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庭祭拜供品

家庭祭拜供品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春季诸俗“开正”与“贺正”农历的正月初一及其后的三五天内属于新春佳节期间,通称春节。由于春节前夕是除夕所以除夕和春节可以说是合二而一的融合节日。购鱼买肉,做粿蒸糕,炸排骨,蒸鸡卷,既为除夕过年食用,也为春节期间请客宴饮。深夜十二点钟声敲响之后,迎来了新年的黎明,此时各家各户大放鞭炮,俗称“开正”就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
节庆习俗_海沧民俗文化

第一节春季诸俗

“开正”与“贺正”

农历的正月初一及其后的三五天内属于新春佳节期间,通称春节。由于春节前夕是除夕所以除夕和春节可以说是合二而一的融合节日。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购鱼买肉,做粿蒸糕,炸排骨,蒸鸡卷,既为除夕过年食用,也为春节期间请客宴饮。

除夕之夜闽南侨乡有守岁之俗。深夜十二点钟声敲响之后,迎来了新年的黎明,此时各家各户大放鞭炮,俗称“开正”就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至清晨,一家人早早起床,穿上崭新的衣服鞋袜,晚辈向长辈恭喜,祝新年大吉大利,亲友之间往来探访、相互拜年,即使在路上相遇,也都互相恭喜,是为“贺正”。

正月初一都不吃稀饭,传统习俗说正月初一吃稀饭以后出门常会遇雨,虽属迷信,但也没人在正月初一吃稀饭。

初四散正。各家各户在除夕夜摆在祖厅桌上的果盒,要等到初四接神以后才能撤去。

初二女儿、女婿日

开正过后,家家整天忙碌于接待来恭喜的亲戚朋友,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过了大年初一这个喜庆日子。

正月初二这一天,闽南俗称之为“做女婿”这一天清早,女儿带着女婿、孩子,一齐来到娘家,向父母大人拜年。当然女婿要准备好“女婿礼”了,如烟、茶、酒等礼品。

正月初三

此日史上曾有过屠城之灾,故一般不安排访友,倒是睡懒觉的好时机,俗话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正月初四接诸神

闽南俗说,农历十二月廿四日送诸神上天庭,让这些神仙在天上欢度春节,兼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人间善恶诸事,谓为“送神”,而正月初四则要“接神”

初九“天公生”

农历元月初九,闽南侨乡普遍做“天公生’所谓“天公”,就是“天庭”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

奉敬“天公”比的是早,百姓在初八就准备好“三牲”,其中少不了大公鸡,公鸡的尾雄还不能除去。摆贡品的桌子还常常系上刺绣的锦,是为“桌围”。结束前还要烧金纸,天公金是特大号,也特多。

正月十五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俗称上元节,是夜为“元宵”。闽南元宵之俗,主要有吃上元丸,即“吃圆”。上元丸,亦称元宵丸,以细糯米粉为皮、炒花生伫末拌入细冬瓜糖碎、葱头油、白糖和桔皮碎、黑芝麻等拌和为馅,制成比余甘大一些的圆团。食用时提以糯米粉皮,用开水煮至丸浮水面为熟,吃起来皮嫩、馅香、十分可口。也有不包馅的上元丸。

元宵节前,民间有送灯之俗,即母亲向自己出嫁的女儿家赠送红灯笼,以寓生贵子之意(送灯与“送丁”谐音)。

元宵节时,家家悬挂高灯,将灯泡系在几尺高的鲜竹竿上,置于门口,通宵达且地亮着。

元宵佳节乞寿龟

元宵期间,闽南有向寺庙乞寿龟之俗。

这天,闽南各地寺庙会准备一些由不粉或丽粉特意燕制的大小“寿龟”,连同信众去年乞去,今年又来奉还的,以供信众乞龟。人们之所以来此乞龟,乃是祈求平安长寿,做生意兴旺发财等。他们认为如能在神前乞得这种供奉过神佛的寿龟,便可得到神灵的保佑庇护而达到上述的愿望,因此每年乞龟者人数众多。

乞龟的程序是乞龟者先向神佛上香,然后用老竹根劈开制成两片腰子形的薄菱杯,举高放下,看看佛爷是否允许你乞寿龟。而在焚香拜请之时,必须许下如若今年乞得寿龟,明年将奉还规格大小若干个寿龟的愿,所还寿龟只能比今年所乞去的数盐多而规格大不得减少或缩小。所许下明年奉还多少和大小的愿,均须一一在庙祝的专门账簿上登记清楚,以便明年照账奉还。

有的村庄也有“乞红蛋”之俗,企望孩子读书成绩更上一层楼,与“乞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月初二做“头牙”

按传统风习,农历二月初二日做“头牙”,以与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

相对应,一头一尾’均称“故牙”

闽南民俗中“做牙”一般在工商界、渔民及航运界进行,俗谚有云“得罪土地公,鸡仔1鸭仔都养不活的”工商业者为了业务发达,生意兴旺,渔民和航运者也希望土地公能保佑其出航顺利,大发利市,每月的初二、十六均以水果等孝敬土地公,以了心思。

清明祭祀与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因要邀兄弟姐妹们一起祭祖扫墓,人多了时间较难协调,故前后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祭祀有家祭、祠祭和基祭几种。中午在家中备办丰盛的五味筵碗孝敬厅中祖先神位、厝主和地基主等,照例焚香点烛,烧金放炮,祭祀礼毕,撤去菜肴,一家人共同进餐,是为家祭。

