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个体的主体表达

个体的主体表达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关系。周六的上午,按约到了他们的家,三房两厅120多平方米的房子。正对着进门处的是一间客房,如今是萧濛的父母暂时搬过来住着,为了照顾已有5个多月身孕的萧濛。女儿在上海结婚安家没多久,父母亲便从浙江老家搬到了上海,住在女儿此前的房子里。进门时,姜晖应铃开门,萧濛还在房间休息,丈人丈母娘则已经出去走走了。
个体的主体表达_家居营造:上海都市中产的自我表达实践

上文中,我们分析了被访者运用各种象征资源以展开对于家居的想象,所侧重的是个性、设计和时尚或是现代的家居体验和感受。接下来的三个案例是对于家居的实现所做的具体描绘:有过上山下乡和恢复高考的体验、四十多岁“下海”经商至今,经历了“人生多次浪潮”的马骁勇;三代同堂的上海人家(田野一家);外地来沪安家的年轻夫妇(姜晖、萧濛夫妇)。而与前面几个案例相比较,这三个案例共同体现的是:少了些资本,多了些奋斗;安家少了些“个性体现”和“唯美追求”的优雅,多了些实实在在的对人生阶段的证明、对个人努力成功的奖赏等成分。如果说对前面几个案例(乔亚莉的案例有些例外)来说,家居设计、装饰是个人已有身份的“自然体现”的话,那么,对这些案例而言,则是个人身份转换(进入中产)的物化见证。

案例一:马骁勇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访谈(我们在第四章第一节中具体描绘了访谈地点的场景)。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马告诉我,自己四十多岁“跳海”(作者注:被迫下海经商)创业,20世纪90年代(马也赶上了这个时期家居装潢的热潮)的时候“也赚了一些钱”。所以,1998年购买了位于闵行和徐汇交界的一套160多平方米的复式结构的房子,“装修得很好”。这套房子共有两层(在3—4层),楼上是两个卧室和一个书房,楼下的布局则在装修的时候做了修改,把原先的佣人房去掉,做成一个80多平方米的大客厅。马告诉我,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那个时候,我买房花了60多万,装修用了40万”。虽然“从外看就是公房,但是里面装修的是‘欧式’风格”。马进一步向我解释,房子的内部用的全部是贴面,看不到水泥。而一套窗帘,还有地毯都得1万多,一套厨房间的橱柜是3万多。家具的“整个色调是暗红色的樱桃木的”。按着马的描述,大客厅、实木的家具、色调、窗帘、地毯之类的家装配饰,共同打造出的是一个在他的朋友看来,“可以用来拍广告”的装修。所以,马对此很是有些自豪地告诉我,即使到现在,家里装修了将近10年了,但是现在来看也“一点都不落伍”。

案例二:三十多岁的田野,一家三口也有自己的房子,就在父母所居住的小区的旁边,但是平常多和父母住在一起。而父母当时购买的这套高层中的160多平米的大户型,也主要考虑到田野夫妻俩还有6岁多的孙女可以常来住。平常夫妻俩都在外资公司上班,也都挺忙的,已经退休的田野的父母就帮着照看孙女,接送幼儿园。与马骁勇的案例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田野一家三代既在一起又不在一起的安排。这当中反映了(现代)中产生活方式与中国传统家庭关系之间的某些张力,一方面,老人是资源(带孩子、做家务);另一方面,老人可能是经济负担(如果自己没有足够收入的话)或是自己私人生活的潜在“侵蚀者”。与此同时,一方面,中产生活方式强调了自由、个人的时空、核心家庭作为单元;另一方面,传统家庭关系提供了进入并维系中产阶层所需的社会资本(可转换为物质资本,或作为物质资本的补充)。

田野一家与父母住的是三室一厅两卫的房子。一进门,可以看到一个住户特意辟出的空间:在鞋架旁边有一个凹进去的地方,嵌在墙壁里的乳白色的矮柜子里供奉着一尊菩萨。过了玄关,就是连在一起的餐厅和客厅。客厅的一角摆放着一架钢琴,这是从两岁开始学钢琴的女儿用来练习的。餐厅靠墙的一面有着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十来条小金鱼游来游去。厨房与餐厅间是用两扇来回移动的磨砂玻璃门隔开。厨房间里用一米左右的墙一隔为二,透过玻璃门从餐厅可见的是厨具碗柜等,看不见的用墙隔开的里间则成了一个小小的储藏室,放着扫帚拖把之类的用品。在这个高一米左右的墙的上面,放着一个收音机。我问了田野,得知厨房间主要是母亲在用,而比较活跃、参加了社区合唱团的母亲,喜欢一边做饭一边听听收音机。

从客厅通往卧室的过道的转角处,放置着一个三层的透明酒柜,除了红酒、洋酒XO和国产的高档白酒如茅台之外,第二层中非常醒目的是三根象牙以及用象牙雕刻的物品,还有其他从旅游胜地买回的较特别的木雕作品等。如此醒目的、处于“交通要道”的陈列品置放,是为方便、充分利用空间,还是多少有些展示的成分?田野告诉我,这是父亲从尼日利亚工作期满回国的时候带回的。如今,父亲已经退休。父亲此前曾是某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术工程师,曾派送到中国香港、英国,后又派驻尼日利亚住了多年,而当时每年最多回国探亲两次。这也造成了母亲和父亲常年的分居两地。母亲在原上海某国企(现已合并改制)研究室工作,如今也已经退休。三间卧室,依次往里,分别是孩子的房间、父母的房间,田野夫妇则是在主卧。过道的另一侧是卫生间和更衣室。客厅和过道的墙壁上悬挂着很多的尺寸大小不一的照片:孩子的多幅照片,田野夫妻俩出国旅游的照片,还有摆放在客厅电视柜上的全家福的合影。视野和采光都非常好的大阳台上,除了洗衣机之外,还有两个鸟笼和几盆高大的绿色植物。田野的母亲在和我打过招呼后,就一直在阳台上忙碌着(晾晒衣服等)。田野告诉我,父亲这个时候(上午十点半左右)多半是去了社区的图书馆或是约了朋友打乒乓、网球。父母亲都办了离小区不远的世纪公园的年卡,常常会带孙女去那边玩耍。平时,相比较而言,太太上下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下班后多是太太陪着女儿练钢琴、讲故事,而田野因为工作的缘故,时常需要应酬,回家的时间也就不固定。

