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的目的是什么

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这些是与前述概念意义迥然不同的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这种反映交际者之间角色关系和对所谈命题价值判断的内容归纳为人际意义,属于前述的语言人际功能层面。以下我们试以英、汉语为例,简要描写和阐述语言的上述三种语法系统,看看它们是如何体现和传递人际交往所要表达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所有这些“正在进行”的过程都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所称之的小句的及物性系统达到体现。
语法系统_语言学与翻译

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的社会性,根本上源于人类自身的社会性。我们知道作为社会的人,彼此之间必然需要交往,没有交往便不可能有社会。要交往就自然要有工具,这一工具就是语言。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哲学如是说: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园。

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人们因为交际的需要而创造了语言;另一方面,语言的一种主要功能就是为了交际。当然对语言功能的上述概括是基于语言的社会性视角,从其他的视角审视,语言自然还有另外一些功能。

那么与此相关的问题便是:作为社会的人,人们使用语言要进行什么样内容的交际呢?作为用于交际的工具——语言,它能否担当此任呢?换言之,为了满足人类交往上的需要,语言本身在结构上要具有哪些特点呢?

关于前者,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回答是:尽管人们实际的、具体的交际内容千差万别,但却并不超出概念和人际意义两大范畴。对于后者,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答案是,语言为了能够胜任上述交际的需要而在机制上,或者说,为了能够实现人们的交际要求而在词汇—语法平面上发展出了相应的系统。这些系统就是:对人们交际内容的概念部分,它主要由语言中的及物性系统来实现,而对属于人际意义那部分的内容,则由语言的语气系统部分来承担。

语言交际的实际存在形式是语篇,而非单一的词语或句子,尽管实际的交际活动并不排除单词和单句语篇。人们实际的交际内容,绝大多数情形下,也非简单到只需一个词、一句话所能表达的,而往往要依赖多个词语、小句、句子、句群、段落等来体现。这样,在人们要表达、交际的内容,传递的信息比较复杂,需要多个语言单位体现的时候, 自然地就要对表达各个不同信息单元的语言单位进行组织和编排,使其联结成连贯的语篇。所以语言如要满足人类交际的需要,还必须具有第三种功能——语篇功能。相应地,语言,除了要有前述的及物性系统和语气系统分别担负对概念和人际意义内容的传递外,还必须在机制上具有体现上迷语篇功能的结构,而语言的主位和衔接系统正是这样的一种结构。

因此,概言之,语言,如要具有交际的功能,就必须同时包含上述三种意义,相应地在构造上具有体现这三种意义的及物性、语气和主位系统。换言之,诚如Bell (1991)所言:“一种语言的语法就是一套选择系统,人们剩用这一系统来表述意义。”

以下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语言到底如何实现人们对以上交际内容的表达?相应地,在词汇—语法的层面呈现怎样的特征?

描述语言的构造特征,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与形式语言学相反),我们得首先阐述语言的功能,而功能,如前所述,是与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内容密切相关。

前已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是交际,而交际首先涉及的是内容,即是关于“什么”的问题。这一问题显然属于命题意义范畴,即前述的语言概念功能。而所谓概念功能或意义主要指人们对世界(包括内心世界)的经验。

语言交际的目的是什么呢?交际者为什么要谈论上述内容呢?他对所谈的内容表现出何种态度呢?他是在提供信息,还是物品与劳务?交际双方处于何种角色关系呢?是发布命令,还是提出请求?显然这些是与前述概念意义迥然不同的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这种反映交际者之间角色关系和对所谈命题价值判断的内容归纳为人际意义,属于前述的语言人际功能层面。

人们所交际的内容,不管是交流经验,还是表达情感,即不管是传递概念意义,还是人际意义,也不管交际的目的是陈述、询问,还是命令、感叹,传递的是信息,还是物品与服务,都涉及组织问题。也就是说,交际内容是如何传递的?如何组织的?比如说,哪些信息需强调?哪些先说?这种对内容的组织、配置,就是语篇意义,它由语言的语篇功能完成。