饭后一家人一齐参加扫墓各家各户都准备了果盒、香、烛、鞭炮和大量金银纸钱,还要备上朱漆红颜料。原来所用朱漆,因原料难取,现代均用红色漆代用,同时带了毛笔,上山墓祭。到了墓地,先用锄头将墓地周围杂草锄去,墓埕清理干净。然后一家人分别动手,有人用红笔把墓碑石上的祖宗名号描红,有的焚香点烛,摆上供品,仪式后将纸钱一张张往墓区压着。献纸事毕,儿孙们便在祖先墓前跪拜行礼,既尽子孙孝道,也祈求祖先保佑今后平安如意。

第二节夏季诸俗

龙舟竞渡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民间称为“五月节”。

端午节有很多民间习俗而最为突出的为龙舟竞渡。此俗之源说法颇多,有祭屈原说、有曹娥说、有阁腾说等,闽南以拯屈原说为多。每年端午节期间,各地在江河湖汉之上,举行龙舟竞渡比赛,龙舟多者数十只,少者五七只。舟首插旗,舟后一人擂鼓指挥。十多名划手,各穿号衣,腰系彩缝,分左右两行整装待发。只听一声号令,群舟竟发,如箭离弦,岸上观者呐喊助威,舟中健儿鼓劲竞勇,人人争先,以冀夺魁,于是江河之上,龙舟飞驰。两岸现众,欢声雷动,彩旗飘扬,使端午节增添无限热闹气氛。如今龙舟竞技逐渐衍化成一种水上竞技的体育活动,成为一种独特的水上娱乐项目。

端午节民间杂俗

端午节俗称五月节,闽南侨乡民间,还保留着一系列古俗:

一、五月节裹米粽,每年此时,家家用竹叶包糯米粽栋子,也称角黍。

二、炒午时盐,到了端午节中午十二点前后,家家主妇常取茶叶和盐少许,入锅热炒,炒至盐色发乌为止,然后趁热包好收藏,作为家庭药茶。每逢盛暑肠胃发生毛病,取午时盐茶冲泡饮服,颇能见效。

二、端午节辟邪去秽。端午节日才值初夏,气候变暖,正是各种细菌迅速繁殖的时期,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形成一种在此时辟邪去秽、卫生保健的好习惯,久而成为风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门棚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菖蒲、柳枝和大蒜头,俗称“五瑞,这些多为芳香料植物,能发出一定气味,可以杀菌并驱除蚊蝇。更有熏烧艾叶及苍术使其发出强烈气味以薰杀房间内的细菌蚊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薰杀法。

2.泡雄黄酒。取少量雄黄泡于酒中或少量饮服或加入少量朱砂,再用毛笔涂于小孩的手心,脚心,并在小孩额头上书写“王”字;或用黄纸染湿再粘贴于门后。因雄黄有杀菌功效,酒有挥发性,不论饮用;涂抹或让其慢慢挥发,都有一定杀菌效果。至于额上写“王”字,与送虎仔帽含义同,即盼望小孩能成民得生龙活虎,这是美好祝愿的表现。

3.续命缕和香袋。闽南侨乡之俗,是取五色丝线拧戚一般,系于小孩手臂上,称为续命缕。

端午节时,还特用绸缎为小孩缝制鸟兽瓜果形状的香袋,内装香料及雄黄,让小孩挂子胸前。因香料有杀菌作用,挂此可以驱除瘴气,有益儿童健康。

4.汲午时水。汲取午时水为儿童沐浴洗涤,而青少年及壮年男子,也于是日齐赴江河湖海之中游泳洗浴。据云此日沐浴,夏天不长痱子。

七月初七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日,也称“乞巧节”。闽南一带,有的地方在七夕之时,妇女有结彩楼,穿七孔针之俗;亦有把玉石当作象征的针,或摆上瓜果等等供品,然后祭拜进行“乞巧”。

七月十五中元节

农历的七月俗称鬼仔月。道教传说,阴间地府有很多元主孤魂散鬼,久经饥饿,常于此时到人问觅食,于是民间在这日,除须备办丰盛菜肴,于向己的厅堂孝敬列祖列宗并祭拜地基主、土地公以及有关神;还要在本宅门口,于傍晚再摆上一席,菜肴荤酒俱全,且数量也多,以孝敬无主孤魂散鬼;并备齐冥币及金、银纸,这些冥币仪式后焚化,烧给散魂“好兄弟”的。

七月十五做普度

农历七月,是做普度的月令,所谓普度,即普度众生之意,而普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以丰盛的菜肴酒食施舍给无主的孤魂散鬼。那些在天灾时不幸罹难的死者,成为无主的孤魂散鬼,变成阴司地府的流浪族,这一些鬼魂,到处游荡,有时扰乱人间,造成灾祸。普度之举,就在于施舍衣食,让凡间芸芸众生不被这些无主孤魂散鬼骚扰而不安宁。

各村有各自的普度日,从七月初一日至月底,分境逐日进行。普度之日,普度之村,也常宴请来本村看热闹的亲戚朋友。

第三节秋季诸俗

中秋佳节戏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闽南侨乡中秋之俗与他地略同,主要是赏月、搏月饼。

