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体育奥运会视频

中国体育奥运会视频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加强体育事业的发展,由此,中国竞技体育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关概念的界定_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研究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崛起的内涵

“崛起”这样一个概念,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上以及各级领导人讲话中,例如,“中国崛起”、“和平崛起”。在古代汉语中,“崛”本义为高起,突起。《说文解字》中,将“崛”解释为“山短、高也”。张衡的《西京赋》有“神明崛其特起”这样的句子。现代汉语词典中,崛起是指山峰等突起、高起。在学术研究中,特别是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崛起有其独特的内涵。阎学通博士在《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专著中对“崛起”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崛起是指新兴大国实力与其他强国的差距迅速缩小,或超过其他强国。”[62]由此看来,它的含义与过去我们通常用的赶超差不多。不论是崛起还是赶超,显然就是要以一定的“加速度”,缩小与一些强国在某些方面的差距,超过与自己处于同一或相近发展水平的国家。[63]在《中国崛起及其战略》中,阎学通进一步阐述了崛起的概念。他进一步分析认为,崛起是指一个大国与其他大国的相对综合实力差距快速缩小或拉大,并对世界力量格局、国际秩序和国际行为准则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完成就是崛起的最终实现。[64]此界定基本上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并被学术界所接受。

在政治学中,通常认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如果没有长久的崛起机制(如制度、国际国内环境、资源禀赋等),即使一个国家崛起,也会很快走向没落。例如15世纪以来在全球竞争范围内首先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逐渐被后发的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赶超,其崛起不具有可持续性。由于一些原因,一些国家可能在崛起起飞阶段重新回到准备阶段,有的国家甚至是呈现崛起—衰落—崛起的迹象。

二、竞技体育崛起的内涵

本研究认为,“崛起”不同于“发展”,它比“发展”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发展”是一个绝对量扩大的概念,是自我提高的概念。“崛起”是一个相对概念,指的是与他国差距的缩小。“崛起”是国家实力的提高,而国家实力的提高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竞技体育实力而言的,不是以自己的实力为标准的。比自己进步是“发展”,而不是“崛起”。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与1984年奥运会相比较,不仅是竞技体育金牌数增多,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提高,竞技体育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从1984年中国开始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20年来中国连续参加了七届奥运会,成绩基本上是一届比一届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取得辉煌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可以说,中国竞技体育一直在发展,成绩基本上是一直在提高。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30余年来中国竞技体育不仅是自身实力与成绩提高了,竞技体育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中国竞技体育经过30余年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竞技体育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对世界竞技体育格局造成了冲击,发生重大改变。因此,对中国竞技体育30余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应该用“崛起”来描述更为妥帖,更为形象、准确和精彩。明确提出和承认中国“竞技体育崛起”,可以较好地理解中国竞技体育目前所处的国际地位,更有利于概括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现状,更有利于指导中国竞技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更有利于我们明确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也更有利于一个经济上快速崛起的大国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本研究中,“崛起”这个概念,首先是对1978年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取得巨大成绩的一种形象描述与肯定。在官方的媒体中,很少出现这样的描述。官方的描述一般用“竞技体育发展”来概括,很少看到这个概念。本研究中,中国竞技体育崛起是指中国竞技体育自身获得突破性发展,与竞技体育强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差距快速缩小,并对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秩序和竞技规则产生重大影响。它包括以下三种含义:

第一,以旧中国竞技体育的屈辱历史作为纵向参照系进行对比,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成绩卓著,整体实力不断提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

1908年,一家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向所有炎黄子孙提出了三个问题:

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三个问题看似寻常,却使无数国人陷入了沉思……为了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解答,无数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倾注了毕生心血,奉献了青春年华,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然而,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贫困,文化落后,体育场地设施匮乏,体育活动与组织长期为外国人把持,竞技体育水平极度低下。旧中国三次参加奥运会都无功而返,甚至没有任何项目进入决赛。贫穷积弱的旧中国,甚至被世界列强讥讽为“东亚病夫”。“由于国民党政府不重视,不关心,因而一无系统,二无领导,三无经费,成绩又极低下,虽有少数人热心提倡,到处奔走,终是毫无成绩可言。”[65]1932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单刀赴会”,铩羽而归;1936年与1948年中国分别派出了140人和53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柏林与伦敦奥运会,虽然运动员顽强拼搏,仍以奖牌“零”的纪录而告终。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加强体育事业的发展,由此,中国竞技体育的面貌焕然一新。1953年,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在罗马尼亚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比赛中荣获100米仰泳冠军,使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体育赛场上光荣升起。[66]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中国运动员就在三个项目中创造了世界纪录[67],取得了可观的优异成绩。正如毛泽东在1956年所说的:“过去说中国‘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打球也不行,游水也不行……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我们的成绩是谁也否认不了的。”[6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随着射击运动员许海峰的一声枪响,彻底洗刷了中国奥运参赛历史上金牌“零”的耻辱,中国健儿在洛杉矶上的优异表现向全世界正式宣告了一个重获新生的强大中国正在向世界走来。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让全世界华人欢欣鼓舞的日子。那一天,北京获得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当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举国欢腾,40万北京群众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欢庆申奥成功。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在世纪坛和天安门广场,与各界群众共庆这一喜悦的时刻。至此,伟大的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完满地回答了一个世纪前《天津青年》杂志向国人提出的三个问题,交了一份令全世界华人满意的答卷。新中国成立至今,短短60余年,从“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再到世界竞技舞台上一支非常强劲、耀眼夺目的劲旅,中国竞技体育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发展道路(见表1、表2、表3),中国竞技体育已经崛起。

