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诗经》之《霍去病》

《诗经》之《霍去病》

时间:2024-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阅笔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霍去病因是皇后姐姐的儿子,十八岁便成为侍中。因他善于骑马射箭,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霍去病封侯的第三年,即元狩二年的春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名骑兵从陇西出发进击匈奴,立有战功。这年夏天,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发,深入匈奴地区,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敌人很多。从此霍去病日益受到武帝的宠爱而显贵,地位与大将军卫青相等。去病既度河,与浑邪众相望。

【原文】

阅笔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其父霍仲孺先与少儿通,生去病。及卫皇后尊,少儿更为詹事陈掌妻。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藉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首虏千三百级,封贤为终利侯。骑士孟已有功,赐爵关内侯,邑二百户。”

【注释】

①通:私通。②赴利:指夺取战功。③过当:过多。意思是捕杀敌人过多,与自己所带人数不相称。④当户:匈奴官名。⑤大父:祖父。行:排行。大父行:指祖父辈。藉若:匈奴侯名。产:人名。⑥比:等人。

【译文】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姐姐卫少儿的儿子。他的父亲霍仲孺以前与卫少儿私通,生霍去病。到了卫皇后受尊宠之时,卫少儿改嫁于詹事陈掌为妻。霍去病因是皇后姐姐的儿子,十八岁便成为侍中。因他善于骑马射箭,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大将军根据皇帝的命令,拨给他一批精壮士卒,让他担任票姚校尉。他带领八百名轻骑勇士远离卫青所率的大军几百里,去夺取战功,捕杀敌人极多。于是武帝说:“票姚校尉霍去病歼敌二千零二十八人,活捉相国、当户,杀死单于祖父辈的藉若侯产,生擒单于叔父罗姑等人,两次勇冠全军,以二千五百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上谷太守郝贤四次跟随大将军出征,捕杀敌人一千三百人,封其为终利侯。骑士孟已也有战功,赐给爵位为关内侯,封食邑二百户。”

【原文】

阅笔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上曰:“票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讨遫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注释】

①票骑:《史记》作“骠骑”。②乌盭(lì):山名。③遫(chì)濮:匈奴部落名。④狐奴:水名。⑤摄詟(zhé):恐惧。这里引申为投降。⑥几:通“冀”,希望。⑦全甲:指全部披甲的士兵。丑:指俘虏。⑧捷:斩。八千九百六十级:《史记》作“八千余”。⑨率:计。减什七:指匈奴军队减损十分之七。

【译文】

霍去病封侯的第三年,即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名骑兵从陇西出发进击匈奴,立有战功。武帝下令说:“骠骑将军率领士卒越过乌盭,讨伐匈奴遫濮部,渡过狐奴河,经过五个匈奴王国,所缴获的辎重人马都没有要,希望能捉到匈奴单于的儿子。辗转战斗六天,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和敌人短兵相接,苦战于皋兰山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诛杀顽抗的敌人,其他全部捉获。俘虏了浑邪王的儿子和相国、都尉,共杀敌和俘虏八千九百六十人,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所率士卒伤亡约有十分之七。加封霍去病食邑二千二百户。”

【原文】

阅笔其夏,去病出北地,遂深入,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上曰:“票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注释】

①北地:郡名。治马领(在今甘肃庆阳西北)。②涉:谓以舟过渡。钧耆:水名。③济:谓以舟过渡。居延:泽名,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④臻:到达。小月氏(yòu zhì):从大月氏分化出来的一支,活动在敦煌、祁连山之间。⑤鱳(lì)得:县名。张掖郡治所在此,在今甘肃张掖西北。⑥舍服知成而止:服而舍之,功成则止。⑦宿:旧。兵:兵器。⑧选:谓选取精锐。⑨不耦:不遇,遭遇不顺利。⑩比:等同于。