中秋博饼之法,亲朋若干人,置一“会”由不同等级的月饼六十三个。特大号饼一个为“状元”,二号饼两个为“榜眼”三号饼四个为“探花”,“进士”饼八个,“举人”饼十六个‘秀才”饼三十二个。博饼之法即取骰子六个,在碗中轮流抓掷,骰子中一个显出红四,中“秀才“饼一个;显二个红四,得“举人”饼一个;显三个红四,得“探花”饼一个;显四个一、二、二、五、六者,得“进士”饼一个显四个红四,或五个一、二、三、五、六者得“状元”。如此投掷游戏,直至把饼分完才结束,这种博饼增加了中秋节的乐趣。

金秋重阳老人节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在九月九日这一天,百姓到附近的山头去登高,采插菊花等。

近年来,古老的节日注入了新的内容,那就是把这个传统节日定为“老人节,使古老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第四节冬季诸俗

立冬之日话补冬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气候暑往寒来的一个分界线,立冬之前是为深秋,立冬之后,严寒将至。为了适应气候季节性的变化,调整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冬,人们经常在立冬之日增加营养补品,所以立冬日便进行“补冬”。

闽南侨乡历来比较注重“补冬”。到了补冬之日,闽南一带,更是家家杀鸡宰鸭,并加入中药“四物”合爝,以增加香昧和营养;也有的把西洋参或高丽参切片,包在鸡、鸭if肫之中缝好合爝,让小孩子吃了长身体;还有的用党参、川七合册,以加强骨锵健壮,总之想方设法,大力进补。补冬之夜,香喷喷的鸡、鸭,经常佐以美酒或中药补酒,一家人尽其所能地进行“补冬”。

冬至食俗话搓丸

冬至是一定要搓丸的,搓丸的工作于冬至前一两日就开始了。冬至丸取上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大家一起搓丸,搓好之后放入盘中,用蒸笼蒸熟。

冬至丸同上元丸以及七夕的糖糅一样,均是象征团圆完满。冬至丸的食法,多数掺糖甜食

冬节之日话祭祖

在过去,每年冬节,除了各家各户搓冬节丸和祀神敬祖而外,各族姓均有祭祖的隆重仪式。

闽南侨乡,多数聚族而居,而从各族姓的郡望看来,均系中原移民南来,少数与当地问越族混合,形成华越融合而最终汉化。较大的族姓,均建有该姓的祠堂,以奉祀开基祖及列祖列宗,一年两次举行春冬二祭。冬祭之日,一般都在冬节日举行,这是该族姓一件大事。

祭冬之日,事先要打扫宗祠,整洁环境卫生。至冬至日,清早便打开神龛门,焚香,点烛,向列祖列宗祝告今日举行冬祭祀典,望列祖列宗庇佑后裔兴旺发达、添丁进财。

腊月十六做“尾牙”

“尾牙”这一天,普遍有供奉土地公和门口公之俗。市城乡店家行交商号,均要以丰盛气牲礼品孝敬土地公,焚脊点烛,祈求明年生意兴隆,然后烧金纸冥币,燃放鞭炮。

旧时店东家还设宴款待伙计,以酬谢伙计们一年之辛劳。大家纷纷入席,丰盛菜肴也已摆出,但此时所有伙计,面对丰盛宴席,却毫无欢颜喜色,反而个个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大家注视着东家手中所提的酒壶,心想究竟今晚要为谁斟这头杯酒。只见东家脸上露出笑容,提起酒壶,朝着某一个伙计面前的酒杯,将酒慢慢斟下。那个伙计顿时垂头丧气,其他伙计同时投来同情、怜悯的眼光。原来这一杯头斟酒,东家为他先斟,就表示明年不再雇用他了。因有时明言不好意思,故而设下此俗,所以过去每年店东虽设酒娃款待伙计,但因有此俗例,所以菜肴再好,也无心品尝,到了头杯酒斟后,被辞退者心伤,其他伙计虽然松了一口气,但物伤其类,说不定明年轮到自己饮此头斟酒,所以总也无心品尝桌上的佳肴美馔。故俗谚有云“尾牙无好顿”,原因即在于此。

后来店东们也颇觉此法使大家扫兴,有点煞风景,为避免一开睛就使伙计失去兴致,后来改用出金鸡之法。这道“金鸡”待酒席临近结束才端出,而由头家亲自接下摆上桌面,鸡头对准谁,就表示明年不再雇用他了。

尾牙之俗一直沿续至今,但已经同辞退员工之事分开,所以席上大家开怀畅饮,宾主同乐。至于辞退员工,国营有国营的制度,私营有私营的办法。企业家可以辞退员了,员了也可以“跳槽”,自由得很,完全国尾牙脱钩。

廿三送神及辞年

到了农历十二月廿三日离除夕相春节只剩下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这天中午以后,家家户户举行辞年和送神的仪俗。十二月廿三的下午,乃是潮讯的低潮期,常常朔风呼呼,此即俗谚所称的“送神风”,意谓此风将送诸神上天。众人先到本村或附近宫庙中向诸神举行“辞年”仪俗,备办三牲果盒香烛金纸,在神前祝告,因诸神要上天庭了,特来送行,并祈上天庭后为我们说好话,保佑自家明年一切顺利云云,然后烧金纸放鞭炮。

