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沟通

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沟通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衡量护患关系的好坏,不仅看护士与所负责的患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而且要评估护士与患者群体之间的关系。反之,紧张的护患关系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导致情绪恶化,严重影响治疗和康复。(四)护患关系沟通贯穿于护理程序中护士与患者的关系,从患者住院到出院,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护患关系沟通也就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中。此阶段是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最重要的阶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沟通_护患沟通技巧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是指护士与患者通过特定的护理与被护理而形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与关键。

(一)护患关系的特征

1.工作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士职业的要求,护士与患者的交往是一种职业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整体护理模式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更是护士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不管护士是否愿意或患者的年龄、身份、职业、素质如何,护士都应努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2.信任关系 所谓信任关系就是护患之间相互尊重、设身处地和彼此信赖。信任关系是护士完成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但护患之间应避免情感的过度卷入,以免影响护理工作的效益。

3.群群关系 所谓群群关系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衡量护患关系的好坏,不仅看护士与所负责的患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而且要评估护士与患者群体之间的关系。护士群体中任一个对患者的态度、责任心等,都会影响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整体感受和评价。因此,要求护士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并真诚的给予帮助。

4.治疗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患者来自环境、诊疗过程及疾病本身的压力,有助于治疗和加速疾病的康复进程。反之,紧张的护患关系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导致情绪恶化,严重影响治疗和康复。

(二)建立护患关系的条件

护患关系的建立过程,是一系列活动的组合。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下列条件与因素。

1.情感的投入 在人与人的交往互动过程中,总有彼此间情感的投入,护患关系的建立也不例外。因为只有情感的投入,才会有爱心和亲切感的建立,它是建立和维持彼此间良好治疗性关系的基础。因此,护士在护患关系建立过程中,必须妥善地运用个人的沟通、表达技巧,尤其是非言语性的表达,并随时注意自己对患者,以及患者对自己的反应,以防止与患者间有过分认同或保持得太过疏远的情形。

2.接纳性的态度 不问患者的出身、诊断或地位,护士对患者的态度是相同的。能接受对方的个别差异,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也能尊重对方的独特性,包括对方的长处及解决问题的潜能。护士对患者的症状做客观的评估,而不对患者的行为作道德性批判。因此,当患者出现不恰当行为时,护士应教导患者符合现实的需求或对患者的行为设定限度或范围,而不是拒绝或排斥患者。此外,护士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适时地指导患者如何表达他的情绪。

3.合理的客观性 护士在护患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能以客观的态度评估患者。个人的情绪、嗜好与期望都会影响他对周围事物的感受以及对各类信息的接收与理解。因此,维持合理的客观性,妥善地运用同情心是护患关系建立的必要条件。

4.坦诚的态度 在护患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护士必须遵从专业的道德规范,能坦诚地面对自己和患者。也就是说,护士除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外,还要能表现其自然而开放的自我,真心诚意地对待患者,并能恰当地显示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当患者的问题与个人过去经验相类似时,护士能与患者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彼此印证尝试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当护士面对的问题因个人因素无法克服时,也不介意借助其他护士的帮助。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护患关系模式是医学模式在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体现。1976年,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提出了3种医患关系模式,这种模式同样也适用于护患关系。

1.“主动-被动”型(纯护理型) 这种模式是把患者置于被动地位,护士处于主动的主导地位的一种模式。护患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事实上患者丧失了表达意愿和主动行为的可能性,在这种模式下,患者就好像是不能自助的婴幼儿,护士则如同他们的父母。此种模式适用于新生儿、全身麻醉、昏迷、休克等患者。

2.“指导-合作”型(指引型) 这是一种一方指导,另一方有限度地合作的过渡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护士是主角,患者是配角。护士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方面的帮助指导,包括常规指导、随时指导、情感指导。这一模式特征是告诉患者做什么。适用于清醒的急性、较严重患者。

3.“共同参与”型(自护型) 这是一种以平等关系为基础的护患关系,护患双方具有相等的主动性,彼此都具有促使健康恢复的共同愿望,共同协商治疗疾病的方案和措施。其作用特点:①双方有同等的权利;②彼此相互需要;③从事双方都满意的某些活动。护士应偏重于从科学理论上来指导、安排患者的抗病措施,包括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的改变与调整。目的在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即帮助患者自护。适用于慢性病、轻病或恢复期患者。

从上述3种基本模式中可以看出,护士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护士对患者的主导或“控制”地位逐渐削减,患者在自己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加大,因此,要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进疾病的康复。

(四)护患关系沟通贯穿于护理程序中

护士与患者的关系,从患者住院到出院,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护患关系沟通也就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中。

1.护理评估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收集,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与身体评估,获得主观与客观资料,然后书写完成护理病历。在评估阶段,沟通的模式包括面谈和病史采集、身体评估、观察患者的身体语言、收集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确认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及需求。

同时,由于患者刚入院,护士与患者是陌生的,在这一阶段也是彼此建立信任与了解的阶段。护士应当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介绍医院的结构与设施及各项规章制度,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

2.护理诊断 护士在了解患者健康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健康需求以及健康问题的轻重缓急,并对所有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排序,同时与其他护士、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患者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

3.护理计划 护士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与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确定护理措施,写好书面记录,并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工作信息交流,保证各班人员能准确地执行护理计划。

4.护理实施 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措施。此阶段是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最重要的阶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护士需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护理,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士应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措施,经常查房与患者进行沟通,正确、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5.护理评价 护士需经常通过交谈、观察、身体评估等了解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情况以及患者的自我保健等,以评估护理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