所以,概括起来,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三类,这三种意义分别由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来承载。

人们交际中所要表达的三种意义,就是语言所固有的三种元功能,从形式对意义/功能体现关系的角度,它们分别由语言的及物性系统、语气(包含情态、评价系统)和主位系统等表达或体现的。以下我们试以英、汉语为例,简要描写和阐述语言的上述三种语法系统,看看它们是如何体现和传递人际交往所要表达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

一、及物性系统与概念意义

Halliday (1994)指出,语言能使人类建构关于现实世界的心理图景,并理解周围环境和内心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语言(以语篇为代表)能使我们的经验模式化:以切分的方式将现实世界体现为一个接一个模式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复现率极高的各种逻辑语义关系,即复句内部的各种逻辑语义关系,将这些模块化了的经验切分体连缀成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作为成品的语篇”的经验结构体。

在语篇的基本切分体(以小句为代表)这一层次,经验模式表现为“正在进行”的特征,如发生(happening) 、做(doing) 、感知(sensing) 、意味着(meaning) 、存在(being)以及变成(becoming) 。所有这些“正在进行”的过程都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所称之的小句的及物性系统达到体现。及物性是以动词为中心的语法系统,它将体现及物过程的小句成分划分为“过程”、“参加者”和“环境”三部分,再按过程的不同特征细分为三个大类和三个小类。三个主要过程为: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三个次要过程是: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而语篇正是在上述的过程和各种逻辑语义关系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

上述六个基本过程的类型、范畴意义及主要的参加者,根据Halliday (1994 )翻译如下:

表3-1 语言的六种过程类型

下面以英、汉语中的语料分别对这六种过程类型做出例释。

(一)小句的物质过程

Halliday指出:“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来表示”,“动作者(逻辑上的主语)和动作的目标(Goal,逻辑上的直接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来表示”。

表3-2 小句的物质过程类型

(二)小句的心理过程

与物质过程不同的是,体现心理过程的事件词有(且只有)两个参加者,即感知者和现象。前者一般必须是人或被赋予人格特征的参加者;后者必须是被感觉到、想到或者见到的对象,包括事物和事实。对于心理过程,Halliday又具体分出了:①感知(Perception) ,如“看见”、“听见”等,②情感(Affection) ,如“喜欢”、“害怕”等,③认知(Cognition) ,如“认为”、“知晓”、“明白”等三个次范畴。

1.感知类

感知类心理过程主要由感观动词听见、看见、感到、闻到等体现的小句。

例句:

Julia felt her face burning.

Tom noticed some bruises on her forehead.

在英语中,这类词汇常见的有:

like, regret, doubt, worry, imagine, choose, feel, sense, see, behold, sight,spot, note, notice, perceive, glimpse, hear, smell, scent, taste, savour等。

汉语中常见的这类动词有:见,看见,瞧见,望见,瞅见,瞥见,窥见,听见,听到,感到。

例句:

一个工人可以看好几台机器。

你的话我已经听清楚了。

从他的话里我感到事情有点不妙。

管中窥豹。

2.情感类

即被感觉的现象常带有某种思想感情。

例句:

She was horrified by the traffic accident.

His lack of self-esteem upset us most.

汉语中这一类动词包括:爱、喜欢、羡慕、感激、遗憾、讨厌、担心、怕、吓等。

例句:

他讨厌这地方的风沙。

非常感激你给我的帮助。

他爱上了一个姑娘。

怕他太累,所以叫人去帮忙。

快把试验成功的消息广播一下,叫大家喜欢。

3.认知类

顾名思义,认知心理过程是描述“认为”、“知晓”、“明白”等一类认知状态的。例如:

No one can guess his feeling.

其中No one是感知者,his feeling是现象成分,guess就是认知性过程成分。再如:

But the dead quiet puzzles us beyond the words.

No one would choose such a house.

