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时间:2024-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痘及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潜伏于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一般在出疹后2~7d进展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及咯血,常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严重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患者愈合数年后,由于病灶的钙化,仍可见胸部影像学改变,表现为直径1~5mm的粟粒状不透明的结节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在世界范围广泛存在,人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水痘及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潜伏于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1.临床特征 感染VZV的成人患者10%~15%出现水痘性肺炎,而水痘性肺炎的患病儿童常免疫耐受或免疫力低下。带状疱疹性肺炎罕见,主要限于严重免疫抑制者,尤其是骨髓移植的受体。一般在出疹后2~7d进展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及咯血,常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散在多发性境界清晰的结节影。未经治疗的成人水痘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为10%,而高危人群(如孕妇、移植受体及新生儿)的病死率可达25%~40%。

2.病理特征 巨检时,肺一般是正常重量的2~3倍,质地变硬,紫红色。肺脏层胸膜常见多个坏死及出血灶,极少数患者的胸膜壁层可见水痘样病灶。气管及支气管黏膜面常出现水肿及红斑。镜下,肺的特征性改变为肺实质的间质性肺炎及弥漫的粟粒状坏死和出血灶,并涉及肺泡壁、血管及细支气管。其他改变包括肺泡腔内水肿液、纤维素性渗出或出血,及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肺泡隔水肿。终末表现多为大范围的肺出血。具有核内包涵体的病毒感染细胞可以是呼吸上皮细胞、肺泡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单纯疱疹病毒包涵体不易区分。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及多核合胞体细胞在坏死灶边缘最易观察,但很难查见。弥漫性病变患者,可在其他器官组织,如食管、胰腺、肝脏、肾盂、输尿管、膀胱、脾、骨髓、胸腺、淋巴结、肾上腺及脑组织内出现类似的坏死出血病变,偶尔可见病毒感染细胞的改变。严重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患者愈合数年后,由于病灶的钙化,仍可见胸部影像学改变,表现为直径1~5mm的粟粒状不透明的结节影。镜下特征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包绕的散在多发性钙化小体,结节周边为成纤维细胞区,偶尔可见巨细胞。水痘性肺炎恢复期也可见微小坏死结节。

根据患者的水痘病史,VSV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造血细胞移植患者在皮肤病变出现前的1~4d即可发生肺炎及内脏的播散,新生儿也可缺乏皮肤病变。已有商品化的免疫组化试剂盒用于组织标本中VZV的检测,PCR扩增技术也可用于临床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但培养细胞的病毒分离仍是诊断VZV感染的金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