表1 1982—2010年中国参加亚洲运动会获奖牌简况

img2

表2 1984—2010年中国参加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奖牌简况

img3

续表

img4

表3 1984—2010年中国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奖牌简况

img5

第二,以欧美竞技体育强国作为横向参照系来考察,中国在国际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中国运动员自1984年重新回到奥运会赛场上,首次参赛便以15块金牌的惊人战绩名列金牌榜第四。经历了1988年汉城(现称首尔)奥运会比赛成绩下滑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又一次以16枚金牌名列世界金牌榜第四,排在由美国、俄国和德国三强组成的“第一集团”之后(见表4)。由于中国所获得的金奖牌数离“第一集团”美俄德三国的金奖牌数有一定差距,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竞技实力应该归属于第二集团[69]。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首次进入前三强,以28枚金牌,奖牌总数59枚的成绩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三名,金牌数明显多于名列第四、五位的澳大利亚和德国,中国仍居于第二集团。

表4 中国在第24—27届奥运会金牌榜中的占位情况

img6

*:苏联、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波兰、匈牙利等国抵制参赛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见表5)。雅典奥运会金牌榜显示,美、中、俄三国优势尚显,居于“第一集团”,澳大利亚、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英国等国实力相当,形成了第二集团。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不仅仅金牌数明显地高于任何一个第二集团国家,奖牌数也是如此。前三名的得分我们以491分的成绩比第四名以后得分最高的德国346分高出了约30%。所以说,无论从顶级选手的数量,还是从高水平运动员的总体实力来看,雅典奥运会的竞技结果表明:中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与世界传统竞技体育强国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表5 第28届奥运会(雅典)金牌榜前十名的获奖情况

img7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更是以51枚金牌荣登金牌榜首位,打破了长期以来美俄(美苏)争雄的奥运传统格局,中国竞技体育事业攀上了一个新的顶峰(见表6)。

表6 第29届奥运会(北京)金牌榜前十名的获奖情况

img8

第三,中国在国际竞技赛场上的地位提高,并且在某些项目上已经出现“世界打中国”,“中国打世界”的两极局面,已经对世界竞技体育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中国对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的影响表现为竞技规则随着中国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改变。格局的不断变化是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任何项目由少数强者长期垄断,其结果只能导致自身的萎缩。国际奥委会为促使世界竞技体育格局不断变化,不断地在奥运新周期内对比赛项目的参赛规则进行修改,以求增加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扩大金牌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国家获得参赛的快感,不断激发它们的参赛热情,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传播、发展。竞赛规则是运动竞赛得以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它规定着竞技项目的发展方向,同时规则变化也对一国(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冲击。2008年奥运周期,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共对17个奥运大项,21个分项修改了规则,这是修改规则最多的一个周期。特别是中国一些传统优势项目规则的修改,削弱了我们的优势。如跳水单人项目取消规定动作,预赛成绩不带入决赛;举重的试举增重由2.5公斤改为1公斤;乒乓球男、女双打改为男、女团体;羽毛球的记分方法改为取消发球权的21分制;跆拳道项目缩小了比赛场地,对运动员主动攻击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射击手枪25米项目的决赛由原来10发改为20发,对运动员的心理负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0]虽然这些项目规则的修改不完全是针对中国,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由于中国竞技体育快速崛起,成绩进步显著,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其次,中国对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的影响作用还表现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的中国人人数增多,而且,在许多项目中,中国人担任着重要职务。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在世界体坛的地位,是与自身竞技体育综合实力高度一致的。自身竞技体育实力强大,就会享有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相反,自身实力弱,就很难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取得合法的地位,只会被动服从“强者”的意志和做法。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是取得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反映。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的人数日渐增多,而且,在许多项目中,还担任了重要职务。1989年,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截止到2007年1月,中国已在国际和亚洲体育组织中担任了350多个职务,在一半以上的奥运项目国际单项联合会中,都有中国人担任执委以上的职务。[71]而在1998年底,中国仅有41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任职,42人在亚洲体育组织中任职。[72]从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的中国人人数表明,中国竞技体育已经对世界竞技体育格局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注释】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2-08-22(1).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3]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2-08-22(1).

