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御道天街空回望

御道天街空回望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州桥出现在诗中,不仅具有纪实意义,而且还带有象征意蕴。这里作者所选取的“父老”与“州桥”具有同等意义,只是后者是凝固的目睹者,前者是感情生动的“等驾”者。深刻性是与典型性紧密相连的。这也就是《州桥》一诗的突出意义之所在。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范成大《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州桥又称天汉桥,在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宫城南汴河之上,作者自题谓之:“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曾奉命出使金国,沿途写了七十二首绝句,这首《州桥》即是其中之一。它可以说是作者及沦陷区人民爱国精神的现实写照,所以就诗的价值而言,除了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外,还在于其所表现出的深刻的历史主义真实。下面试作具体赏析。

典型性。这是一首绝句,就其形式来说,必然限定了作者对于大量生活材料的运用,以及思想内容的充分展开。而出使于金,作者所见所闻必是难以胜数,触目故国,自然是思绪重重,感慨万千。这样就产生了一个艺术表现与现实生活之间相互等差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求作者必须具备独特的艺术匠心,摄取生活中富于表现意义的典型形象,首先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这首诗通过“州桥——父老——问”这一组材料的交互运用,在统一连贯之中完成了典型性的创造。作者最先选取的是“州桥”。州桥出现在诗中,不仅具有纪实意义,而且还带有象征意蕴。作为一定时期社会历史的见证,在它身上所显示的就不只是桥本身,而是已往历史的浓缩。州桥以其醒目的姿态首先出现在诗中,就像它横跨南北一样,把历史和现实联接在一起,这似乎是沉默凝固的记载,时时刻刻提示着人们:“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或许诗人此刻的感情也正是如此,下面一句可为佐证。“父老年年等驾回”,州桥沟通御街,自然是当年皇帝出入的“东风辇路”,而那些曾经过“百年升平”的中原遗老,过去多次在这里目睹过帝驾的排场,自从宋室南渡之后,一切杳如黄鹤,伫立在这里的中原父老该是怎样的心情,当是可以想象的。这里作者所选取的“父老”与“州桥”具有同等意义,只是后者是凝固的目睹者,前者是感情生动的“等驾”者。在他们的身上都集中了作者的感慨,积淀着一种历史的意绪。所以诗的最后两句写父老垂泪失声询问使者,一下子和盘托出了双方的内心。如果说前两句尚且含蓄蕴藉,虽然满是情意却隐而不发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悲愤无限,毫无遮拦地表达了内心的期待和渴望。从全诗来看,州桥、父老和问是一个立体的构架,由于这一构架在空间和时间坐标上的延伸,以及在心理刻度上的深入,因而使得寥寥二十八字便蕴涵了作为南宋使者的诗人的无限感慨和中原父老渴望收复的迫切期待。这便是绝句的典型性的体现。

深刻性。深刻性是与典型性紧密相连的。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所反映的现实不只是一般的现实,而是包含着历史的强烈的介入;同时这种历史也不只是普普通通的过去,而是一种把过去、现在、未来相联接的普遍性。就反映现实来说,诗人对自己出使全国的所见所闻的记录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先是跨上了州桥,面对着旧日的皇宫,禁不住要伤心落泪,作者此行所写的日记《揽辔录》中记载:“使属官吏望者,皆殒涕不自胜。”接着由自己的故宫北望又转入了中原父老的等驾南望,不同方向的相望却是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泪湿沾衣,从而表达了沦陷区父老与南宋爱国者内心深处共同的要求,因此“忍泪失声问使者”,就不仅是中原父老拦车相问,也是诗人的自问。与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用意颇为相似。“几时真有六军来?”这明明是一句急切的询问,但是拈出“真有”二字,却含有几层意思:“真有”作为期望语言,它的现实的一面就是没有,是假的,所以在“真有”之中包含着中原人民在盼望南宋军队北上收复之时,也产生了一种消极失望的心理;就作者自己来讲,在诗中如实地反映这些,恰好说明其对南宋朝庭空喊恢复,但实际上却偏安一隅的悲愤;再进一步地说,在作者和中原父老的这种痛切发问之中,更深地潜在其间的却是一个“为什么”的大问号。这样也就使得诗中的现实描写不得不深入到了历史之中。难怪二十三年后另一爱国诗人陆游“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而要愤然直呼:“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这就是诗人所反映现实的深刻性所在。

综观全诗,作为一个历史性事件的记载,虽然寥寥二十八个字,诗人却以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当时具体的历史现象进行了浓缩和提炼。但这种浓缩的结果却并不使人感到任何的过于质实和凝滞呆板,毫无回旋的余地,而是运用典型化手法,对生活中具有本质意义的现象予以集中概括,以极为精炼的笔墨包容了尽可能多的内容,寥寥几笔,在疏朗白描中体现了思想的深沉。作者以诗的手法来表现历史事实,但却不拘泥于具体历史现象本身,而是发掘出隐藏在历史现象中的思想和情感,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它“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因为诗所描写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诗学》)。这也就是《州桥》一诗的突出意义之所在。

(宋 徽宗赵佶 蜡梅双禽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