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媒体与心象类文化艺术产业互动的基本规律

新媒体与心象类文化艺术产业互动的基本规律

时间:2022-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媒体与心象类文化艺术有效地进行整合,组建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发散性的产业,新媒体会改变写作和“文化生产”的模式。新媒体文化产业的生存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取决于与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娱乐、休息的联系。心象类文学文本已成为产业的“基础的基础”。2.心象类文学的产业化客观上促使新媒体硬件升级一是科技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
新媒体与心象类文化艺术产业互动的基本规律_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

(一)新媒体为心象类文化艺术产业提供了全方位发展平台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39]网络文学、电视文学到手机文学,不断更新的新媒体改变着文学的存在形态,催生出各种新的介质文学。新媒体与心象类文化艺术有效地进行整合,组建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发散性的产业,新媒体会改变写作和“文化生产”的模式。

1.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超级长篇作品成为文学网站的盈利之本

心象类文学在触网后,以长短论英雄。网络文学产业化的发展使得超级长篇的网络小说成为主流。在部分网络文学网站现行的收费阅读模式下,作品达到20万字才能上架销售,写手们只有拉长篇幅才能盈利。

网络文学通常为了迎合受众趣味,增加黏连度吸金。传统媒体是“你写我读”的精英化书写方式,但技术与文学的合谋使读者便捷地参与到“对话”中来,形成了“众声喧哗”的局面。读者跟帖评论,言说作品得失,催促写手“更新”,预设作品结局……读者的实时反馈直接影响写手构思,左右作品的情节发展方向。文学网站以此维系稳定的读者群,吸引以点击率作为重要参考的广告商跟进,从而收取巨额广告费。同时,还可判断是否实体出版和数字化出版、游戏改编和影视改编等,避免对市场预估不足造成的损失,拉长产业链,实现利益最大化。

2.碎片化时代应声而来,片面追求“瞬间”眼球效应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零散的时间,如在银行排队时、在餐厅等餐时、堵车时、在公交车或地铁上、课间等,这些即称为碎片时间。“人人一台电脑、人手一部iPhone”渐成现实,这给人们的阅读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资源,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40]纽约时报》上说,我们被一种“瞬时文化”(Instantaneous Culture)所包围,你在Google上查一个东西,不到一秒就找到了答案。各种媒体都琢磨怎么“互动”,文化的创造者希望及时得到反馈,看到自己的想法是否招人喜欢;报刊、杂志的网站有“被发送次数最多的文章排名”,图书网站有各种各样的销售排行,微博上有评论最多或转发最多的微博,网络上还有Google的Page Rank,链接最多、传播最广就有更大的权力。在这种瞬时文化的浪潮中,孤独的写作、长久的专注阅读难能可贵,人们想得到短小、快速的娱乐[41]在碎片化时间如等待时、乘坐交通工具时、课间、睡觉前……有着短平快、时效性、虚拟性、娱乐性、同感性、交互性、段子式、大众化的手机文学就是抓住用户眼球的文学、文化载体。用有吸引力的文学、文化创意内容吸引手机用户,是手机媒体得以成功的前提。消费者可以定制各种服务,例如可以点播各种视频,可通过发短信和登录相关网站的方式订阅手机报纸、获取各种新闻资讯。手机小说若能热卖,可拉动运营商、网站、出版社、作者、读者这整条产业链及音像制品、电影等联动产业。

(二)心象类文学、文化艺术产业对新媒体的促进

1.心象类文学为新媒体提供内容,创新服务方式

消费者最关注的是媒体提供的内容,而不是内容所依附的介质。新媒体文化产业的生存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取决于与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娱乐、休息的联系。心象类文学文本已成为产业的“基础的基础”。运营运作附于传统纸媒,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搬到”新媒体,如目前运作的手机报,都是时政新闻、娱乐、体育资讯、科技等信息,只是把报纸内容经过选择、压缩再翻版到手机上。内容形式、长度、语言习惯若不以适应新的载体为前提,不能提供具有文化创意的内容,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智能化手机发展产生影响。

此外,在服务方式上,心象类文学以新媒体为载体,打造体验经济。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运营商以服务为平台,以文学、文化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行为。超人气的网络小说形成了市场效应,被改编成影视、游戏便成了潮流。新媒体变革了文学写作与文学改编的先后顺序,传统的改编模式,总是以文学作品为蓝本改编为影视或游戏;但是,新媒体颠覆了这一模式,先有影视与游戏,再根据其受欢迎程度决定是否二度创作为文学作品,如《我叫刘跃进》《我的兄弟叫顺溜》。无论哪种文学、文化形态,都是基于受众的感受。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是外在的,但体验是主观存在,即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身体、感情、意识上与获得的文学、文化服务之间的互动所得的情感,是一种艺术的生活化。因此,将美附着在能够更多接触到人们生活中的新媒体服务,来推广美的体验,能够实现独特性、即时性、唯一性的文化价值感受。

2.心象类文学的产业化客观上促使新媒体硬件升级

一是科技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文化产品从原始的手工操作、口头上的讲述与流传,演变到今天的影视、动画、数字音乐等采用先进技术的文化产品,科技进步使人们从忙于生存到享受生活,文化产品方面的消费相对增加;而文化消费又助推文学、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新媒体是当下文学艺术产业载体技术集大成者,是实现心象类文化艺术产业格局中各要素联结的关联点,成为信息交流互动、文本展示、产品推介的载体,构架了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系统相关要素的互通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新媒体硬件速度更快、价格更低,便于受众以更低成本、更便捷的方式消费文化艺术。

二是艺术数字化的用户体验要求更好的技术平台。蔡志忠用动画片的方法画漫画,画“诸子百家”的时候用细签字笔。现在则可尝试不同的技术手段——“艺术数字化”,把传统书变成数字产品。“移动终端如手机和iPad这样的终端非常适合看漫画……用iPad看漫画,每页漫画可以放大或缩小,但是点到下一页的时候反应时间大概在1.5秒,速度慢的约2—2.5秒,这个速度对于大家阅读习惯来讲还是不够快。这就需要技术团队去优化,如何让读者的阅读体验能够像快速翻书的感觉一样。漫画家生产内容,但我们需要腾讯这样的平台和技术去完善用户体验,更方便的检索,更方便的阅读。”[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