送神之俗一直延续到黄昏。俗云“晚送抖,早接神”以便留各路神概在家中供多呆一会。此俗延续至今,是闽南侨乡泛神崇拜的具体表现。

腊月廿九小年兜

小年兜之日,是以菜肴等奉敬地基主(类似土地公)、门口公、田头公,以及牛舍猪栏羊罔等等厩(朝)公,和认为必须孝敬的各种神袛。

小年兜的供奉活动,也是为除夕先作准备,因为蒸糕、做糅、结粽。均集中在这一天进行。而此日子前得把各种原料备足配好如蒸糕得先拌好粉料以待发酵之后再入甑蒸熟。除了糕、糅、粽而外还得准备一些肉丸、五香卷、醋肉等等的炸料食品,以应付除夕和春节期间待客之用。由于要供奉以及各种年货的准备,所以“年兜仔”这一日,全家人忙得团团转。而蒸炊糕粿有时还得通宵地做,才能够轻松地过除夕和春节。

贴春、时联迎新正

按传统旧俗,贴春是在立春之日才贴的,贴联则是除夕迎春而贴。春联乃向传统的桃符衍化而来,渊源甚为古远。汉应邵《风俗通》的《祀典》载:“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菱、画虎于门,皆仙木。”至南朝《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降至宋代《宋史•蜀世家》载“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学士辛寅逊撰为词,相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于是衍生贴春联之俗。

闽南乃“海滨邹鲁”之地春联之书写张贴,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贴金春红钱。金春为四方菱状竖贴,有“春”、贴柴草间的“草木知春”及“春到人间”等等,因字常套金色或洒金粉故曰“金春”。

红钱,又称“五福红钱”。用五色纸刻为楼空的“福‘’字,字旁楼花下有短垂条;红钱亦用色纸楼刻,其制半之。五福红钱宽窄相间贴于大门楣上、春联横批之下,厅门也贴五福红钱,边门、房门则只贴红钱,均在春联横批之下谅此即古代悬苇之遗俗。

旧时外大门常贴木刻印刷彩色门神纸于门板上方,丁神为神茶,郁垒,此俗直承上古。内大门、边门及房门只贴门叶,二、四、五字均有。

至于春联则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不论牛舍粮仓亦贴以“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以微吉兆。居丧之家不贴或贴浅红色春联。

春联及五福红钱等均于除夕贴好,以迎新正。

除夕围妒大团团

除夕俗称年兜,为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此时严寒将尽,新春来临,古诗有云“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除夕是年末岁首之交,送旧迎新之时,故此日举国共庆,万众同欢。

我同民间有关除夕的风俗可谓多姿多彩,乡土气息浓郁。闽南侨乡别有一番过年气象,自从腊月廿三辞年送神以后,家家户户忙于准备过年食物用品,购办年货。旧社会经济不宽裕的家庭,为了过年,四出张罗,颇费周章。而小孩们则因过年能有好吃,好穿和好玩的,所以格外高兴,因而俗谚有云“大人乱嘈嘈,孩子畅年兜”,实为旧社会农村过年风俗之写照。

除夕之夜,合家团聚一堂吃团圆饭,在外地工作者务必赶回,即远在南洋、香港者,也力争赶回参加除夕团圆之庆。此时厅堂上红烛高烧,摆上丰盛菜肴酒席,用上“吉祥喜庆”的绣花桌裙,由家长拈香,向列祖列宗跪拜,男女家人一齐跪拜,恭诸祖宗降临饮宴,并祈保佑合家大小平安,兴旺发达。然后撤去筵席,留下红桔果盒,供奉祖龛之前,再进行“围炉”吃过年饭。闽南有句俗谚:“清明不回家无祖,年兜不回家无某(妻)。”说明民俗对合家围炉”过年吃团圆饭历来十分重视。由于闽南侨乡外出谋生者甚多,除夕回家来同家中父母妻儿共同过年,共享温馨的天伦之乐,是全家人最为幸福快乐的日子。

除夕之夜,各个戚人有妻室的卧房中,均要孝敬床母,并在桌上摆上一壶过年向米饭,上插一对春花,一丛连母带子的芋头。这象征年年食有余粮,子孙兴旺如芋,过年饭上还点燃一对长脚烛,以象征火红兴旺之兆。

吃过围炉团圆饭,男丁即准备跳火墩。先在自家大门中,把“毽尘”枝以及一些干薯藤之类堆成一个小墩,上面再盖一捆棘类干草剌点燃;后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据传上古时有一种名叫“年”的怪兽,头上有角,凶猛异常,每于寒尽春来之时出来掠食噬人。为了防止它肆虐,每年此时人们便点燃篝火,并投入一根竹竿,使其发出噼啪爆裂声,以吓跑“年”兽而保平安。古俗流传,直至今日。

吃过团圆饭,家长在灯烛辉煌的祖厅上香后,把火墩点燃,并燃放鞭炮,家中男丁一个个从门外向内跳过火墩而入小孩也由女人抱在怀中跳过,并要代在海外未能归来的男丁多跳几下。边跳边喊吉利话:“火墩跳入内,钱银一直来。”“跳过东,五谷食烩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有时还向火中撤盐,让其不停地发出噼啪声响,增加热闹气氛。