此类词还有:consider, assure, suppose, realize, fathom, follow, learn,acquire等。汉语的情况类似,例如:

他是怎么想的,我心里全明白。

这件事非常复杂,而且一点儿线索也没有, 叫人很难猜测。

你做这件事,有点欠考虑。

(三)小句的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简言之,就是表“是”或“属有”关系的过程。它也有三个小类,即内包型、环境型、属有型。Halliday (1994)用下表表示:

表3-3 小句的关系过程

在英语中,体现关系过程的常见事件词是be类动词(如feel, become, turn,appear等),它是一个典型的关系过程成分。下面拟按类分述。

1.内包型

(1)归属式

在归属式关系过程中,某些品质特性被赋予或归属到某一实体上,这种品质特性就叫属性,而实体就是载体,如:

表3-4 内包类关系过程

这一过程的构成为:载体+关系过程+属性。这里的动词体现载体和属性之间的过程关系,“属性”为“载体”所有。在英语中一般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成分充当。根据内包型归属式的这一意义,发现汉语也有类似的关系小句。

例句:

他的面孔黝黑,鼻子、嘴巴的线条都很粗犷。

那是多么荒唐啊!

那小孩生得虎头虎脑!

节日的天安门显得更加壮丽。

(2)识别式

在这一关系中,一个实体被用来认同或识别另一个,如“X被a认同/识别”或“ a是用来界定X的认同/识别体”。这里X成分叫做被识别者,而a成分叫做识别者。下面是汤普森(Thompson 1996)的具体分析:

表3-5 识别式关系过程

此类汉语的例子如:

交通信号灯,绿色表示通行,红色表示停止。

感激之情,难以表达。

这三个人物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

2.环境型

环境型的两个谓项之间有时间、地点、方式、原因、伴随、角色、事件或角度等关系。它们也分归属和识别两种方式。在英语中,归属又可进一步分为环境做属性与环境做过程两个次类;识别式亦可分为环境做参加者和做过程两个次类。

(1)归属式

当环境做属性时,事件词通常由be动词担任;而环境做过程时,以concern,last, weigh, cost等动词常见。

表3-6 归属式关系过程

汉语的实例如:

这是在迷惘的梦中,还是在死亡的门前?

这座大坝长一百零五米,高三十八米,底宽十二米,顶宽二米。

这头猪重一百二十千克。

这幢大楼高一百五十米。

买这辆汽车花了十万元。

(2)识别式

这一类也分两个次类,一是环境做参加者(如tomorrow is the next) ,一是环境做过程(如the fair takes up the whole day) 。

鉴于前一类的参加者通常都有两个环境成分,两者的关系是对等的,故英语仍多用be动词;汉语则相应用“是”。

这五天是多么难熬的日子!

当然也可不用动词:

明天星期三。

3.属有型

据Halliday (1994) ,属有型的关系小句表示两个谓项之间具有所属关系:其中一实体拥有另一个实体,如the piano is Peter's中的Peter's与piano,以及Peter has/owns a piano和the piano belongs to Peter中的has与belongs to所起的作用就是属有型。

汉语例子:

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

屋里有十来个来人。

我有《鲁迅全集》。

胜利终属于我们。

(四)小句的行为过程

行为过程是典型的人类生理和心理行为过程,如呼吸、咳嗽、呕吐、哭泣、微笑、做梦等。在六种过程中,这一类的自身特征最不突出,既像物质过程,又像心理过程,可以视为从物质过程到心理过程这一连续体的中间过渡。在行为小句中,发出行为的参加者叫做行为者(Behaver) ,是有意识的生物/存在物。该过程的无标记时态是现在中的现在,即进行时,如:You're joking!但也有无标记的简单现在时,如非习惯性行为:Why do you cry?不过Why are you crying?也常见,两者的区别并不大,故而又与心理过程相近。下面是Halliday (1994)列举的有关特征。