【译文】

这年夏天,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发,深入匈奴地区,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敌人很多。武帝下诏说:“骠骑将军渡过钩耆河和居延泽,到达小月氏,攻占祁连山,扬武于鱳得,俘虏单于手下的单桓王、酋涂王,还有相国、都尉率领部众投降的,共有二千五百人,可以说是能服而舍之,功成则止。这次报捷斩首和俘虏三万零二百人,俘虏五个匈奴王以及王母、单于阙氏、王子等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所率士卒大约伤亡十分之三。加封霍去病五千四百户。”许多老将率领的兵马也不如霍去病。霍去病率领的士卒常常选拔精锐补充,然而也是由于他自己敢于深入敌区,常和精壮士卒战斗在大军的最前面。他的部队也是有上天保佑,从没陷入过绝境。可是那些老将却常常落在后面,不能得到良好的战机。从此霍去病日益受到武帝的宠爱而显贵,地位与大将军卫青相等。

【原文】

阅笔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票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度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度河。降者数万人,号称十万。于是上嘉去病之功,曰:“票骑将军去病率师征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奔于率。以军粮接食,并将控弦万有余人,诛獟悍,捷首虏八千余级,降异国之王三十二。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毕怀集服。仍兴之劳,爰及河塞,庶几亡患。以千七百户益封票骑将军。”

【注释】

①要:要约。道边:商谈于边界之上。②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员。河上:黄河边。③传(zhuàn):驿传;传车。④裨王:汉时称匈奴的小王。⑤行在所:指天子巡行的住处。⑥萌:同“氓”,百姓。率:应为“师”。⑦控弦:能引弓之士。⑧獟(xiāo)悍:狂悍。⑨离:遭。⑩爰(yuán):于是。

【译文】

这次战斗后,单于对浑邪王驻守西面而多次被汉军所败十分愤怒,浑邪王损失了几万士卒,都是因为遭到骠骑将军的打击,便想把浑邪王召来杀掉。浑邪王就和休屠王等商量投降汉朝,派人先约汉方代表在边境上商谈。这时大行令李息正准备在黄河岸边修筑城堡,见到浑邪王使者,立刻派人乘传车报告皇上。武帝担心匈奴是用诈降的手段乘机偷袭边境,就命令霍去病率军前去迎接。霍去病的部队渡过黄河,与浑邪王的军队遥遥相望,浑邪王下属的裨王、裨将看到汉军,很多人又不想投降,纷纷逃跑。霍去病立即飞马冲入匈奴军营,与浑邪王相见,杀死要逃的八千人,让浑邪王单独乘驿车先到皇帝巡行的住处,又率浑邪王的部众渡过黄河。投降的匈奴人有数万,号称十万。于是武帝表彰霍去病的功劳,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部队征伐匈奴,西部地区的浑邪王部及其臣民都来投降。霍去病用军粮援助他们,并率领射手万余人,诛杀那些骁悍凶恶的敌人,杀死和俘虏八千多人,降服异国之王三十二人。我军战士没受损伤,却使十万人诚心归服。由于骠骑将军屡次兴师作战的功劳,使得黄河上的边塞地区几乎没有忧患。加封骠骑将军一千七百户。”

【原文】

阅笔其明年,上与诸将议曰:“翕侯赵信为单于画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是岁元狩四年也。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去病始为出定襄,当单于。捕虏,虏言单于东,乃更令去病出代郡,令青出定襄。

阅笔去病骑兵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亡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于青。

【注释】

①画计:出谋划策。②轻:轻易。③转:运输辎重的部队。踵:接。④为:准备。⑤车重:辎重。⑥李敢:李广之子。⑦直:通“值”,当。左方:当作“左王”,即左贤王。

【译文】

第二年(公元前119年),武帝和诸将商议说:“翕侯赵信为单于出谋划策,总认为汉朝的军队不能横穿沙漠轻易停留,现在我们发大军出征,一定会取得胜利。”这一年是元狩四年。春天,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另有数十万步兵和运输部队紧随其后,那些敢于死战不怕深入敌阵的士卒都划归霍去病率领。霍去病开始准备从定襄出发,直指单于部队。后捉到俘虏,俘虏说单于在东面,于是武帝改令霍去病从代郡出发,令卫青从定襄出发。