男丁跳过一阵子之后婆婆引着媳妇在火墩边用瓦筒盛起火烬倒入火笼中,拿回放在眠床底下,俗称“担金担银”。民俗有云:“年兜夜,跳火墩,公担金,婆担银,阿爸惊火薰阿母笑纹纹”看来此俗由古代的篝火流传下来,逐渐加入火旺发财的美好愿望并衍化为一种热烈除夕夜气锐的传统民俗。

跳过火墩,长辈就给小孩分发“压岁钱”,俗称“分年”。家中主妇又拿了米,到各房中向帐顶和床脚撒去,口中高声说道“共三娘分年意即给老鼠分年,要它们以后别乱啃乱咬。

诸事己毕,合家老小围坐聊天或玩牌,通宵不眠以待新正到来,俗称“守岁”,意在为长辈添寿,此乃古俗流传。唐李世民诗云“强欢新放岁,迎送一宵中”,宋陆游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守岁”之俗延续至今。如今除夕夜大家都看电视,等待“新正”到来。

附:

钟山村时令风俗

除夕晚上十二点过后,也就是正月初一凌晨,钟山村各家各户开始大放焰火和随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到了早上,人们准备好各色水果、三杯清茶、茶配(闽南一带特指喝茶时食用的饼干、糖果等点心)等供品到水美宫、福仁宫祭拜神明,祭拜时街点香烛,拜后烧金银纸并放鞭炮。供品忌用荤菜和酒。

由于正月是新年伊始人们的所有举动都关系到随后一年里的吉利,所以在正月里有许多禁忌需要遵守。如初一至初四忌用扫帚扫地,恐财气一扫而空;如实在需要打扫,需把垃圾扫到门后或墙角里堆着,不得拿出去倒掉,等初五那天再一块清理掉。初二忌操刀切物所有需用用刀切的食品,都应在除夕准备周全。忌打骂小孩,说不吉利的话等等。

正月初二做“头牙”。即使没有经营生意的家庭也重视“做牙”,而且随着家庭生活的不断富裕,“做牙”的档次也越来越高。“做牙”的时候,要在院前(或店前,住套房则在阳台上),摆上果品、酒菜,如炒米粉、炒面条、甜丸子、鸡、鸭、猪各种肉类、虾类等并在院前或楼下烧香、烧金银纸等。“做牙”一般是由家庭妇女操办的。她们祀神的目的,一是期盼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二是期望出外工作的亲人一切顺利,上学读书的能考上大学、能安排上好工作,子女未婚的则婚姻如意,家有猪、羊、鸡、鸭、猫、狗等,也盼其“六畜兴旺”;三是利用“做牙”,邀请亲朋好友和全家人欢聚,打打“牙祭”,聚聚餐,叙叙旧,拉拉家常。

正月初二也是“女婿日”。在钟山村,这天已婚妇女需和丈夫、子女,携带茶配、红包等礼品一同回娘家拜年,俗称“做客”,并在那里吃一餐。在酒席上女儿女婿给父母等长辈送红包,父母亲也给外孙红包,家里热闹非凡。

以前,钟山村正月初三不兴拜年,因此有“初三晒到饱”一说。正月初四一早,入门要准备菜饭、水果等供品,焚香烧纸迎接回天庭的神袛下凡,俗称“接神”、“接尪”。供品忌用空心菜、菜豆、牛肉、狗肉和芭乐。正月初五俗称“破五”,禁忌可以破了,人们可以开始打扫房间,吧垃圾拿出去倒掉了。

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师公和三平祖师公两位神灵的诞辰日。清水祖师的祖庙在泉州市安溪蓬莱清水岩,三平祖师的祖庙在漳州市平和三平寺。

钟山村有些虔诚的村民在正月初五、初六会驱车前往祖庙祭拜。大部分村民还是在村里的祖师公庵或者家里的佛龛前祭拜。供品可用水果,忌用荤菜,柑橘(据说植师公姓甘)。钟山村的祖师公庵在菜市场附近,是由村民蔡忠敏私人建造的。蔡忠敏的父亲去世前是祖师公的乩童,并把这一职业传给了儿子,蔡忠敏便在自家的土地上盖了一间小庵供奉祖师公。村里有很多孩子给祖师公做“契子”(即小孩给神明当义子,祈求健康成长),因此庵里的香火很旺。

钟山村水陆北宫供奉着一尊名叫许逊的大道公(亦称保生大帝)的神像,村里在每年正月初八举行保生大帝神像游境活动。到了正月初八那天上午,游境活动开始前,村民先要准备大量菜饭、牲礼等供品到水陆北宫祭拜并添油香钱(多少随意)。游境的时间一到,年轻人抬着保生大帝神像的辇轿和村里面庙宇供奉的神像的辇轿开始出游了神像在前,后面是村民个人答谢的西乐队、腰鼓队、彩旗队,老人小孩和妇女人手一支点燃的香紧跟在队伍左右,叫做“随香”,队伍所到之处,鞭炮声与奏乐声齐鸣,全村热闹非凡。游境队伍绕村一周,最后把神像抬回到各自的庙宇里,活动宜告结束。

