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汉大墓首次发现竹箱子

西汉大墓首次发现竹箱子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家称,这是陕西关中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竹笥。在西汉,普通百姓家里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摆设,这件大型漆器的出现也印证了墓主人身份的不凡。首次发现竹片编成的箱子除了精美的漆箱外,在耳室内紧挨漆箱的还有11组有规律排列的椭圆状物,即竹笥。据介绍,北方天气干燥,这11组竹笥能得以保存十分不易,在同地区墓葬中是首次发现。目前,现场文物发掘已经暂停,M1古墓进入文物就地保护状态。下一步,将对漆器、竹笥作整体提取。
西汉大墓首次发现竹箱子_蝶变:纪念三秦都市报创刊20周年:全3 册

刊于2011年4月10日

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优秀新闻奖三等奖

两千年前的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地,已经发掘的十几座古墓均遭盗劫,幸运躲过盗墓贼的唯一一座大墓神秘的墓门即将开启!这座古墓是否完整封存?墓主人究竟是谁?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西汉文化?昨日,考古人员打开了编号为M1大墓的耳室,令人惊奇的是,耳室陪葬品中并无常见的陶器,只有一件漆器和11组竹笥(音:si)。专家称,这是陕西关中首次发现保存完整的竹笥。

精美漆箱印证墓主身份不凡

上午9时许,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专家正在自上而下小心翼翼地清理耳室的封门砖。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2000多年前的封门砖色泽如新。据专家介绍,汉砖通常用黄土烧制而成可保存千年,采用干砌方式,不需泥浆。“这些汉代的封门砖本身也是文物,专家已经提前给每块砖编上了号码。”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介绍,考古专家先了解砖体材料和封堵方法,进行绘图照相,最后再自上而下清理出来。

9时40分,随着封门砖上部清理完毕,耳室逐渐开启,露出平整的券顶,通过内窥镜进入耳室探测发现,耳室大约深2.4米、宽1.3米、高1.5米。靠近室门是一个花纹精美的漆箱,长约60多厘米、宽30至40厘米。表面彩绘着复杂而精美的图案。在西汉,普通百姓家里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摆设,这件大型漆器的出现也印证了墓主人身份的不凡。

六千年前古人已会用漆

“漆箱木胎已经腐朽,但形状保存基本完整,四个角上各有一个泡钉,残留漆皮色彩鲜艳。”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仲立介绍,整个耳室的文物呈现原地、原物、原状,保存良好,远超过先期的预想。但这些文物均属于有机质,处理起来难度很大。

考古专家说,关中漆器的发掘很难有完整的,据说只有秦公一号墓的木胎髹漆猪和秦东陵的八年造漆木高足豆完整出土,这与这里土壤含碱量大有关,此外与这里气候多变有关,关中湿度最大也有80%,但时旱时湿,是墓室保留之大忌,有此一说:“干千年,湿千年,不干不湿一百年”。如果完整,其文化价值不菲,当年的长安毕竟是都城,当年漆器价值最高者多会聚于此,漆器形制大小,精致程度,漆画内容等值得解读。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漆的国家。据古文献记载,我国最早使用漆器的时限可以推溯到虞舜、夏禹时期,而迄今发现最早的漆器是距今六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的木碗。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

首次发现竹片编成的箱子

除了精美的漆箱外,在耳室内紧挨漆箱的还有11组有规律排列的椭圆状物,即竹笥。竹笥是古代一种竹制盛器,圆形称为“竹箪(音:dan)”,方形称为“竹笥”,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后汉书·逸民传·戴良》:“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輒便许嫁,痙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这些用竹片编成的箱子,当年称作“竹笥”。1972年出土在长沙的马王堆汉墓中,由于墓葬良好的保护措施,这些竹笥就像新做成的一样。竹笥中存放着衣物、帛书、竹简,还有供墓主人死后享用的食物。此后箱子的材质和造型逐渐更新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是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可以储存衣物、文具、化妆品、还有食物。“竹笥里可能会有食物、药材这些东西。”考古专家表示,在陕西关中地区,由于自然环境限制,从未发现过保存如此完整的古代竹笥,里面疑有食物,有一组清晰可辨为动物骨头。据介绍,北方天气干燥,这11组竹笥能得以保存十分不易,在同地区墓葬中是首次发现。由于有机质物品极易腐烂,发掘人员将采取谨慎态度,在充分加固保护后,再提取这些珍贵文物,让它们重见天日。

专家闭门商讨保护方案

上午10时许,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对耳室内部再次进行了探查,采集更多的信息,为制定文物保护方案提供依据。同时,用专门配置的化学药剂对文物进行保湿加固处理。

在初步探明耳室内所储藏物品后,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马上在现场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因为新发现了竹制容器,所以要重新调整预案。”焦南峰说,北方天气干燥,竹制物品无法长时间保存,墓葬内很少发现竹制容器,因此,要重新采取单独的保存措施。

经过研究,考古人员决定采用封闭式保护的方案,首先用塑料布对墓室门进行封闭,同时,一位考古专家进入墓室内,考察内部的温度湿度和漆器的腐朽程度,然后配制专门的药品进行处理。“这是一种化学高分子材料的药水,主要是起到保湿、加固的作用,因为几千年前的东西,吹一口气就有可能完全把它损坏掉,所以现在定型是最主要的工作。”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部长赵西晨告诉记者,在喷洒药水过后,工作人员马上就将这个耳室的门用塑料膜盖起来,尽量让墓室内的空气与墓室门开启之前保持一致,这也更有利于文物的保护。

发掘暂停 紧急保护文物

考古现场负责人丁岩表示,考古提供的是实证文物,相对于文字记载可能经选择和删减的缺陷,用实物还原距离真实历史最近。所以为更好保护文物,室门用塑料布替代封门砖暂时关闭。“我们无法掌握古代的材质、工艺以及环境,所以必须停止发掘,及时进行现场保护,最大程度地提取原始数据。”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部长赵西晨表示,此次发现的这件漆器非常漂亮,99%的形制都保存得很好,但事实上很脆弱,或许轻轻一碰,就化成一堆灰。

目前,现场文物发掘已经暂停,M1古墓进入文物就地保护状态。下一步,将对漆器、竹笥作整体提取。至于原定于4月10日的主墓室发掘何时进行,考古现场负责人丁岩说,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和文物的保护状况来看,打开主墓室的计划可能有变化,对于主墓室的开启时间暂时还给不出一个很确切的预测,只能说将耳室发掘到的文物进行充分的保护、提取以及保存,达到他们满意的效果,才会进行下一步打开主墓室的工作。

本报记者 赵争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