这是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关系。与父母居住在一起,也就等于有了一个“后盾”,不论是在生活起居还有孩子的照顾上,田野夫妇多了自己的时间。虽然,田野也从太太的角度表示,因为母亲的脾气“不太好”,所以能够和自己的母亲相处好,作为媳妇也是挺不容易的。

案例三:姜晖、萧濛夫妇俩都是从外地通过考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在上海相识,继而买房安家落户。周六的上午,按约到了他们的家,三房两厅120多平方米的房子。正对着进门处的是一间客房,如今是萧濛的父母暂时搬过来住着,为了照顾已有5个多月身孕的萧濛。女儿在上海结婚安家没多久,父母亲便从浙江老家搬到了上海,住在女儿此前的房子里。进门时,姜晖应铃开门,萧濛还在房间休息,丈人丈母娘则已经出去走走了。

三房两厅的空间格局:进门便是一个过道,正对着的是一个客房。再往前,右边是客厅和阳台,左边是餐厅和厨房。再往里是卫生间、书房和卧室。而正因为只有一个卫生间,所以在后来的访谈中,姜晖告诉我,与老人住在一起就会“有很多不便”。

三十来岁的姜晖、萧濛夫妇的家里,以红木质的家具为主调。这与此前入户的年轻夫妇家里的“简约”不同,多了些中国传统的元素。过道旁有一个类似屏风,既作为装饰又可分隔客厅餐厅的木质镂空的大架子,上面放着爱好收集石头的萧濛的父亲所搜集来的各式石头。萧濛告诉我,这上面的石头多是父亲从浙江的家里拿来的,而用来摆放每一个石头的木质底座也都是父亲亲手做的。因为有了这个爱好,到了上海后,父亲时常会去火车站、多伦路、城隍庙那里“挑石头”。进门后,木质镂空的大架子、木质的座椅以及挂在餐厅墙壁上的字画等,给人一种“书香门第”的感觉。在姜晖看来,“房子的主色是白,卧室有点粉。5年了,也不显旧。一进来,不会感觉是四十几岁(的人所居住)的房子,虽然有些老成,还是有些年轻的气息。把死板的东西搭配的不那么死板”。后来加入访谈的萧濛向我解释说:“我们装修的时候,尽量把以前的东西利用起来,是新旧整合起来的,结果效果还可以。我同事还是认可的。”而在姜晖看来,家里之所以会用“不那么年轻的”红木质家具,起因是在于书房里的“那张大书桌”,这是“我岳父送给他女儿的三十岁的生日礼物,原本打算全部不要原来的家具,弄得年轻些,但是她坚持要那张桌子。如果桌子不要的话,可能风格就全变了”。姜晖和萧濛把“比较私密”的卧室刷成了淡粉色。淡粉色的卧室,一下子与家里卧室外空间的氛围区别开来,显得温馨了许多。在我提出是否可以进去看看卧室的时候,姜晖欣然应允,而萧濛则显得有些勉强。曾去美国游学一年的萧濛,告诉我,在家装上,与丈夫发生最大意见分歧的是,是否要在卧室装电视。她坚持了“卧室肯定没有电视机”。姜晖在向我介绍家居格局的时候,特意指给我看,“我们的卫生间有点特别,我们做了两个洗脸池的,就像电影《史密斯夫妇》里那样,俩人可以一起洗脸,一起刷牙”。显然,对于姜晖、萧濛夫妇而言,好莱坞商业大片《史密斯夫妇》里的某个场景,成为他们打造自己的家居生活时的“灵感”来源。

与姜晖、萧濛夫妇从海外电影中获得家装设计的灵感相比,从事房产开放项目管理的吴有光对于家的想象则更为直接地受到媒体呈现内容的激发。吴有光和太太在考虑换房,各自倾向于市区和郊区的别墅。在吴有光办公地点的会议室里,他告诉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黑森林别墅”的介绍。

我比较喜欢“黑森林”,很人性化的设计,很好。一个平方要十来万吧,一共四五百个平方,是精装修的。线条时尚、简单、明快,用的是现代化的建材设备,电动窗,还有窗户感应器,下雨会自动关闭。整个楼层的布局也很好,房型设计也很好。室内装修我不喜欢奢华的,比较喜欢明快、简单,给人干净的感觉。

在有着具体的追求目标的中产生活方式中,包含着对想象的追求,而这想象本身又源自特定的象征体系,譬如媒体建构的内容。与此同时,对个体而言,它自身又形成一个表意的体系。由此,在接下来的一节中,我将分析拥有或期待拥有中产生活方式的都市人群,在安家过程中从选定家的位置、家的格局之后,又是如何使用或是摆放成为构成他们想象来源的各种媒体,以及在此过程中,家如何成为他们体验和感受中产生活的场所,即“中介化”场景的营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