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山高水长忆先生

山高水长忆先生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应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文学与新闻系的邀请,先生做过一次关于“国学”的大型讲座,主题围绕着“审美与神思”进行。◎赵仲牧:1930年生,云南腾冲人,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2004年受邀讲座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大学2009届美学硕士,厦门大学2011届进修访学学员。
山高水长忆先生_谁的青春不奋斗: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物访谈录

刘应全

《圣经》上说爱智慧的人有福了。

我想,无论在哪里,先生总会有福相伴的……

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2004年5月的一天,夏季刚刚开始,正当晴空万里。应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文学与新闻系的邀请,先生做过一次关于“国学”的大型讲座,主题围绕着“审美与神思”进行。

午后的阳光,明媚朗朗,先生就坐在讲台前。台下,是几百位慕名而来的各系同学,眼神里充满渴望。讲座开始了,台下安静了,先生的烟一支接着一支,“请允许我抽烟,没有烟,思绪可能是断的,几十年的习惯了”。时间缓慢,话语缓慢,真知灼见不断,启迪教育不断。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先生关于“美”的阐释,他说:“哲学也好,美学也好,都是有节奏和韵律的,充满了令人欣悦的‘美感’……”讲到动情处,先生竟然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他的右手就在讲桌上轻轻地打起拍子。我猜先生想说的是,世间一切美的东西,总是与音乐分不开吧……

学术上的事,总有令人肃然起敬的章节和遐想延绵的空间。记得那次演讲结束时,文学与新闻系主任徐嘉文教授当场向先生深深地鞠了两个躬,意思大概有两层:一层是徐主任本人对先生的诚挚敬意;二是徐主任代在场同学表达的真诚感谢。

前辈领后学,本身师表。教授敬教授,更属美谈。于是,台下掌声雷起,浓烈而持久,感人万分。

有一回,我在新闻路旧书摊淘到一本1998年第一期的《山茶》,上面有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青云街的茶社与士文化”。先生深情回忆了与青云街有关的一些往事,我总觉得,那是一条缠绵先生太多生活细节和无数往昔镜头的街。他说,贡院变成了校园,民国代替了王朝,但院内的“化”还继续浸染着门外的“街道文化”。多少年来,青云街一直是“精英文化”和“市民文化”的交汇点。“在茶社中几分钱一杯清茶,一坐就是半天,价廉而物美”。我想除了喝茶之外,更令先生回味的可能就是与香烟有关的事情了,“大公烟和鸿大运可以一支支零卖,买一支,三四人合吸,你一口,他一口,也无人耻笑。品茗和吸烟,还能赊账”。

路过、看书、理论、喝茶、抽烟、闲谈、发问、思考、桥牌、住宿。谈笑既有鸿儒,往来也有白丁。一条街多少年,关于先生的故事,总是太多太多。如今青云街变了,可是这些浮出记忆的生活细节,还依然弥漫着先生那些温婉的爱……

遗憾的是,先生终身未娶,与书为伴,朝行东陆晚翠湖。早年艰步异乡,游子心切几经周折得以回故土云南大学执教,终其一生在哲学、美学等领域殚精竭虑,为云南大学中文系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毕生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

我曾想,青年时代的赵先生每每行走在银杏道时,是否也曾引起妙龄女子的思慕?那些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否因了先生的智慧与思考而光芒无限?想着想着,突然就想起了林和靖,这个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西湖老人款款而来,悠闲地倘佯在思想的国度,甘于寂寞,只为山水,不扰俗世……

先生何尝不是如此?

惜才,不问出处。提携,愿为后学。古雅风韵,真知度人……

如今,先生走了,唯留身后莘莘学子。但我想,先生不在了,弟子们会继续怀着对先生的温爱而稳步前进……

◎赵仲牧:1930年生,云南腾冲人,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哲学、美学界知名学者,有“北李南赵”(西部学界流传说法,所谓中国美学界北有李泽厚,南有赵仲牧)之“南赵”誉。2004年受邀讲座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刘应全:男,副教授,中共党员,浙江安吉人。云南大学2009届美学硕士,厦门大学2011届进修访学学员。历任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辅导员、助教、讲师、副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和云南省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成员等,先后在高校讲授“美学”“诗词鉴赏”“儒学研究”“中国艺术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等10余门课。在《文艺报》《文化中国》《名作欣赏》等报刊发表文章160余篇,著述《童年的月亮》《女人的目光》《诗客与故乡》等。

本文原载于《鼎元》第1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