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为恶性软骨源性肿瘤。在脊柱的发病率约为6%,在各节段之间无明显分布差异。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中心型、周边型和骨膜型。按发病过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病理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恶性软骨组织,肿瘤内可发生黏液样变、囊性变和出血,肿瘤软骨基质钙化。电镜下瘤细胞表面常形成各种类型的特征性微绒毛突起。
【临床表现】
软骨肉瘤发病年龄为11~30岁。原发性软骨肉瘤的疼痛潜在缓慢,继发性软骨肉瘤长期无症状而在短期内突然增大,易触及肿块。发生于脊柱的软骨肉瘤可引起脊髓神经压迫。
【影像技术】
1.具有典型征象则X线摄片可确诊,病变内的细节显示必须依赖CT和MRI检查。
2.CT扫描不仅能正确反映病灶的骨内和软组织内的范围,也可清楚地显示病灶钙化的量。
3.MRI有助于界定肿瘤的反应区。增强检查可增加诊断信息。
【诊断要点】
1.脊柱软骨肉瘤并不少见,发生部位以椎体多见,可累及附件和椎管(图4-3-3)。
2.溶骨性破坏(图4-3-4)、骨质轻度膨胀,病灶密度不均,可见点状、环形钙化(图4-3-5)。
3.伴椎旁软骨性特点的软组织肿块(图4-3-6),增强后肿瘤间隔可强化,软骨成分不强化。
4.继发性软骨肉瘤常来源于软骨骨瘤,有软骨骨瘤影像基础,软骨帽不规则增厚,同时合并有恶性骨肿瘤表现。
图4-3-3 胸椎软骨肉瘤Ⅰ级
胸椎CT平扫(A~B)示:肿瘤组织侵犯左侧附件压迫左侧神经根
图4-3-4 T4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低度恶性)
胸椎MRI矢状位T1WI(A)、T2WI(B)示:T4椎体压缩且向后膨胀压迫硬膜囊与脊髓前缘,椎体均呈高信号;胸椎CT(C~E)示:椎体溶骨破坏累及附件,内有点状钙化,MPR重建见T5椎体破坏、压缩变扁,压缩程度>1/3;ECT(F)示:T4右桡骨远端及双侧骶髂关节放射性核素浓集
图4-3-5 颈椎软骨肉瘤
CT平扫(A)示:肿瘤累及附件和椎管,骨质膨胀,肿瘤密度不均匀,可见点状、环形钙化;矢状位CT重建像(B)示:肿瘤内有高密度钙化影,肿瘤组织压迫脊髓
图4-3-6 T5软骨肉瘤复发
胸椎CT平扫(A、B)示:肿瘤侵犯右侧附件,突破骨皮质,侵及相邻软组织,肿瘤组织内有散在高密度钙化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