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方法的介绍

研究方法的介绍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质化研究的优势也是在于,可以将“观察者置于现实世界之中的情境性活动”,获得实在的体验。选择的最主要的标准是个人购买了商品房、拥有社会学家所认定的中产阶层人士比较典型的职业,具体采用了职业、教育和收入三个指标[27]。也因此,具体而言,本书所选择的“中产阶层”的居民,定义为:从事白领或管理工作的、拥有自己的住房、年龄大约在30—60岁左右的上海常住居民。
研究方法的介绍_家居营造:上海都市中产的自我表达实践

社会科学的实地研究(social scientific field study)[26],虽然各门学科对它的称谓可能各不相同,但有一些公认的基本特征:对自然情境或场景进行的直接的、质性的观察(qualitative observation),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或深度访谈(约翰·洛夫兰德、戴维·A.斯诺、利昂·安德森、林恩·H.洛夫兰德,2009)。质化研究的优势也是在于,可以将“观察者置于现实世界之中的情境性活动”,获得实在的体验。同时,这也意味着“研究者是在事物的自然背景中展开研究,并试图根据人们对现象所赋予的意义来理解和解释现象”(邓津、林肯,2007)。这样的研究过程,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研究者与考察对象在具体的实践中的互动,另一方面也是指研究者在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多次往返互动。通过这样的多次互动,得以获得样本的选择,即访谈对象、生活体验等深入的、生动的“数据”来源,从而弥补了经由抽样而获得的统计意义上的抽象的数据分析所可能带来的不足。

1.田野考察的具体步骤和经验资料类别

采用这些研究方法,我展开了经验的考察。在其中,我试图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生态当中,以最小限度地影响自然生态的方式观察其呈现。这里所谓的观察,主要指三种资料搜集的手段:实地地看和听、深入访谈、搜集现有(文字、实物)资料。

本书所选择的访谈对象多是依赖人脉关系,采用“滚雪球”的方式且同时尽量扩大他们在居住区域(行政区和小区类型)、职业、年龄以及背景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性。选择的最主要的标准是个人购买了商品房、拥有社会学家所认定的中产阶层人士比较典型的职业,具体采用了职业、教育和收入三个指标[27]。也因此,具体而言,本书所选择的“中产阶层”的居民,定义为:从事白领或管理工作的、拥有自己的住房、年龄大约在30—60岁左右的上海常住居民。访谈对象往往是属于不同群体(clusters,groups)的人,不同群体之间在年龄、性别、经历背景上有较大差异。同时,每一群体内能够多次接触并入户的有3—5人,有些可能只有访谈的材料,以期可以获得不同群体、深中浅三个不同等级的资料矩阵。具体而言:深,是指有关某访谈对象的资料包括数次访谈、入户考察、对家人的访谈、对访谈对象及家庭活动的观察、所居住小区内部及周边的静态观察、对所在小区的居委或物业的访谈等;浅,是指有关访谈对象只有访谈资料和所居住小区内部和周边的静态观察;中,则是指有上述各类资料中至少一种或以上的类别。另外,在我的考察中,也包含了对房产开发商、房产中介以及业主所处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等的访谈(包括了解所展开的活动、管理的一些基本政策/措施、与居民的交往和联系等),这主要是为了能够对该小区做出面上的描述,并为理解访谈对象的生活和活动提供生态环境或场景。

2.展开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

我所展开的田野考察包括了在各个小区或是围绕小区所做的参与式观察,与被访者的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以及与相关知情人(informants),如房产开发商、房产中介、物业管理人员等的交谈。深度访谈包括存在于社会交流与半结构化访谈过程中的普通交谈和倾听,以发掘被访者或者资料提供者(informant)对于某一特定情境、话题或经历的观点和看法。而与相关知情人的交谈,即非正式的访谈,多是即兴、随意、聊天式的,通常是在具体场景下,为特定的物件、事件或个人所触发。这样的访谈通常没有事先预备好的结构,但首先它发生在整项研究所要考察的实体空间范围或社会空间范围内(比如小区内的公共活动区域、街道办事处的大厅、小区居民出行的娱乐/休闲/文化/购物场所、物业公司的办公楼/室等),因此受到研究主旨、意图、取向、设计所结构。同时,它又与正式访谈相互补充,填补正式访谈所遗漏的、澄清正式访谈中一些内容、充实对正式访谈的解读的信息;或者为正式访谈筛选访谈对象或场所。通常,这样的访谈不能够也不需要录音,甚至不能当面记录,但完成后,都尽量即时(当天)回忆并记录。而具体到参与式观察的内容,除了包括与小区住户或是物业服务人员的随机交谈,还包括在小区的业主活动中心的非正式交谈,以及小区内在室外小型的儿童游乐场、健身场与陌生人的交流等。也有部分时间,在小区附近的商业区购物,餐馆就餐或是进入房产中介问询,以收集对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其他场景的素材。较少的情况下,会获得允许与被访者一起在附近购物或是就餐,展开非正式的访谈。