[4]刘鹏.在2005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R].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2005-02-07.

[5]田麦久.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雅典重组”与中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1-7.

[6]胡锦涛高度评价中国雅典奥运健儿的优异表现[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2004-09-02.

[7]杨桦,孙淑惠,舒为平,等.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577-582.

[8]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世界经济和国际形势两本黄皮书,其中名为《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对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比较,中国排名第六,属于国力次强国家,整体国家实力大大低于美国,排在英国、俄罗斯、法国和德国之后。见李慎明.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43.

[10]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

[11]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1949—1998)综合卷[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82.

[1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www.xinhuanet.com. 2007-10-24.

[13]田麦久.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雅典重组”与中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1-7.

[14]袁伟民.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27届奥运会的基本经验[J].体育科学,2001,21(2):1-3,15.

[15]杨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1):1-7.

[16]王芬.体育运动中的必然与自由——析“马家军”崛起的成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21-22.

[17]傅砚农,于军.传统现实超越继承——中国女子竞技体育走向成功的原因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1996,18(4):35-37.

[18]梁晓龙.举国体制:中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6):1-5.

[19]肖林鹏,李宗浩,裴立新.中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回顾与总结[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1-4.

[20]谢亚龙.’90亚运会的成功首先是决策上的成功[J].体育文史,1994(5):29-35.

[21]徐木力.中国全运会体制的利弊及走向的探析[J].体育学刊,2001,(1):5-8.

[22]彭杰.论中国奥运金牌得主的成功之道[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887-889.

[23]国家体育总局研究课题组.国乒成立50周年,星光为何这般灿烂[N].人民日报,2002-07-10(1).

[24]郭承恒.中国技巧的成功之路——创造难新动作[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0(1):61-64.

[25]李莎.中国游泳运动成功经验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9(3):68-70.

[26]刘绮红.从刘翔的成功探讨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若干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71-74.

[27]郑婕.刘翔成功的探因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53-55.

[28]谭政典,刘苹.从五届奥运会成绩看中国竞技游泳发展的成功与不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1):81-84.

[29]黄向东,邹克宁,梁田,等.中国田径50年来的成功经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78-81.

[30]顾伟农,李春献,余道明.第25,26,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成功与失利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3):62-64.

[31]王雁,王海滨.王海滨在法国训练的成功启示与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41.(3):14-16.

[32]张人民.苏联在奥运会上的特点及成功原因[J].中国体育科技,1989(Z1):6-11.

[33]美游泳选手成功的秘密——营养计划[J].转自中国体育科技,1994(6):8.

[34]马更娣,刁在箴.前苏联艺术体操训练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2):80-84.

[35]郭荣.世界冠军巴西男排的成功对中国男排的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6):31-34.

[36]张少云,徐振兵.思考与借鉴—来自美国男排成功的启示[J].体育文史,1998(4):12-14.

[37]张信春.日本奥运军团雅典重新崛起探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4):54-57.

[38]丛宁丽,陈宇,魏晗丰.日本竞技体育崛起的原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2):55-58.

[39]谢琼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体育的现状和未来[J].浙江体育科学,1998(1):8-11.

[40]李力研.从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21世纪初需要探讨(关注)的几个问题(续)[J].中国体育科技,2001(2):3.

[41]虞重干,刘志民,丁海勇.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8-11.

[42]肖林鹏,赵云宏,赖其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释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3(5):13-14.

[43]熊文,周全,田相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14-17.

[4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科学出版社,1999(3):100.

[45]肖林鹏,赵云宏.试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J].体育文化导刊,2004(7):36-37.

[46]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79-83.

[47]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4-6.

[48]刘志民,虞重干,刘炜,等.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J].体育学刊,2002,9(1):15-19.

[49]虞重干,刘志民,丁海勇.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8-11.

[50]龚德贵,李艳翎,张坦,等.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2,23(2):53-56;42.

[5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0:77.

[52]翁家银,韩新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27-30.

[53]课题组.科技进步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4):33-37.

[54]魏冰.影响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142-144.

[55]谢琼桓.试论兴奋剂对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威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1-5.

[56]张春华.对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之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1):1-5.

[57]李春雷.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58]陈钧.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59]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C]:30-34.

[60]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25(1):19-22.

[61]杨德才.自然辩证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07.

[62]阎学通.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63]任东来.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J].大国,2004(1).

[64]阎学通,孙学峰.中国崛起及其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2.

[65]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5):297.

[66]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1949—1998)综合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9):84.

[67]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5):348.

[68]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5):297.

[69]袁伟民.雅典奥运会参赛总结[N].中国体育报,2004-09-05.

[70]刘鹏局长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训练工作暨2006年冬训大会上的讲话。

[71]刘鹏.中国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超过350个[EB/OL].http://www.sport.org.cn.2007-01-19.

[72]叶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五十年[J].求是,1999(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