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名不专业的新闻追梦者

一名不专业的新闻追梦者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初我是通讯社唯一一名女摄影记者,跟在一群摄影技术非常好的学长后面,跑了十周年校庆采访和微博直播。而和我一起进入社团的同学,则去了我非常想去的新华网云南频道。大一的暑假,我递交了去新华网云南频道的实习申请,依然被徐老师拒绝了。这次活动有来自全国七十余所高校三百余名学生参加,我们被分成四个小分队去毕节的不同县、乡,根据分配任务的不同完成各自的调查和采访。
一名不专业的新闻追梦者_谁的青春不奋斗: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访谈录

范 璇

一、通讯社来了一个“酱油”妹

2011年9月我来到滇池学院就读市场营销专业。新生军训完之后,篮球场开始了如火如荼的社团招新。我拿了很多报名表回来,开始每一个社团都想加入,结果纠结下来一个也没有报名。

10月份的一个晚上,几位学姐来寝室里发报名表,说是一个新闻类的社团。当时学姐说得很玄乎,“我们有很多活动,而且有很多加分”,我是奔着“加分”去的,当时也不知道加分可以干什么。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听起来确实很诱人。报了名以后接到了笔试通知,我后来才知道那次的考试用的是新闻学专业的期末试卷。

最初我是通讯社唯一一名女摄影记者,跟在一群摄影技术非常好的学长后面,跑了十周年校庆采访和微博直播。可能是因为我极其不靠谱,采访经常打酱油,所以大家都叫我“酱油妹”。自我反思为什么出片率那么低,大抵还是因为懒。

我虽然爱“打酱油”,可是只要有采访我都特别积极,从学院会议歌舞比赛,到体育竞技、人物专访,活动无论大小我都会报名参加。可是到了现场以后,拍了一会我就忘了自己是名记者,开始认真当起了观众。

大一上学期结束,许多学长学姐都申请去了媒体实习。我也递交了申请,被徐老师拒绝了。而和我一起进入社团的同学,则去了我非常想去的新华网云南频道。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或许是一只“笨鸟”吧。

2012年春季运动会是我入社以来第二次参加大型活动的采访。虽然刚入四月,昆明已经烈日炎炎,酷热难当。来到运动场,看见学长们趴在地上拍跨栏,再看看自己,戴着草帽、穿着花衬衫、夹脚拖鞋、挂着相机、吃着冰棒,再一次被自己的不专业给折服。

第一次完全属于自己的采访是2012年百公里环滇池徒步暨高原耐力跑大型公益活动。两天时间,从呈贡走到晋宁,再从晋宁走回福保文化城。我背着书包和相机包,与体育学院师生一起行走。他们走太快,我只能小跑跟上,为了拍到参赛者在每一个签到点的照片,我最后改为骑着自行车跟着他们,自不量力地想一只手骑车一只手拍个背影,结果在高海高速摔到了路中间。这是我第一次属于一个人的采访,虽然受伤及晒伤,可是至今都还记得在路上的点滴,以及我终于体会到了记者的不容易与坚持下来的欣慰和满足。大一的暑假,我递交了去新华网云南频道的实习申请,依然被徐老师拒绝了。

大一的学生看什么都是新鲜的,而我还是一个极度外向加容易躁动的大一新生,有着自以为是的主见和玩世不恭的视界。

二、逐渐踏上传媒道路

第一次走出昆明,触摸社会的温度

进入大二,我的眼睛就像带上了一个万花筒。有了一年的“酱油”经验,除了上课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我参与了越来越多的校园活动。我的所有激情和精力都是来自于我在社团内结识的一群好友,每一次的采访我们都非常愉快。但是我的采访可以说是产量高,却没有质感。(现在非常后悔,当初应该好好学才对。)

大二的寒假,我参加了《中国青年报》和中国(云南)高校传媒联盟组织的“快乐学校”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来到怒江州泸水县鲁掌镇综合福利院,与鲁掌完小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寒假。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校园,走出昆明。我扮演的角色不仅是记者,还是孩子们的老师、朋友。因为是假期,我们给孩子们开了兴趣班,每天可以报不同的兴趣课程,在放学后孩子们会带着我们去山里玩。在没有课的时候,孩子们也会来招待所找我们。