正月初儿“天公生”,即给玉皇大帝过生日。拜天公仪式通常在凌晨就开始举行,因此供品在前一天晚上就得准备好。在祭拜时,村民们通常使用专门的供桌,四周围上红色刺绣的布桌围,四个桌角垫上金纸。供品有公鸡(脚上扎红线)、猪头(抹红)、韭菜(用红纸或红线捆扎)、鱼、十二个红龟粿、十二粒红圆、发粿、三粒染红的白煮鸡蛋、三碗用红糖煮的甜面线等。祭拜时要点一对特别粗的红香烛,拜完烧天公金(一种纸钱),放一串长长的鞭炮,析求全家一年四季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以前,家里如有新嫁出的女儿的话,拜天公的公鸡和红龟粿可以作为礼品送给新女婿家。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村民要准备供品在家里大厅祭拜“三界公”。“三界公”指道教信仰中的三官大帝,即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是分别掌管天、地、水三气界之神。供品与做“天公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红龟粿上印的是拜“三界公”特有的花样。如果家里有人做木匠的话,祭拜时还要把木工工具放到供桌上。

元宵节那天,村民还要把供奉在水美宫的“大仁公妈”抬出来游境。据尚早先在,蔡氏家庙“科诒堂”这块土地上建的是另一座小庙,供奉的是“大仁公妈”。

后来让出土地盖了蔡氏家庙,神像就被移到水美宫供奉。因此每年元宵节,村民都会把“大仁公妈”神像抬出来游行,并进行祭拜。村里新婚夫妇头胎生了男孩,也要到庙里向“大伫公妈”报喜。

据说在很阜以前钟山村元宵节还有“拜土地公庙,叩大猪”的习俗。钟山的土地公庙现在位于马青路旁边水陆北宫对面,在开发前,那一带都是农田,到了冬天,田地被犁过了,上面的土结成一块块。每到正月十五,村民都要带海蛎饭到土地公庙拜拜,然后吩咐家里的小孩到田里去捡土块,家里有几只猪就捡几粒土块,回来后放在猪圈里的猪槽下面,祈求猪快快长大。这就是“拜土地公庙,叩大猪”的习俗,现在已不复存在了。

元宵节晚上蔡氏家庙“诒谷堂”灯火通明,这里会举行“钻灯脚”的活动。村里在上一年生男孩的家庭必须到这里来点一盏灯笼,上一年娶进的新娘子则到这里来“钻灯脚”,人从灯笼下穿过。俗话说“钻灯脚,生男孩”,祈求新的一年能早得贵子。

元宵节过完,春节就算结束了。之后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家家户户要到庙里拜尪公,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要在家里拜土地公。这是每个月固定的习俗,除此之外,每个月里还有其他的节日,所谓“农家月月都有节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那天村民要煮海蜘饭祭拜土地公和土地婆,祭拜仪式在家中大厅的神龛前举行。之所以用海师饭祭拜土地婆还有一个缘故。据说土地公为人忠厚老实,热心助人,而土地婆被认为是“恶婆”,心比较狠。她怕女儿出嫁没有穷人抬轿,于是说“要让穷人穷得手无寸铁,富人富上天”。民间老百姓很痛恨她,所以就在她老公生日时,用她不敢吃的海蛎做成咸饭来祭拜她,让她吃不下,饿肚子,让她体会穷人之苦。

二月十五是钟山村祭祀祖先的“春秋二祭”之“春祭”。这通常是祭祀年代久远而不知道其忌日的祖先,供品可用菜饭等,在家里神龛前祭拜即可。

钟山村的蔡尖尾山上有座石峰岩寺,里面主供三宝佛。三宝佛是指空间上的三世佛,包括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二月十九、四月初八分别是三宝佛的生日,到了这几天,村民都带着供品到石峰岩寺为佛祖过生日。

清明节也是传统的节日主要活动是祭祖和扫墓。钟山村的清明祭祖一般在农历三月节,即三月初三举行。供品中必须有碗仔粿,可以做成甜的,也可以放油葱做成半甜半咸的。以前村民是自己做碗仔粿,而现在通常是实现成的,龙海市角美一带有人会做大盐的碗仔粿来村里兜售。扫墓则是在清明节的当天进行。届时全家老少带上供品到山上墓地去祭扫。一般一门祖坟街要准备两份供品与纸钱,一份祭拜坟地的土地公一份祭祀祖先。到墓地后,先清理故墓周围的杂草,把墓园内外整理干净。然后在土地公的神位前和墓桌祭台上摆上带来的供品,点烛、点香、奠酒、叩头行礼,让祖先享用祭品。供品有白煮的鸡蛋和鸭蛋若干、猪肉、猪头皮、碗仔粿,若是新坟还必须准备菜饭、红龟粿、鸡、发粿等。祭拜时,要将白煮的鸡蛋和鸭蛋的壳剥下来放在坟堆上。拜完在坟前烧金银纸,不能放鞭炮。

