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有法制,下有分职

上有法制,下有分职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唯此上有法制,下有分职也。英明的君主设立五官治理民事,老百姓就不敢有违法行为;设立五横考核官员,各部门就不敢违法施政。朝廷上有一套明确不变的典章礼仪制度,以显示君主地位的尊贵。这套设计都是有考虑的,用这种办法,象征皇权、君权,体现上下有别。“是以上有余日,而官胜其任;时令不淫,而百姓肃给。唯此上有法制,下有分职也。”民治财育,其福归于上,是以知明君之重道法而轻其国。

英明的君主设立五官治理民事,老百姓就不敢有违法行为;设立五横考核官员,各部门就不敢违法施政。这里的“五官”是行政官,从上到下,纵向施政。“五横”指检察官,横向督察同一层次的官员。其实现在的体制本来是合理的。市长是“五官”,市委书记是“五横”,书记监察市长,这样有牵制,市长不敢专权。但实际上却颠倒了,书记变成主官,市长则变成了副 手。

“是故岁一言者,君也。时省者,相也。月稽者,官也。务四支之力,修耕农之业以待令者,庶人也。”所以一年发一次诏令的是君主。运用到管理企业,意味着董事会一年开一次就够了。懂得管理的老板不必多开会,抓住要害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这样的老板说出话来反而有权威。一个季度开一次检讨会的是宰相。“时”,季的意思,四时就是四季;“省”,检讨。每个月开一次会考察工作的是普通官员。干体力活,耕地种粮食的则是平民老百姓。“是故百姓量其力于父兄之间,听其言于君臣之义,而官论其德能而待之。”所以考察老百姓出力勤不勤,要通过他们的父兄来判断。判断高官的话对与错,看他是否符合君臣之义。对于普通官员,则要衡量他的品德才能,然后再决定升迁奖 惩。

“大夫比官中之事,不言其外,而相为常具以给之。相总要者,官谋士,量实义美,匡请所疑。而君发其明府之法瑞以稽之,立三阶之上,南面而受要。”这段讲的是“岗位责任制”。大臣只需督察自己主管部门内的事情,不要去谈论职权范围之外的事。而宰相应该制定经常性的条例,给他们做督察自身的依据。“常具”,经常性的条例规则。宰相为百官之首,是总揽全局的,首先要管谋略计划。“官”,即“管”;“士”作“事”解释,“谋士”即谋事。其次要衡量百官的实绩,看名实是不是相符。“美”,即好的意思。第三要匡正百官请求释疑的问题。最后,君主的责任是明确公布政府各部门的制度,即“明府之法”,以及“瑞”,即信物,如符节等,凭法和瑞来考核百官。君主做完这些,就可以站在三阶之上,面向南接受群臣的朝拜了。“是以上有余日,而官胜其任;时令不淫,而百姓肃给。唯此上有法制,下有分职也。”所以说,君主很悠闲,有时间可以玩乐;百官都能胜任其职;时令不会错过,该播种时就播种,该收割时就收割。“淫”,是“过”的意思。老百姓能敬能给,“肃”,是“敬”的意思,敬上;“给”,供给,生活有保障,不缺衣少穿。要做到这样,只有一条路:“上有法制,下有分职也”。

【君臣上·第八章】道者,诚人之姓也,非在人也。而圣王明君,善知而道之者也。是故治民有常道,而生财有常法。道也者,万物之要也。为人君者,执要而待之,则下虽有奸伪之心,不敢杀也。夫道者虚设,其人在则通,其人亡则塞者也。非兹是,无以理人;非兹是,无以生财。民治财育,其福归于上,是以知明君之重道法而轻其国。故君一国者,其道君之也。王天下者,其道王之也。大王天下,小君一国,其道临之也。是以其所欲者,能得诸民,其所恶者,能除诸民。所欲者能得诸民,故贤材遂。所恶者能除诸民,故奸伪省。如冶之于金,陶之于埴(粘土),制在工 也。

这一章的要点是讲“道由君行”,道是由君主来掌握的。道,是人的生命之所出,是先天存在的,而不是由人制定的。道赋予人生命,而不是由人去规范道。“而圣王明君,善知而道之者也。”所谓圣王明君不过是很了解这个道,而且能说出来。这里的“道”是“说”的意思。“是故治民有常道,而生财有常法。道也者,万物之要也。”所以说,治民有不变的原则,生财也有一定的方法,“道”就是把握万事万物的关键。所以做君主的必须抓住关键,抓住根本,也就是抓住道去处事。如此,则臣属虽然包藏祸心,也不敢来害你。多读几篇《管子》就会发现,他经常用“有道之君”这一词汇,反反复复强调君主要掌握道,而不是仅仅靠“术”来治 国。

“夫道者虚设,其人在则通,其人亡则塞者也。”“道”这个东西是高度抽象、虚无缥缈的。有圣人明君在,道就通。他们不在了,道也就堵塞了。“非兹是,无以理人;非兹是,无以生财。”不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去治民;也没有办法去生财。所以说生财有道。不管你用不用,道总是存在的,问题在于你要如何用。圣人明君、有本事的人能用这个道,使道在国家、企业内通行无阻。子孙接班了,未必能掌握这个道,道就塞住了,没办法推行了。没办法管好老百姓,也没有办法生出财 来。

“民治财育,其福归于上,是以知明君之重道法而轻其国也。”国富民安,利益归于君主。因此,对一个英明的君主来说,道法比国家更重要。有道法,国家可以从无到有,小国可以变大国。失去道法,大国变成小国,甚至亡国。“故君一国者,其道君之也。王天下者,其道王之也。大王天下,小君一国,其道临之也。”所以说,做一国的君主,其实不是你,而是道在统治这个国家。称王天下的,不是天子,而是道在统管天下。大到成为天下之王,小到做一国之君,都是道在治理。“是以其所欲者,能得诸民,其所恶者,能除诸民。”用道去管理国家,所以君主想要的就能得之于民,不喜欢的事情,就会被老百姓废除。“所欲者能得诸民,故贤材遂。所恶者能除诸民,故奸伪省。”想要的能得之于民,有本事的人就会施展抱负。不喜欢的能够在老百姓中间消失,做坏事的就很容易被察觉。这是因为明君喜欢和不喜欢的都能以道为标准。“如冶之于金,陶之于埴,制在工也。”就像用金属来冶炼,用粘土做陶器,都控制在工匠手里。同样的粘土,做出来是精品还是废品,关键在于工匠的技艺。同样一堆铁,是打成一把锋利的宝剑,还是变成一堆烂铁,关键也在于工匠的技艺。这是一个比喻,比喻道行不行得通都在于君 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