如果人一直蒙蔽着双眼,就永远不会知道外面的世界。因为这一次支教,看到了其他高校的同学,让我意识到了不能一直当一只井底之蛙。

大二的下学期,我一个人去了很多校园采访,并且尝试了新的事物——微博。我从高中开始就已经玩微博,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所以@滇池通讯社这个官方微博到我手里马上就运营起来了,一点不含糊。那时我们第一次尝试搞的“滇院最美微笑大使”也掀起了小小旋风。

转折来自于《春城晚报》的实习

大二的暑假,一直热衷申请新华网云南频道实习的我还是被徐老师拒绝了。这是第三次被拒绝,几乎令我心灰意冷,就连老师推荐我去《春城晚报》摄影部都提不起精神。但正是《春城晚报》的这次实习机会,彻底改变了我。

带我实习的龙宇丹老师是晚报摄影部唯一一名女记者,我在晚报的第一个采访是去七彩俊园的中考咨询会。采访现场人山人海,一向大胆的我居然也被这样的场面震住,挤在后面拍不到,到前面去又怕挡到别人。龙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直接去前面拍,不要怕。在活动结束后我准备盖上镜头盖,看见她冲到最前面去拍众多家长围着某名校老师提问的画面。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采访,当时的我是忐忑的、激动的。

某次一个中午的采访,摄影部黄兴能老师让我一个人去。拍到傍晚回来时,黄老师告诉我我的照片没有一张能用。他说照片可以反映出一个作者的思想和灵魂,我的照片就是空的,什么都没有。也许是拍了一天非常疲惫,抑或我突然发现摄影这件事真的很难,那天下班后我走回家,边走边哭。现在想起来,感谢当初没有放弃的自己。

我用了一个星期来适应实习生的生活,每天早晨去上班的路上整个人神采飞扬,我不知道当天会是什么类型的采访,也不管当天几点下班。虽然在校园媒体有了快两年的记者生涯,可是那个暑假才是我真正明白及体会到了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新闻人,以及什么是热爱。

我有两个假期都是在晚报的摄影部实习,经历了7·19水淹春城、松华坝上游水源地建公墓、农民工讨薪被威胁、未成年少女被拐骗至江西等新闻事件。龙宇丹老师带着我去敬老院、火车站、大街上拍专题,认真分析我的每一张照片及给我建议。没事的时候黄老师会让我们几个实习生一起出去拍一些社会话题,然后给我们讲照片。那次被骂以后我特别怕黄老师帮我选照片,直到某一次他夸了我的照片,说我有进步,我简直开心到不行。

走出云南,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二的暑假,除了在《春城晚报》实习,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加了共青团贵州省委、中国(贵州)高校传媒联盟组织的“全国百名校媒记者走进毕节试验区暨春晖行动”。这次活动有来自全国七十余所高校三百余名学生参加,我们被分成四个小分队去毕节的不同县、乡,根据分配任务的不同完成各自的调查和采访。对我来说和全国的校园媒体记者们一起参加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比我优秀的人比我更努力”这个道理。

在四个小分队会师毕节的那个晚上,整个楼内灯火通明。所有校媒记者正在为第二天的分享会整理视频、写材料、做PPT。为期五天的“春晖行动”大家每天平均只睡三个小时。而在这最后的夜晚,没有人睡觉。

这一次的活动,除了见识不少,还结识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朋友。在贵州认识的朋友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于小杰,参与了快乐学校、春晖行动,同时也是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优秀实习生、腾讯网高校新闻哥华东主管,大学生活极其丰富。我在上海的舍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王霄萌,做事认真踏实、每天都会整理当天中国传媒大讲堂上的笔记,上课时除了记笔记,还录音、拍照。我在江西的舍友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袁洁瑚,虽然才大一,已经写了十万字文章,校内活动校外兼职两不误。还有我上海交大课堂上结识的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的周慧晓婉,赴台访学时邀请马英九先生到四川吃火锅……还有很多很多朋友,和他们的结识,让我更加发现自己必须要更努力。

回到学校后,老师同学都说我整个人变化不小。

三、奔忙在梦想的路上

有幸去致公党云南省委实习

2014年1月,我结束了云南电视台简短的实习之后便进入了大三。虽然课程越来越多,但我与两个好朋友易映辰、刘璐一起又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实习机会——致公党云南省委宣传处。选择实习让我的大三生活更加忙碌。

