,从而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并且希望告诉给家长“我知道怎样做是更好的”。

而另一方面,也是普遍被家长和老师们烦恼并担忧的:这种行为很可能导致孩子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错误,不仅难以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也使他不能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加以足够的重视。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爱告状

如何避免孩子的告状行为,是让很多父母都头痛的问题,爸爸妈妈们害怕孩子的这种告状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爱打小报告、不厚道的行为和心理。可同时很多父母又觉得,如果做父母的对于这种揭发不好行为的告状置之不理的话,会挫伤孩子的这份正义感,养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性情。

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让孩子明白告状是不受欢迎和鼓励的,以此来淡化孩子告状的心理。父母可以让告状的孩子描述一下事情的具体情形,让孩子告诉父母怎样是更好的、是对的,然后针对孩子正确的地方给予表扬,主要是鼓励孩子要按照自己所说的好的、正确的方式去做,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到对“对的”东西的兴趣上,而不是和他一起去强调告状本身和别人如何做错了上面。

如果被告是认识的小朋友,父母要从他们的身上找出一些自己孩子没有的优点,教导孩子虽然别人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他们同时也有你所没有的优点。

同时,父母要特别注意遏制孩子产生那种因为嫉妒或故意贬低别人,而告恶状的心理,因为这就是绝对不健康的了,父母应教导孩子在与小朋友玩耍时要以态平和。而是要心态平和地继续与小朋友玩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