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和辎重与大将军卫青的相等,但没有副将。霍去病全都任用李敢等人为大校,当作副将。他从代郡和右北平郡出击两千余里,直指匈奴左贤王的军队,斩杀和俘虏敌人的战功超过卫青。

【原文】

阅笔既皆还,上曰:“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票骑将军。”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

【注释】

①荤允:古代匈奴的别称。②轻赍(jī):轻装。③章渠:单于之近臣。④北车耆:匈奴之王号。⑤难侯:一作“离侯”,山名。⑥弓卢:《史记》作“弓闾”,水名。⑦封:祭天。狼居胥山:山名。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克鲁伦河之北。⑧禅:为坛祭地。姑衍:山名。在狼居胥山之西,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⑨翰海:地名,蒙古高原东北的北海。在今蒙古国境内。

【译文】

出征都回来以后,皇上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征,亲自带领俘获的匈奴兵,少带辎重,深入大漠,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又转攻左大将双,缴获敌人的军旗战鼓。又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河,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登山眺望翰海。抓获俘虏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自己的士卒大约伤亡十分之二。又向敌人夺取军粮,虽行军极远而粮草不断。加封骠骑将军五千八百户。”官兵都升了官,赏赐很多。

【原文】

阅笔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事多此类。

阅笔去病自四年军后三岁,元狩六年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像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注释】

①敢往:《史记》作“敢任”,意为敢作敢为。②吴、孙:吴起、孙武。③不至:不必。④省:视。爱护之意。⑤太官:官名。在宫廷主管膳食。赍:赠送食物。⑥振:举。⑦穿域:穿地为界域。蹋鞠:踢球。⑧玄甲:黑色之甲。⑨茂陵:霍去病陵墓。现在陕西兴平县茂陵镇东北。⑩景桓侯:张晏曰:“谥法‘布义行刚曰景,辟土服远曰桓’也。”

【译文】

霍去病为人沉默寡言,有勇气、敢作敢为。武帝曾经要他学习吴起、孙武的兵法,他回答说:“打仗只看谋略怎么样,不必学习古代的兵法。”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不消灭,无以为家。”因此汉武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但是霍去病很小就在皇帝身边任侍中,骄贵惯了,不大会关心士兵。他率领部队出征时,皇帝专门派太官为他带数十车的生活用品,回来时还有剩余而丢掉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在塞外作战时,士兵们缺乏军粮,有的人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病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此类事情很多。

霍去病自元狩四年(公元前114年)出兵以后的第三年,即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去世。武帝很悲伤,调发附属国穿黑甲的士兵,从长安列队直到茂陵。在茂陵园为他修筑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坟墓。并为他定谥号,合并“武”和“广地”两层意义称为景桓侯。

【原文】

阅笔赞曰:苏建尝说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青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票骑亦方此意,为将如此。

【注释】

①称:称誉。②招选:谓招贤荐士。③魏其、武安:指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④方:仿照,比拟。

【译文】

班固论道:苏建曾经责备说:“大将军十分尊贵,而天下贤能的士大夫没有人称赞您,希望将军多多观察古代名将招选贤士的办法,以此来勉励自己!”卫青答谢说:“自从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招募了众多宾客之后,皇上常常对此咬牙切齿。这种厚待士大夫、招徕贤者而摈弃不贤之人的做法,是人主的权力。人臣只要奉公守法尽职就行了,何必去招贤纳士!”骠骑将军的做法也是这样,为将之道就是如此。

【简析】

本传叙述汉代名将霍去病的生平事迹。骠骑将军霍去病勇冠全军,猛烈如暴风,六次长驱进攻匈奴,有如雷震电击,战马抵达翰海,将士登临狼居胥山,西窥大河,设郡直到祁连山地段。霍去病英勇善战,取得了大胜匈奴的武功,成了汉代抗击匈奴最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文末的评语引用了苏建与卫青的问答,点明卫、霍二人不敢招贤纳士,一方面是为了保全个人功名,怕牵累受祸;同时也反映出君主专制的淫威,作为一名大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不能太出风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