1.体现为行为形式的意识过程,如look, watch, stare, think, listen, worry,drearm

2.作为行为的言语过程,如:chatter, grumble, talk

3.表现人们意识状态的生理过程,如:cry, laugh, smile, frown, sigh, snarl,whine

4.其他生理过程,如:breathe, cough, faint, shit, yawn, sleep

5.身体姿态或娱乐,如:sing, dance, lie (down) , sit (up, down)

汉语中的同类词汇有:

1.近于心理过程的汉语动词:以为,望等。

例句:

这部电影我以为很有教育意义。

望准时到会。

2.近于言语过程的汉语词汇:

汉语中这类动词有:演讲,训话,讲话,谈话,说话,出言,开言,开口,开腔,张嘴,发号施令,说长道短,说三道四等,窃窃私语。

例句:

现在主席台上是谁在讲?(行为)

他正在宣布毕业生名单。(言语)

3.表现意识形态及其他生理过程的汉语动词:笑,啼,哭,流.泪,叹气等。

例句:

不知她想起了什么,突然又嘻嘻笑了。

4.近于物质过程的:唱,哼,躺,跳舞,趴,扑,歪,靠,站等。

(五)小句的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是关于言谈的,如what did you say? —I said it's noisy in here.这里的“言谈”是广义的,如one report says a man was seen running from the house soon after the shooting, the notice tell us you to keep quiet.

根据Halliday (1994)的观点,言语过程有如下显著特征:①参加者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不是;②均需带有投射性成分;③除“言语者”外,还带有接受者,言语内容或对象等其他参加者。从直接表示言语过程的角度,汉语中有类似的此类动词,如:告诉、告知、报告、通知、明示、晓示、告喻、禀告、奉告、转告、转达、传言、讲、语、报等。

(六)小句的存在过程

存在过程所体现的是某些事物的存在或发生,如英语中典型的存在关系句:Maybe there is some other darker pattern.There was a little guinea-pig. There seems to be a problem. Has there been a phone call?

英语除be动词外,其他任何位于there后表存在或发生的动词均有作为存在意义的选择的可能,如have, exist, remain, arise, occur, come about, happen, take place等,不过它们都具有be动词的意义。如:Then there arose one of those odd situations that no one ever predicts.

概言之,语言的及物性语法系统使得人们用以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属于认知内容范畴的经验意义的表达成为可能,因为它提供了这一意义所必然涉及的“过程”、“参加者”和“环境”诸选项。

二、语气(包括情态、评价)系统与人际意义

人们使用语言总是为了相互间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言者自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交际角色:是扮演言语活动中的发起人,还是响应者?如果是担当发起人的角色,则又必须选择是扮演“给予”的角色,还是“索取”的身份。另一方面,为了使得交际能够发生,就必须要有可交流的东西:信息,或货物和劳务。

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无论是怎样不断地变换交际角色,但主要的角色只有“给予”和“索取”;交往中所交换的,要么是货物和劳务,要么是信息。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如用陈述句来给予信息,也可以用语言,如用疑问句来表达对信息的索取。如果把两个交际角色和两种交换物组合起来,便构成四个言语功能。如下表所示:

表3-7 言语功能

而对言语角色和交流物类别的选择是由语言语法系统中小句的语气与剩余成分来担纲的。

按照功能语法,在英语中,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之所以把小句中的这两个部分单独挑出来,是因为这一结构在小句的交换功能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陈述小句中,主语出现在限定成分之前时表示小句是提供信息(如She is my new secretary.) ,而限定成分先出现于主语时则表示疑问(如Is she your new secretary?) 。不过,在汉语中,小句在结构上却一般没有这样的词序上的差别来体现语气功能上的不同。

小句的其他部分,在语气分析中叫做剩余成分。充当这一部分的就是小句里除去语气部分的所有余项,如谓体、补语和状语等。谓体指动词词组中除了限定成分以外的部分。例如,在He has been working hard一句中,动词词组是has been working,其中has是限定成分,been working是谓体。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动词,如He worked hard,则这个动词(worked)是限定成分和谓体的复合。但对于动词be和have,通常只把它们当作限定成分。例如下表。