在致公党省委宣传处我的工作主要做微博运营、网站维护和会议采访。没有课的时候我基本都在办公室里,下班了还要赶回去开社内的例会,忙碌且充实。让人难忘的是某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连续两天加班到三点。另一次会议,我需要录像、拍照及做会议记录,接待退休的老干部们,有一位经常来办公室里坐着跟我聊一会就去接孙子的老爷爷,每次和我讲一点他年轻时候的故事,最后送了一本自己写的散文集给我。这些小事情穿插在我在宣传处的实习生涯。

在宣传处实习的日子,活泼外向话超多的我学会了低调做事、做人,慢慢改掉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坏毛病。在更多的时候我做一些办公室的琐碎工作,虽然琐碎,积累起来又是一次不小的成长。这些小事物穿插在了我在宣传处的实习生涯。

奔走,从上海交大到赣州革命老区

2014年的暑假,我跟通讯社2011级新闻专业的沈晓梅、2014级新闻专业的肖诗情一起被选中去上海交通大学参加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这个暑期课程是针对研究生开设的公益课程,邀请了海内外知名的新闻学者、记者、制片人等与传媒相关的佼佼者进行授课和讲座。

七月的上海高温酷暑,每天的课程从早到晚。交大很大,我和舍友租了自行车来回穿梭于教室与寝室,中午的休息时间仅一个小时,有的同学吃完饭就直接回教室歇息了。上课的时候大家全副武装,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相机、录音笔等。给我们授课的不仅有复旦教授童兵、人大教授郑保卫等著名学者,还有上海电视台副台长、焦点访谈前制片人刘庆生等资深新闻工作者,还有《奔跑吧兄弟》总导演岑俊义、《开讲啦》总制片杨晖等知名节目媒体人来到现场。在交大除了学术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关于学习态度和视野的认知。比如每天都要总结、整理、归纳当天的学习内容,身为此次活动记者团的成员,我们除了上课还需要完成当天的写作任务。很多同学有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的充分准备更易听懂课程并可以提出更好的问题。

交大的活动结束以后,我来到了江西省赣州市。参加“全国优秀大学生党员(骨干)赣南苏区行”活动。我们到了赣州市的县、乡去调查采访。通过微博、稿件让更多的人关注赣南苏区,看到红色革命地区的发展。

如愿以偿,进入新华网云南频道

就在我从江西回来不久,接到了徐老师的电话。徐老师说你可以去新华网云南频道了。这是第四次,在前三次都失败的情况下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新华网云南频道。我的工作是微信编辑,从内容的采集到新华网云南频道的公众号上发布。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的一条订阅号消息最多五条,但是我需要花一天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过程,这也是我第一次学习做微信编辑。

虽然在通讯社负责过新媒体部,可是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学习微信运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媒体。每一次实习我都遇到了对我很好的老师,在新华网,我每天做好的微信都需要交给余青姐姐审核,从错别字到格式、从文字到图片,因为这一次实习让我非常尊敬和理解从事新媒体的工作人员,我们每一天只花一分钟不到浏览的内容,是每一个幕后工作者花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时间策划、采编、收集来的信息。

四、传媒梦想永不止步

一个通讯社,一条校媒路,一段传媒梦想,串起我的大学四年。四年前,市场营销专业的我毫无预兆地走上了新闻这条路,四年后回想起来,只悔当初为什么不更努力一些。作为一名非新闻专业的学生,一次次的偶然和第一次,走上了新闻这条路,让我的大学生活匆忙、充实、丰富,还收获了很多友谊。我也不知以后会不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进,但这四年是我最值得留恋、珍惜以及无悔的青春年华。

大学即将毕业,我认为自己的大学是无憾的。传媒梦想实现之路还很长,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厚积薄发。我始终坚信,路一直都在。传媒梦想永不止步,且问“谁的青春不奋斗”呢?

◎范璇:女,云南昆明人,中共党员。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滇池通讯社社员。

先后在致公党云南省委、新华网云南频道、《中国青年报》、云南电视台、《春城晚报》等单位实习,负责新媒体运营或摄影、摄像、文字采访。在校期间参加了“百公里环滇池徒步暨高原耐力跑大型公益活动”采访报道,赴云南怒江州参加卫康公益“快乐学校”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志愿者,赴贵州毕节参加2013百名校媒记者走进毕节试验区暨春晖行动,赴云南大理州中国福利基金会长青基金发起“为山区老人拍照”公益活动,“第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采访活动,赴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之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赴江西赣州参加“全国大学生党员(骨干)走进赣南苏区行活动”。

先后被共青团贵州省委授予“春晖使者”称号,被《中国青年报》、中国(云南)高校传媒联盟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