农历三月十五是保生大帝生日,由于保生大帝是道教神明,村民可以用荤菜如牲礼等来水陆北宫祭拜。

钟山村的水美宫供奉的神明之一是注生娘娘。注生娘娘是专管人间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其信仰遍边及普及我国各地,民间俗称为“注生妈”。注生妈主司授子、安产、护儿等神职,遂成为久婚不孕、安胎待产之妇女所虔诚奉祀的对象。注生娘娘的生平大抵可分为两种说法。一说注生娘娘出自《封神传》,为三仙岛之云霄、琼霄、碧霄三姊妹,系龟灵圣母之门徒,曾练成“混元金斗”法宝,后因胞兄赵公明(玄坛元帅)命丧姜子牙之手,三姑为报兄仇,联手投靠闻太师门下,并摆下黄河阵,使周营部将伤亡无数,幸得元始天尊破解阵仗,三仙姑与阵俱忘。姜子牙归国封神时命三仙姑掌混元金斗,凡天下苍生落地从金斗转劫。民间便据此典故奉三仙姑为注生娘娘立祀。或谓注生娘娘即临水夫人陈靖姑,生于唐朝大历年间,为福建古田县临水乡人,系由观音菩萨血滴所转世投胎,及长,嫁刘祀,孕数月,逢大旱,受乡民之托祈雨,因脱胎而亡,年廿四岁。临终曾誓言救人产难,成神后屡显帮助妇女安产,遂被民间奉为注生娘娘。其下有十二婆祖,各抱一婴,六好六坏,以示生男育女贤与不肖,皆凭积善行德而论。农历三月二十则是注生娘娘生日到了这日村民要准备菜饭等供品到水美宫祭拜。据说婆姐姓鱼和笋,供品里面忌有鱼、笋、菜豆、空心菜。

在蔡尖尾山上有间供奉雷姑祖的小庙宇。据说雷姑祖也是佛祖之一,每到其生日四月二十七这天,村民也会带着供品到庙里祭拜。

端午节俗称“五月节’,“五日节”。钟山村的端午节习俗有:一是拜尪公’供品可用鸡蛋、鸡、面,还有一些菖蒲、艾叶、榕枝等;二是雄黄酒驱虫,据说蛇怕雄黄,用雄黄酒喷洒在房子前后、墙上、床下等处,可以达到驱虫的效果;三是汲午时水洗澡,午时水即端午节正午打上的井水,据说用午时水洗澡皮肤好,不会长痱子等东西,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许多父母甚至会留一些午时水供外出读书的小孩回来洗澡。粽子作为端午中秋节的应景节食品,现在已少有人自己做了,大多数村民都是在节日那天去市场上买些回来食用。

六月初六是祖师公生日,村民需准备供品到村里的祖师公庵祭拜。

六月初七也要拜天公,这次不用猪头、五牲等荤物,而是用红龟、发粿、水果等素食祭拜。

到了农历六月十五,一个“年”差不多也过了一半,所以钟山村有做“半年”

的习俗。半年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以糯米磨成浆,沥水分,搓成红向两种颜色,糯米具有粘性,搓成圆形。大圆一般做六个,边上再做一些小一点的,一起放到簸箕里,要吃的时候再用红糖或白糖煮。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准备半年圆等供品祭拜祖先和尪公,拜完祖先不用烧金银纸,拜完起公要烧金银纸。

钟山村水美宫、福仁宫供奉“代天巡狩”三位王爷,六月十八是其中一位的生日。据说王爷公喜欢吃荤、喝酒,因此供品当中少不了酒、猪肉、鸡、鸭、鱼等。祭拜后放大串鞭炮和焰火。当天晚上付村民个人答谢的歌仔戏在福仁宫的戏台上演,以酬谢王爷的保佑。

六月十九是石峰岩寺供奉的佛祖之一的生日,村民除了在自家佛龛前祭拜之外,还要去石峰岩寺里去参拜。据说石峰岩寺旁的隐圣洞里有一尊佛祖特别灵验,很早以前,上山劳动的村民中午在洞里休息时,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睡着并梦到洞里的神仙。

农历七月是鬼节。在这个月中人们不婚嫁、不祝寿、不乔迁、不办各种喜庆之事,唯恐将孤魂野鬼引进门。

七月初一称“开鬼门”即地狱之门开放。中午十二点后,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口摆上菜饭等供品祭祀元主的孤魂野鬼,并焚香祝告,请“好兄弟”来享用,祈求他们勿骚扰家人,保佑合家平安等等然后烧纸钱供“好兄弟”在阴间使用。

七月初七是“七娘妈”生日,她是保佑孩子的神灵。据说“七娘妈”爱美,钟山村少数人会在这天准备香花祭拜她,烧完纸钱再把香花扔到屋顶上,给“七娘妈”梳妆打扮用。

七月十五在钟山村也是祭拜尪公和祖先的固定日子,供品可用菜饭、碱粽、牲礼等,拜完必须烧金银纸。碱粽也是端午节的应节食品,昔时人们会上山砍一种植物来烧灰取碱,采摘竹叶子来包碱粽子。他们把这种植物的灰放在苎麻布上淋水,获取碱水,再用这种植物碱来投泡糯米。然后用竹叶把糯米包成三角状,五个、十个扎成一串,再下锅煮熟,这就成了碱粽。现在人们多买食用碱来制作,有些人甚至到市场上买现成的碱粽,不用自己动手制作了。

佛教徒认为七月念经超度亡灵是崇祖、尽孝的行为,因此村民会在七月十五到石峰岩寺,花钱请寺里的法师为逝去的亲人作法事,超度亲人的亡灵。这也已成为一种新的普度习俗。

七月十七是钟山村的普度日。这日村民要在大门口摆上供品祭拜“普度公”,并燃放鞭炮。“普度公”具体指何人,并没有定论,它是一种没有具体传说、没有具体形象和神像的存在。对于“‘普度公’长什么样、他平时在哪”之类的询问,人们的回答是:“具体样子不知道,他到处有”,“也许是一个也许有很多个”、“是孤魂野鬼的头头,是管理孤魂野鬼的”等等。