表3-8 小句的语气分析

英语中的状语可以根据它们表达的不同意义分为三类:①环境状语,②连接状语,③情态状语。环境状语属于经验功能部分,情态状语属于人际功能部分,而连接状语则属于语篇功能部分。情态状语又可根据语义的不同细分为两类:评论状语和语气状语。

就言语角色、交换物类别与语气的关系,一般地说,言语角色里的发起人与响应者的区别,表现在结构上,对应于小句里的完整句和省略句;而给予与索取的不同,在结构的层面,又基本与陈述句和命令句对应;而信息与货物和劳务的对立,反映在语气上,又大体是主句与次句的差异。当然这只是大体、常规意义上的对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比如说,并非所有的陈述句就一定表示提供信息。但是,通常上,小句的前述四种语气功能是对应于四种句式的,即:

图3-1 语气功能与句式

虽然在言语交往活动中,无论涉及的是信息,还是物品与服务,都必然涉及“归—度”的问题,即肯定与否定,是与不是等,但言语交往过程中绝非是泾渭分明的肯定与否定。通过情态系统下的情态化与意态化子系统,人们就可以表达对所谈论内容的不同把握性。换言之,诚如黄国文(2001)所言:当交换的东西是消息时,情态指的是从可能性或经常性角度看这个消息的可靠性如何;如果所交换的东西是货物和劳务,情态指的是讲话人对交际最终的成功性的自信程度。在“命令”中,这关系到发话者对实施某一行为的“倾向”或“意愿”程度。为了区分因交换物不同所涉及的情态意义,可把情态分为“情态化”(指涉消息)和“意态化”(涉及货物和劳务)两类,然后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分为两小类,如:

图3-2 情态的种类

在以语言为媒介的社会交往中,尽管语气和情态系统是直接为人际功能/意义服务的,是体现人际功能的典型语言成分,但是并非唯一的手段。另一种重要的形式,根据Martin (2003)是语言的评价系统。概言之,评价是一种表达言说者对所谈论的事物和人物的态度的语言资源。

交际者对所谈论内容的态度,根据Martin (2003)如果系表达言者的喜怒哀乐,则称做“情感”;如果是对人物做出好恶判断,则为“判断”;如果是对事物的价值做出评估,就称为“赏识”。不仅如此,无论是对上述哪种情形的主观感情流露,都有个程度大小的问题,在评价系统中,反映这一变量因素的叫“阐发”。对所谈内容的判断,既可以是出自言者自己之口,也可以是假第三者之言,因此“起源”是评价系统里的另一要素。这样,关于评价系统,Martin (2003)图示如下:

图3-3 评价系统

诚如彭宣维(2000)所言,体现人际功能/意义的语气、情态意义在词汇的层面(除了词汇层面,还表现在词组/短语层,如主语和语气成分;小句层,如疑问、陈述、祈使和感叹四种基本语气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①情态助动词(英语)或能愿动词(汉语);②语气附加语;③评论附加语;④带感情色彩的名词(包括呼语)、实义动词和形容词(如主观形容词)。由于前三项已分别在前述的情态系统及其情态化与意态化子系统里得到了说明,而利用评价系统资源实现对人际意义的表达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层面,所以下面我们着重考察下英汉语里带感情色彩的名词和实义动词与形容词对人际意义的体现情形。

(一)英汉语的情态实义动词

如我们通常说的walk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strut就是带贬义的,意为“趾高气扬地走”,而stride在一定的语境下却是褒义的,为“大步流星地走”、“健步而走”。如She was striding along in an attractive way that won much attention.其他如swindle, libel, rustle等通常是含贬义的,而husband, rescue, praise等常常是褒义。在汉语里,“蜕化”、“拖欠”、“屈服”、“媚笑”等词却是贬义的;“搭救”、“拼搏”、“弘扬”、“关怀”则是褒义的。