在田野考察中,通常直接进入到高档住宅小区都会比较困难。譬如,访谈案例中,经一位熟识多年朋友的引荐得以认识居住在此类小区的居民,再由他介绍认识了另一位居住在同一小区的友人,而凑巧的是,这位同意接受访谈但拒绝入户的被访者,正是该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副主任。再经由这位副主任,得以认识该小区的物业经理以及该物业公司的总经理(该物业公司在这一社区板块负责多家物业管理)。物业经理介绍认识了另一位住户,而总经理则帮忙介绍了一路之隔的另一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接受访谈。不过,尽管有了多重的引荐,该小区的住户仍旧拒绝入户,只接受访谈。另外,因为与小区物业经理相识,才得以进入该小区内,拍摄一些照片,并且有机会进入几幢大楼下的接待大厅与物业公司员工交谈,了解一些该小区住户的信息。

3.访谈纲要

这项研究采用的是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而作为整体的访谈是研究者和被访者的共同产物(joint production)。换句话说,访谈的问题是事先准备好的(半结构的),具有开放性,只确定主要的问题和框架,起到引起话题的作用(可参见本章附录三:访谈纲要)。访谈通常是在被访者家中或是被访者的办公室、附近的咖啡馆等地方进行。访谈时,除单身之外,大多是夫妇同时接受访谈。还有一个案例,是一对母子接受访谈。也有少部分访谈对象,因为时间安排或是其他原因,没有接受面对面的访谈,而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接受了访谈。

在访谈过程中,对预先准备好的纲要,然后依据访谈对象的不同反应而有所侧重或调整。访谈纲要所关注的是,引导居民谈论其房屋购买所做决定的过程,即如何想到要购买、装修并住在现在的家,因此,访谈的基本特点是超出访谈纲要中的具体问题,与访谈对象“谈话”,在谈话中深入探讨纲要中涉及的议题。在这项研究中,访谈持续的单次时间从半小时到3小时不等,依赖于是否能够获得允许入户,并且得到对于整个家居布局的介绍等。通常入户后,提出要浏览家居布局等,都会获得被访者的允许,并且对于某些家居布置的细节等给予具体的介绍,同时绝大多数也会允许拍照。

访谈纲要包括四个部分:访谈对象的个人经历以及家庭构成等基本情况;家居环境的选择和营造过程中的主要考虑因素;媒体的使用和摆放以及评价;以及家庭或个人消费和休闲活动等,后三个部分都会追问访谈对象自我的解读以及身份的认同。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这样的访谈纲要只是提供一个问题的框架,一个提问的起点。在具体的访谈场景中,在积极听取并回应被访者的叙述的同时,我会依据他/她的反应而有意识地改进问题来澄清或是扩展回答,以期获得更为丰富的细节知识与事实之间的意义的关联,从而理解和解释被访者赋予访谈资料(话语)的意义(杨善华,2010;杨善华、孙飞宇,2010)。

4.资料整理

经由上述田野考察,我获得了三种不同的资料:①访谈文字稿;②观察记录;③实物(照片、访谈对象提供的有阐释潜力的物件等)。这些“原始资料”提供了一些活动或动态场景的具体描述,一些可以引用的、体现访谈对象自己的解读(感受或认知)等。因此,除静态的观察记录和面上的访谈外,也有结合具体活动的交谈、对具体活动及其过程的描述,从而使得上述三类资料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连接。同时,结合本书的研究目的,在访谈和考察中,我还特别关注各种媒介,报纸、期刊、书籍、电视、电脑/互联网、游戏机、手机、MP3、收音机等的拥有、坐落和使用以及围绕它们所展开的日常活动。

5.文本解读

参与式观察所获得的田野笔记,即所采集的“数据”多是基于非正式的谈话以及对于日常的观察。这些“自然”生成的素材也与在访谈中所获得的“数据”的有效性相互印证。在研究过程中,我对田野笔记的内容用不同主题加以分类。首先,这一系列的主题提供了对于“数据”的质化的呈现。其次,从访谈以及从媒体、市场推广、房产广告等搜集来的资料所进行的主题性的文本分析,为话语的范畴和内在结构提供了系统的理解。最后,通过对于文本(包括访谈文字稿、田野笔记、房地产广告和相关媒体报道等)的阅读与分析,这一过程在提供大致的“数据”主干的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探寻意义以及阐释情景化的效果(situated effects)。

本书最后试图要呈现的结果,正是基于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包括了自己的观察和反思,以及从收集来的“数据”中所呈现出的一些亮点的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