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胡适(现代)

胡适(现代)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之一,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等。胡适在谈到怎样读书这个问题时,认为应该从“精”与“博”两个方面入手,做到博精结合。在《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一文中,胡适又提出读书的习惯在于勤、慎、谦,勤苦耐劳是成功的基础,谨慎小心能知微见著,谦虚可以虚心接受其他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养成一个买书的习惯。

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之一,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等。胡适在谈到怎样读书这个问题时,认为应该从“精”与“博”两个方面入手,做到博精结合。他说“精”在古人那里被解释为“三到”(朱熹就曾讲“眼到”“口到”“心到”),但还不够,应该再加上“手到”,成为“四到”读书法,要做到“精”,就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胡适文集4·读书》)。“眼到”就是读书时要仔细认真,字字句句都不放过,“字不能认清,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求学”(同上);“口到”就是要一句一句念出来,最好是能做到熟读能诵,在诵读过程中懂得文法结构;“心到”就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做到“心到”还有三个外力条件:一是要有参考书,如字典、类书等;二是做文法上的分析;三是要比较、参考、融会、贯通;“手到”就是要勤于动手,包含三个意思:“一、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做札记。”而札记又分为四种:“(甲)抄录备忘。(乙)提要。(丙)记录心得。(丁)参考诸书而融会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在谈到“博”时,胡适认为不管是什么书都要读,也就是古人讲的“开卷有益”,至于“博”的目的或作用,一是为参考,二是为做人。胡适认为,研究一门学问或研读一部书,光从这一门或一部书上下功夫是不行的,要先看与其相关的参考书,再来看要研究的书就好懂多了,他举例说:“倘若研究一点文字学、校勘学、伦理学、心理学、数学、光学以后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同上)这就是“博”为参考的作用;至于“博”为做人,胡适认为读书治学光求精是不好的,最好是又精又博,就像金字塔一样,又高又大又尖,这比“像旗杆似的孤零零地只有一技之艺的人”(同上)要好得多,所以他说:“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同上)

胡适还重视读书习惯的养成,认为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1932年7 月9日他在北平青年读书互助会的演讲中提到习惯的养成分四点:第一是不要懒,要多动眼、动手、动耳;第二是不苟且,不轻易放过一字一句;第三是要敢于怀疑,要学会疑书、疑人、疑自己;第四是谦虚。在《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一文中,胡适又提出读书的习惯在于勤、慎、谦,勤苦耐劳是成功的基础,谨慎小心能知微见著,谦虚可以虚心接受其他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养成一个买书的习惯。他说:“青年人要读书,不必先谈方法,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同上)这里所说的方法,是具体的读书方法,但从宏观上讲,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读书方法的一种,而且是读书的重要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