(二)英汉语的情态名词

无论是哪种语言都包含大量带褒贬感情意义的名词,英语如aptitude, honesty,charity, hero, audacity, bravery等等都是褒义的,而tedium, monotony, apathy,avarice, malice, impertinence, vanity, coward等等则是贬义性的。这译类词汇在汉语中也不少,如:“栋梁”、“捷报”、“节操”、“宏愿”、“洪福”、“红颜”、“杰作”等都是褒义的;“阶下囚”、“娘娘腔”、“糊涂虫”、“狐群狗党”、“后门”、“花花公子”、“花招”、“花瓶(讽刺爱打扮贪虚荣的人)”、“花腔(指花言巧语耍滑头)”,则是贬义的。

(三)英汉语的情态形容词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这类词汇的数量无疑都不在少数。常见的这一类英语词汇如:loveable, adorable, enchanting, hateful, fabulous, sinister, cunning等。汉语如:美丽、优美、华丽、秀气、雅致、洋气、豪华、好、优、佳等。

总之,使用语言是为了交往,包括情态和评价在内的语气系统则是使交往成为可能的语法资源。因此通过对前述语言的语气、情态和评价系统的描述,我们应当了然:正是语言在构造上的上述特征,使得人们使用语言所要表达的人际意义,或者说所要发挥的人际功能成为可能。用Eggins (1994)的话说:“当我们发问语言如何在结构上呈现才能担负人们交往的需要时,回答是(主要)依赖于(语言的)语气和情态系统。”不过,在今天看来,随着人们对语言评价系统的认识,应当在这句话里的“语气和情态系统”部分,加进“评价系统”——与“语气和情态系统”

同等重要的、体现人际意义的语法资源,方更为全面与完整。

三、主位系统与语篇意义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一方面用于彼此的交往——这一功能是由小句的语气系统(包括情态和评价)来体现;另一方面表达对客观世界的“经验”——由小句的及物性系统表达。同时,实际的语言应用是以话语或语篇的形式表现的,这样, 自然地,语言要具有交际的功能,除了必须具备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及其体现之的语气系统和及物性系统外,还必须拥有把体现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即用小句的语气和及物性系统分别表达的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语篇功能和相应地体现与表达这一功能的语法系统。这一系统,在小句的层面就是主位系统,在小句之间就是各种衔接关系。

根据功能语法,小句的主位系统有主位和述位两部分组成,主位和述位一起构成一则信息(message) 。在形式上,主位即是位于小句的起首成分;在功能上,它是话题的起点,也自然是关注的焦点。而述位则是小句起首成分之后的部分,是话语的落脚之处。

例句:

Government and/or the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systems would be a strong advantage.

For centuries, yellow canaries have been used to ‘test’ the air in mining.

其中的斜体部分Government and /or the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systems, For centuries分别为上述两句的主位,余下成分皆为述位。汉语的例子如:

会场是乱得不能再乱,大家都在交头接耳地说话。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其中的下划线部分就是相应小句的主位。

通过对主位系统里主位和述位的选择与操纵就可以对句中信息的不同部分予以突出或强调。据说,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湘军“屡战屡败”,但曾国藩在呈报给朝廷的奏折中,其措辞为“屡败屡战”,通过这样对信息焦点的调整,虽然基本的命题意义没有什么改变,但却将前者的贬义的“无能”,变为了后者带有褒义的“不屈不挠”。在英语中,通过使用被动态,即把及物性分析中的“目标”用做主位/主语,就把信息的焦点由原先的“动作者”换成为了“目标”。当然,对小句各个成分所做的不同的主、述位选择一般并不因此改变其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对此Bell (1991)以The dog bit the man一句的不同形式,运用包括“断言主位”、“主位性对等”、“强势主位结构/分裂句”、和“前移”等主位化手段做了富有说服力的说明。下面我们转述Bell的例子,了解下英语语言的常见主位化手段。

(1) The dog bit the man.

(2) The dog bit the man, it did.

(3) The one that hit the man was the dog.

