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滑膜炎是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

滑膜炎是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附着病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以关节囊、肌腱、韧带与骨附着点为中心的慢性炎症。本病还可引起关节滑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发病隐匿,起初多为臀部、骶髂关节或大腿后侧隐痛,难以定位。半数以上病例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主要侵犯髋关节和肩关节。骶髂关节炎发病后,病变呈渐进性、上行性侵及脊柱。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髂嵴、脊柱的棘突和跟骨结节等为常见发病部位。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原因不明。

病理改变主要为附着病和滑膜炎。附着病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以关节囊、肌腱、韧带与骨附着点为中心的慢性炎症。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伴有少数多核细胞。炎症过程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邻近骨髓炎症,进而肉芽组织形成,最后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则炎症修复。如此反复多次,使整个韧带完全钙化,形成骨桥。附着病主要发生于骶髂关节和脊椎关节。本病还可引起关节滑膜的非特异性炎症。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发病隐匿,起初多为臀部、骶髂关节或大腿后侧隐痛,难以定位。下腰痛、不适为本病最常见症状,晨起加重(晨僵),活动后缓解。半数以上病例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主要侵犯髋关节和肩关节。

【影像学表现】

1.X线 骶髂关节常为最早受累的关节,并且几乎100%被累及,双侧对称性发病为其特征。骨质破坏以髂侧为主,髂侧关节面模糊、鼠咬状骨质破坏并边缘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增宽”。随后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出现骨性强直。骶髂关节炎发病后,病变呈渐进性、上行性侵及脊柱。初期,病变侵蚀椎体前缘上、下角,引起骨质破坏,使椎体前面变平直,甚至凸起,形成“方椎”。关节突关节面不整齐、骨质硬化、关节间隙消失,最终呈骨性强直。炎症引起纤维环及前纵韧带深层骨化,使脊柱呈“竹节状”外观,即“竹节状脊柱”或“竹节椎”。晚期,骨突关节囊、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均可骨化;广泛的骨化使脊柱强直,但其强度下降,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骨折(图12-41A,B)。

图12-41 强直性脊柱炎

A.腰椎正位片:脊椎骨质疏松,椎周韧带和椎间小关节囊钙化,脊柱呈“竹节”状;B.骨盆正位片:双侧骶髂关节面破坏伴硬化;C.骶髂关节CT:双侧骶髂关节面破坏(髂骨侧明显),伴周围骨质硬化

肌腱、韧带及关节囊与骨的附着部可有与骨面垂直的骨化,呈粗胡须状,也可有骨侵蚀,即为附着病。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髂嵴、脊柱的棘突和跟骨结节等为常见发病部位。

髋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周围关节,多双侧对称,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囊变、反应性骨硬化、髋臼和股骨头关节面外缘骨赘及骨性强直。

2.CT 主要行骶髂关节扫描,能清晰地显示关节轮廓、关节面侵蚀灶和灶周骨质增生硬化,并能早期发现侵蚀灶(图12-41C)。

3.MRI 骶髂关节常有典型滑膜炎的MRI表现。关节间隙血管翳为长T1、长T2信号,明显强化,与侵蚀灶相延续。

【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检查方法的比较】

1.诊断要点 ①本病多发于青年男性;②几乎所有病人均先累及双侧骶髂关节,表现为关节的对称性炎性改变,以髂骨侧为著;③病变进展后呈渐进性、上行性累及脊柱,出现典型“竹节状脊柱或竹节椎”征象;④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髂嵴、脊柱的棘突和跟骨结节等部位附着病,也较有特征性。

2.鉴别诊断 牛皮癣性关节炎和Reiter综合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较少,病灶不对称,常形成与脊柱垂直的骨赘;另外,临床发现皮肤牛皮癣、泌尿系的感染更支持排除本病。

3.检查方法比较 X线平片可清楚显示本病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特征性改变。骶髂关节征象不典型或显示不清时,可以选用CT和MRI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