七月二十九则是石峰岩寺供奉的地藏王菩萨的生日,村民也要备办供品到寺里进行祭拜。地藏王菩萨或称“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加秘藏”,故名地藏,他以“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誓愿,与现音、文殊、普贤一起,为佛教四大菩萨,深受世人敬仰。

农历七月最后一天是鬼节的最后一天,也是地狱之门关闭的日子,俗称“关门”。村民们照样要跟七月初一“开鬼门”时那样,在大门口摆上供品祭祀无主的孤魂野鬼。只是祭祀的时间要放在下午较晚的时候,据说比较晚“关门”才不会漏掉个别的鬼魂。

八月初六也是祖师公生日,村民需推备供品到村里的祖师公庵祭拜。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钟山村“春秋二祭”的“秋祭’日子。村民们先祭拜土地公,然后再祭拜家里的祖先时间必须在中午十二点之前。钟山村里的圣公宫供奉着“飞天大圣”,据说是由海沧街道囷瑶村石岑社玉真法院分灵而来,因此在其农历八月二十九生日那天,钟山村的村民要抬着“飞天圣君”神像到玉真法院“割香”回来之后要在戏台演数日歌仔戏庆祝。

“飞天大圣”是保生大帝的高徙张圣者。《同安县志》记载飞天大圣实有其人,原名张圣者,相传是安溪大坪村人,原为同安县县主簿,后弃官从医。《同安县志》卷二十四《吴真君记》也有关于张圣者弃官从吴本子白礁村结草茅日读道学的记载。张圣者弃官从吴本行医,学会三五飞步之术,授得斩妖伏魔之法。宋明迫二年(1033)漳泉一带发生疟疾,尸魔王乘机煽祸,瘟疫四起,百姓饥谨,饿殍载道。吴本与张圣者舟米济民施法除魔百姓话者不可计数。后来张圣者在青礁附近的石囷村和雍唐村圣地(玉真法院)化身。百姓为感其功德,则由解元李森舍地,进士林淑庵创建“玉真法院”。

钟山村里有一座小庙供奉着哪吒。相传哪吒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如来佛祖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农历九月初九是其生日,当天各家各户要准备供品(荤素皆可)到庙里祭拜。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称“九月”钟山材在昔时有重阳日进补的习俗,称“补重阳”,即以家禽炖当归、党参、川芎、熟地等中药食用,起到进补的效果。人们认为在重阳日无论吃什么东西都能起到进补的效果,而吃与身体部分相似的食品,就有补那部分身体的功用。如俗信柚子像人头,柚子瓣像人脑,所以重阳吃柚子有补脑的作用甘蔗像人的四肢,因此重阳吃甘蔗具有补四肢的效能柿子是红色的,类似血色,所以重阳节吃红柿子有补血的效用;黑豆荚子一节一节的,类似人的手指关节,故重阳吃黑豆可以补手指。

九月十九是佛祖生日,村民们要准备水果等素食到蔡尖尾山上的石峰岩寺祭拜佛祖。

十月十八是“代天巡狩”王爷生日,由于王爷共有三位,生日分别是六月十八、八月十八和十月十八,每到这几日,村民都要准备供品到王爷庙里去祭拜。

农历十月二十六是钟山蔡姓祭祖的日子。蔡姓人家要准备菜饭到诒谷堂祭拜,同时诒谷堂理事会也要准备大量的供品在祠堂中代表整个宗族祭祀祖先。因为钟山村蔡氏分支到灌口的东蔡和西蔡,所以每年祭祖的时候,东蔡和西蔡那边也会派人来参加。

冬至日是十一月份一个重要的节日,俗称“冬节”、“冬日”。钟山在冬至有搓糯米汤圆的习俗,以寓意阖家团团圆圆。做汤圆的步骤如下:将糯米泡水磨成米浆,装入布袋沥水,等米浆变成湿粉时拿出来,搓成圆子,一般要做十二粒个头比较大的圆子,称“圆母’,放簸箕中央,边上再做一些小圆子,要吃1时加糖煮食。现在村民大都买现成的汤圆,煮熟之后和菜饭、牲礼等一起拿去拜尪公、拜祖公还要到祠堂去祭拜祖先。

如前所述,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有“做牙”的习俗,而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因此称做“尾牙”。这天村民要准备大量供品在家门口祭拜土地公。

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送神日,家家户户要准备菜饭、饼、水果等供品到庙里面举行“送神仪式”。钟山村流行“早送神占好位”的俗语,因此他们一般在二十三日上午送神。先用供品祭拜各路神明再烧金银纸与“送神”纸送各路神明回天庭述职。“送神纸,’是特制的,一页为“送神”,一页为“接神”,两页合为一张,上有车、马、轿等图案。

送神后,大多数村民开始“清囤”(大扫除),打扫家中的内外卫生如家中有孕妇或婴儿则选择在十二月初一或者大寒那日大扫除。俗信这样才不会冲撞到“胎神”,对胎儿不利。

除夕被称为“年兜”或“二九暝”这日晚上,家家户户要“围炉”,即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一起聚餐。“围炉”时桌上的每样菜都是有意义的:如有鱼,寓意年年有余有韭菜,寓意长长久久。桌上的菜也不能吃光,得剩一些,以示年年有余。吃完年夜饭后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接下来大家边看电视边守岁。这天晚上要通宵亮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