(4) It was the dog that bit the man.

(5) The one that bit the man was the dog, it was.

(6) It was the dog that bit the man, it did.

(7) The man was bitten by the dog.

(8) The man was bitten by the dog, he was.

(9) The one that was bitten by the dog was the man.

(10) It was the man that was bitten by the dog.

(11) The one that was bitten by the dog was the man, it was.

(12) It was the man that was bitten by the dog, it was.

从主位选择的角度看,除了(1)是“自然”的外,余皆具有“标志性”(Marked)特征。 (2)使用了主位性对等; (3)通过选择“假分裂句” (pseudocleft) ,运用了断言主位; (4)同样使用了断言主位,但实现的方式是“分裂句”; (5)则综合了主位性对等和断言主位手段,其中在实现断言主位的选项中,用的是“假分裂句”; (6)的手段与(5)相同,只是用的是“分裂句”; (7)使用的是“标志”主位,即将原不在句首的部分“前移”至此; (8)则是“主位性对等”和“前移”合用; (9)是综合运用“前移”、“断言主位”和“假分裂句”; (10)除了用的是“假裂句”外,其他手段与(9)同; (11)则运用了“前移”、“断言主位”和“主位性对等”三种方式,其中对“主位性对等”的使用则通过的是“假分裂句”; (12)除了用的是“分裂句”这点不同与(11)外,其余手段相同。

根据彭宣维(2000: 25—26) ,汉语也同样运用前迷诸如“断言主位”、“主位性对等”和“前移”等主位化手段,对小句的信息予以编码。

例句:

西藏,我没有到过。(前移)

登高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主位性对等)

一切在一般人看来应该对孩子隐讳的事情,母亲早已从让我认识了它。(强势主位结构)

虽然,以上不同主位结构的小句在基本意义(概念和人际)上保持不变,但对信息强调的部分自然不同,话题的落点自然相异,而这毫无疑问反映出言者对包括交际对象的知识、兴趣、交际的目的和效果等在内的情景因素通盘考虑的结果——选择哪部分信息做主位自然一方面取决于言者自己的交际目的——突出什么;另一方面是对交际对象的知识、兴趣估量的结果。只有在考虑这些因素基础上对小句的信息组织才能使得联句成篇的语篇具有连贯性,使得使用语言所要表达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有效地传递出去,实现交际的目的。所以,对语言小句主位系统的娴熟操纵既是辅助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言者生成与情境相一致的语篇,实现语篇连贯性的不二法门。有鉴于此,Eggins (1994)指出:主位系统是因应交际目的和内容、从基于提高交际效果的考虑而如何在小句的层面组织信息的系统。诸如主位等语篇手段的选择,虽然并不会在概念或人际意义的维度上给语篇添加什么新内容,但是它对语篇的连贯却至关重要:正是在语篇的建构过程中通过对主位娴熟使用才使得语篇“有机连接、具有意义”。

语篇显然不是言语的任意堆积,如要成为语篇,必须要有“语篇性”。为此,它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裁样式,必须属于某一固有的体裁或语篇类型,具有一定的语篇结构,即对“主位系统”,如主位化所提供选项的某种选择和内部的连贯。

如果说对语言里的主位语法资源——各种主位化手段的使用是旨在实现对小句内部各部分的有机联结的话,那么要实现各个小句之间的逻辑联结则必须依赖于连贯系统。在英语中,据Bell (1991/2001) ,这一系统包括如下要素:

图3-4 语言的连贯系统

总之,主位和连贯是实现语言的语篇功能的极其重要的语法资源与手段(在口语的层面,还表现在对各种语音资源如音调等的操纵和选择),而语篇功能又是关乎语言的概念和人际意义能否传递与表述的保证,正是依赖于对体现语篇功能的主位和连贯资源的精心选择与使用,才使得一个个小句通过及物性和语气等系统所表达的概念和人际意义有机地组织成一个具有连贯性的整体的语篇——实际的、具有交际价值的语言使用形式(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