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温病的病种

温病的病种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而言之,温病范围极广,所包括的病种极多,难以胜数。对于传统的中医温病学病种分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在临床认识与把握。风温、温热与冬温病因临床经过基本相同,只是发病季节有异,治法也基本相同。这三种病,尤其是风温,是所有温病中发病率最高的。至于温疫,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有强烈的传染性,病人病状相似。很明显,中医所说的温疫,相当于西医的各种急性传染病。

由于温病是一个大范畴,包括多个温病病种在内。吴瑭在《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一条指出:“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共提出了九种。除此以外,在《温病条辨》正文中又提到春温、伏暑、寒湿,共十二种。这是比较权威性的提法,也比较公认。如果我们细分析起来,远超过这十二种。因为在这十二种之中,有的并不是单一病种。例如,温疫是属于一大类病,即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能造成广泛流行的一类病。温疫(或瘟疫)究竟有多少种,谁也难以界定。根据吴有性在他的名著《温疫论》中论疫疠之气时指出,疫疠之气属于“杂气”,这是因为“是气也,其来无时,其着无方,众人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因其气不同,众人病状也有不同。它不像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六气为常气,疠气为杂气。“六气有限,现在可测,杂气无穷,茫然不可测。”吴有性的这些论断,甚为精辟,得到越来越多的事实的印证。比如传染病,有的已经消失,如天花;但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地产生,如“非典”、艾滋病就是典型的例子。还有温毒也不是单一的病,而是一类病,即属于温病之中表现为热盛毒甚的病证,如烂喉丹痧、大头瘟等。以上列举的是比较规范的疾病名称。除此以外还有民间习惯称呼,如“大头瘟”“疙瘩瘟”“瓜瓤瘟”等。总而言之,温病范围极广,所包括的病种极多,难以胜数。

那么中医温病学为何要有这样的病种分类,每一病种究竟包含什么样的具体内容,又相当于现代医学何种疾病呢?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与说明。对于传统的中医温病学病种分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在临床认识与把握。因为外感病是一个极大的范围,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临床遇到一个具体的病人,就会感到茫无头绪。这样就需要按照其发病季节、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治疗原则与方法的不同加以分类。从总体上,将整个外感病分为伤寒与温病两大类。我们知道伤寒又可以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种,其证候特点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至于温病,其范围更广,它可包括除伤寒以外的所有外感热病。于是人们将其中发病季节相同,临床经过与临床症状相似的病证,划分为若干病类,并冠以不同的病名,便于人们认识与把握,这就是温病病种的由来。例如风温这个病,主要发生于冬末春初,一般是由风热病邪所引起,邪由口鼻而入,首先犯肺。然后按卫气营血由浅入深,从上焦至下焦进行传变。后来人们又发现,在其他季节,例如在春末夏初和冬季,也有类似病症出现,又加以定名为温热与冬温。风温、温热与冬温病因临床经过基本相同,只是发病季节有异,治法也基本相同。这三种病,尤其是风温,是所有温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因此认识这个病,并在临床上很好地把握它,是非常重要的。它相当于西医什么病呢?由于西医和中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不能简单地对照。但是可以说中医所说的风温(包括温热与冬温)比较接近于西医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例如上感、急性支气管炎及各类肺炎等。

再如暑温,它发病于夏季和初秋,发展快,病情重;病初即表现为突出的阳明热证,容易出现神昏惊厥等厥阴症状,病情往往较为险恶。中医暑温,相当于西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也包括部分中暑在内。又如湿温,亦发生于夏秋季节,发病较为缓慢,病程较长,容易出现精神呆滞,表情淡漠,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西医的肠伤寒可作为此病的典型代表。至于温疫,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有强烈的传染性,病人病状相似。正如《黄帝内经》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毋问大小,病状相似。”中医说导致温疫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疫疠之气。按照《温疫论》作者吴有性的见解,认为疫疠之气是“杂气”,不同的疫疠之气导致不同的温疫。很明显,中医所说的温疫,相当于西医的各种急性传染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