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倾听是最美的语言

倾听是最美的语言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被听见就是被重视,它满足了自我表达及与他人沟通联系的需要。换句话说,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索行为,是赋予声音以含义的内心过程。倾听是接受口头及非语言信息、确定其含义和对此做出反应的过程。倾听所传递的理解和关注的态度对讲话者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心灵滋养。渴望被倾听、被了解是逃开孤立以及衔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被听见是人性中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倾听是最美的语言_论人际沟通

戴尔·卡耐基曾举过一个例子:在一次宴会上,他坐在一位植物学家身旁,专注地听植物学家跟他谈论各种植物的趣事,除了提出一个问题之外,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但分手时,那位植物学家却对别人说,卡耐基先生是最有意思的谈话家。

被听见就是被重视,它满足了自我表达及与他人沟通联系的需要。大自然赋予我们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这是否暗示人们,上帝只希望我们讲出听到的一半?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听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听的写法看出听的重要性。听的繁体字写法是“聽”,左边是“耳”和“王”,意思是耳朵是所有器官中传递所需信息之王;右边的上部是“十”和“目”,意思是听的时候要有十只眼睛去观察非言语信息;右下部是“一”和“心”,意思是听的时候要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在汉语语境中,“倾听”二字开始是分而用之。“倾”在《辞海》中解释为“倾耳而听”,如《礼记·孔子闲居》中为“倾耳而听之”。“听”在《说文》中的解释:听,聆也。“以耳朵感受声音”即为“听”的最初的意思,如《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考证,“倾”和“听”合而用之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立不正方,不倾听”。倾听超越了“听”,不仅为感受声音的基本含义,更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即用心细听,倾听不仅是生理意义上的听,更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听觉与心理的活动。通过倾听,不仅获得了信息,而且还能了解情感。一句话,所谓倾听就是用耳听,用嘴提问,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心灵感受。换句话说,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索行为,是赋予声音以含义的内心过程。

倾听是接受口头及非语言信息、确定其含义和对此做出反应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倾听的定义:首先,人们倾听时接收到的信息包括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两个部分。我们听到的言语信息只是倾听的一部分。我们获得信息还通过非语言的方式,也就是通过那些人们交流中固有的诸如感觉、姿势、肢体语言等互相影响。其次,人们在倾听时,要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理解,确定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意义,这是一个信息接收的心理过程,听者积极判断信息的价值,相关信息还要选择和组织信息进行接收。再者,人们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以后,根据自己对信息的判断做出反应。人们都有情感过滤器,它对人们如何来评价听见的事物产生影响。经过评价,人们把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编码做出反馈,倾听者不仅要跟上说话者的言语、思想内涵,还要跟上倾诉者的情感深度。

倾听所传递的理解和关注的态度对讲话者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心灵滋养。渴望被倾听、被了解是逃开孤立以及衔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每个人透露自己的所思所感,都是渴望他人的了解,试图以这种方式消除与他人之间的分隔感。倾听者全神贯注地倾听,恰如其分地信息回应,确认了我们的感受是被认可,需求是合理的。这会带来关系改变的力量,会心存感激,会增加自我认同。换言之,倾听滋养了一个人的自我价值。

我们越觉得不安全,就越需要别人的保证。但是对所有人来说,不管我们多么安全或适应良好,都需要别人的注意力来维持我们的自我。一旦你能说出自己所想,有人听见,有人知道,你就会觉得很轻松,仿佛身上的某个痛点消失了。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有两种最本质的需要:一个是性的需要,一个是伟人的需要。”被听见是人性中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借由倾听,我们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和关系中的爱与友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