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的含义及危害

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的含义及危害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③割裂信息,即根据个人偏好断章取义,有选择性的取舍发布信息,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和相关性。本质仍然是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的调控权来改变或抑制公共信息资源的流动方向和范围,继续保持公共信息资源的稀缺状态和高度集中状态,牟取个人或小团体私利。职务上的信息优势可以直接转换成部门及个人的现实利益,公共信息资源的商品化成为公共部门寻租的隐蔽形式,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根除。
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的含义及危害_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

(一)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的含义及危害

与在公共服务中扩大私人资本、引进市场机制的私有化运动所不同是,公共信息资源的商品化是一种非生产性手段获取利益的寻租活动,即某些个人或团体,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信息资源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为个人或团体谋取私利,使产权的公共性质发生完全或部分质变的社会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违章查询、考试成绩查询、银行余款查询、机场航班查询……越来越多的公共信息成了某些行政机关和垄断企业的收费项目,成为牟利工具”[41],信息领域出现的“公有私化”、“公有虚化”以及“公有私用”等都是其存在形式。同时,信息不作为也成为牟取私利的新型工具,如“非典”期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和政治前途,采取瞒报疫情的办法以及发生在各地的矿难事件、食物中毒案件、假奶粉事件和其他安全事故等,往往是经新闻媒体揭露后才真相大白。可见,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商品化现象既与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倡导的公共物品的多元化管理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也缺乏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合法性,有人将其通俗地称为“信息腐败”或“信息寻租”。

形形色色的腐败寻租活动早已有之,但公共信息资源的商品化还是一种新的寻租现象,与其他有形资源的寻租所不同的是,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的表现更具隐蔽性,是更加复杂的欺骗形式,往往以合法的形式掩盖了商品化的真相,更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简单地讲,主要包括:①封锁信息,即控制信息源,故意将本应公开的信息束之高阁屏蔽起来,人为造成更多“内幕消息”。在我国,政府信息不但对外实行严格封锁,甚至在内部不同政府部门间以及不同地区间的信息传播渠道也不断受阻。②延迟信息,即推迟拖延公共信息的发布时间、缩小信息传播范围,同时也包括了信息的超前获取。③割裂信息,即根据个人偏好断章取义,有选择性的取舍发布信息,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和相关性。④扭曲信息,指违背信息的真实性原则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凭空捏造。⑤捆绑信息,即利用信息资源需依附于一定载体的特点,通过与载体生产厂商的共谋如指定软件系统、数据库等形式,将公共信息资源的无偿获取与个别信息产品的销售紧密连接。⑥变相收费,并不是指信息查询利用过程中正当收缴的复印费、影印费等费用,而是指公职人员借行使职务行为的名义披露信息额外换取媒体或其他组织及个人的“信息费”、“采访费”。

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的主体和对象主要是政府官员和掌握在官员手中的公共信息资源如法规制度、决策指令等,其实现途径有两个:一是依托政府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绝对垄断来决定信息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度和范围;二是借助代理人、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利用所处的信息优势地位和信息处置权来解释、处理公共信息,使其朝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本质仍然是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的调控权来改变或抑制公共信息资源的流动方向和范围,继续保持公共信息资源的稀缺状态和高度集中状态,牟取个人或小团体私利。

公共信息资源不仅是搭建信息社会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基础,而且还具有较强的经济调控能力,可以成为获取个人利益的交易手段。2001年3月11日上午,杭州雷峰塔地宫发掘,各媒体记者纷至沓来。但绝大多数记者只能作“壁上观”,因为考古部门已将现场直播权卖给了当地的浙江影视文化频道,其他媒体的记者只得从电视实况转播中了解发掘进程。职务上的信息优势可以直接转换成部门及个人的现实利益,公共信息资源的商品化成为公共部门寻租的隐蔽形式,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根除。从高考成绩发布权的竞标到证券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的失真等大量的事实表明形形色色的信息侵吞已不是个别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1.造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低效,阻碍社会信息化进程

正如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陇德所指出的:“由于信息失真,给国家制定行为干预、患者医疗、经费投入、药物生产等相关政策造成很大困难。”公共信息资源的“公有私用”或“公有私化”行为名义上虽是公有,实际上是一种小团体私有,它既没有私人产权的效率,也不承担任何财产责任的微观所有权占有形式,既模糊了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也挫伤了人们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在降低信息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人为抑制了公共信息需求。

2.导致公共信息资源资产价值的流失和其他寻租活动的产生

信息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四大要素之一,对另外三种要素人才、能源、物资具有引导和控制以及支配其流向、流量和流速的能动作用。资产的价值只有通过流通才能够实现,私有化导致的信息封锁、信息割裂等不仅人为阻隔了公共信息资源的有序流动,造成公共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而且难以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保值增值,大量的公共信息流入私人手中,成为个别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3.增加政府运行成本,降低政府权威

公共信息资源尤其是政府提供的信息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社会和政治价值,一方面,公共信息资源的私有化必然会带来人们公共信息获取的不公平,造成公众对政府信任度的下降,使政府与社会之间正常的信息交流受到破坏。同时,“如果真实信息缺失,传闻就很有可能泛滥成灾”[42],私有化所导致的公共信息资源有效供给的不足还可以造成小道消息的流传,甚至恐慌心理的流行以及社会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垄断信息、掩盖信息以及虚假信息等会使政府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公共性,增加政府决策的风险,甚至会直接导致政府决策失误。

4.公共利益的损害

信息是活动开展的前提保障,大跃进时期的虚假浮夸教训以事实说明掩盖、隐瞒和篡改信息以及错误的信息等都会误导公众和各方行为,造成管理的混乱,既提高了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成本也增加了公众利用公共信息的开支,使公众和各类组织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金钱用于信息的甄别选择和加工。此外,内幕信息拥有者通过内部交易获取超额回报等私有化行为,其实质都是一种投机行为,不仅扭曲了公共信息的真实价值,侵犯了公共利益,人为造成公共信息资源的稀缺,也加剧了信息市场的不正当竞争

5.干扰市场

公共信息资源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产品,还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功能,对优化资源配置有导向作用,而高品质的信息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任何私人占有公共信息资源的动机都基于牟取个人利益的需要,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市场运作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就会因信息占有者的意图被随意加工修改,既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价格也不能客观报道市场需求,严重的甚至成为信息陷阱,干扰人们的市场判断,扰乱市场秩序。同时,公共信息的私人占有还会导致不平等竞争的加剧,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造成产权关系的混乱。如股票市场证券信息失真则在使股民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为操纵信息的券商牟取了暴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