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呕心沥血,重建清华

呕心沥血,重建清华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回北平后,梅贻琦立即开始了接收校舍、筹备复校的工作,并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主持清华的工作。梅贻琦和清华师生凭着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通力合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恢复正常的教学。1946年10月,梅贻琦在清华园主持复校后的第一个开学典礼。清华的院系也在增多。全市大中学校罢课声讨国民党军警镇压教师和学生。1948年8月,国民党“特刑厅”连续给清华发来两份拘留名单。

1940年,在“为清华服务二十五周年公祝会”上梅贻琦动情地说:“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好像一条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我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到那时,我们把这条船好好开回清华园;到那时他才能向清华的同仁敢告无罪。”他如此勇敢,又如此坚韧。他如此谦逊,又如此充满自信。其赤诚之心,感动了所有的清华人。

梅贻琦与清华教授评议会成员合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梅贻琦先到南京办理西南联大的善后工作。随后联大结束,师生陆续返回北平和天津。回北平后,梅贻琦立即开始了接收校舍、筹备复校的工作,并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主持清华的工作。梅贻琦和清华师生凭着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通力合作,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恢复正常的教学。

1946年10月,梅贻琦在清华园主持复校后的第一个开学典礼。他向全校师生公布拟定的《清华复员后院系充实计划》,他对清华即将开始的新时代充满信心:“必使其更发扬而光大,俾能负起清华应负之使命。是则我校同仁在复校工作大致就绪之今日,犹日夜孜孜不敢不努力以赴也。”

清华原址面积只有一千二百亩。复原后清华接受了原日伪土木专科学校及邻近土地,作为增设的农学院校舍。在校园南面又购地几百亩,建设教授住宅,取名“胜因院”,建设教职员住宅区取名“普吉院”。在校园东面购地建设工学院实验馆。到1948年,校园面积扩大到一千六百多亩,建筑面积增至十万平方米。

清华的院系也在增多。在抗战前农业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农学院。文学院增设了人类学系,理学院增设了气象学系,法学院增设了法律学系,工学院增设了航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和建筑工程系。新成立了心理学、地学、社会学、气象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植物病理、植物生理、昆虫学等研究所,共有文、法、理、工、农五个学院,二十六个系,一个研究院和二十三个研究所。全校师生员工三千多人,办学规模远超抗战以前。

梅贻琦办学,一贯主张学术自由,对不同思想兼容并蓄,校方不干预学生和教师的政治思想。林从敏回忆说:“梅校长主持清华,始终以民主思想,学术自由的开明政策为治校原则。他对左右派思想兼容并蓄,从不干涉。例如张申府教授夫妇,是当年在法国介绍周恩来参加国际共产党的人,当时竟然是哲学系教授。”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就向梅贻琦施压,要求解聘闻一多、张奚若等左翼教授,梅贻琦不予理睬。抗战后,梅贻琦坚持聘请李广田、费孝通等民主人士来校任教。1948年北平警备司令部指控历史系教授吴晗煽动学生运动,要求查办,梅贻琦及时通知吴晗脱险。

曾担任过梅贻琦秘书的傅任敢回忆说:“做领袖的人有两种:一种使人慑服,一种使人悦服。毫无疑问地,教育工作者应当使人悦服,而不在乎使人慑服。因为教育的出发点是爱,梅校长的品性中深深具有这一点。他爱学校,所以,把他一生献给了学校。他爱国家,所以,在抗日时把他的儿女打发到远征军去。他爱同事,所以待人一视同仁,从无疾言厉色。他尤其爱青年,所以,在每次学潮中他都以自己的力量掩护着青年的安全。”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全市大中学校罢课声讨国民党军警镇压教师和学生。梅贻琦在记者招待会上谴责说:“地方最高当局于惨案形成期内,实总揽当地军政大权,对于学生集会,施与高压,应负激成罢课风潮之责任。”“军政当局对于各校学生校内集会尚加干涉,并颁禁令,何以对于暴徒结队杀人,叫嚣过市,置若罔闻。此种矛盾措施,更足以证明暴徒闯入学校,捣毁校具,殴杀学生,实为当时军政当局之责任。”

1948年8月,国民党“特刑厅”连续给清华发来两份拘留名单。梅贻琦一面召开紧急教授会,商讨应对办法;一面把公函内容印制成大字报向全校公布,通篇实际上只有一句话:“你们所要的人,学校里一个也没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