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东西方时空观差异为例

以东西方时空观差异为例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的差异导致欧洲人对空间的认识比较具体,中国人对空间的认识则有些抽象了。汉语和欧洲语言的差异对东西方的时空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证明了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设——语言决定文化。
以东西方时空观差异为例_映象·整合——北京上海新锐观与思

二、语言决定文化:以东西方时空观差异为例

“语言决定思维”、“语言决定文化”的说法似乎带有明显的主观唯心色彩,但它却是跨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以汉语与英语的单复数为例,汉语的名词是不区分可数与不可数、单数还是复数的,这使得中国人一般不会去将所观察客体的数目搞清楚。而典型的欧洲语言(SAE)——包括英语——却必须对名词加以详细区分,这就导致了中国文化、欧洲文化对世界的理解截然不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在中国人看来很容易心领神会,但这在欧洲人眼中便不可理解,因为欧洲人不免会想,到底是一只乌鸦还是几只呢?是一棵枫树还是几棵呢?如果不把乌鸦、渔船、枫树的数目大致确定下来,这根本就是一幅无从想象的画面!被誉为当代“诗译英法唯一人”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先生是如此翻译这一句的,可以看出许先生非常注意单数与复数的区别:

At moonset cry the crows, 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Dimly-lit fishing boats'neath maples sadly lie.[5]

可数/不可数、单数/复数这样的区分,事实上正是对客体的存在情状的准确描摹,“对空间的把握”。语言的差异导致欧洲人对空间的认识比较具体,中国人对空间的认识则有些抽象了。

如果说,名词的差异导致中国人与欧洲人对空间的思维方式不同,那么,动词的差异则导致了对时间的思维方式亦不同。汉语的动词没有时态之分,某个动作发生在过去、或现在、或未来,其语言形式完全一样。可见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时间从来就是统一的、不曾中断的,并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在中国人看来,时间是非线形的。

例如中国恋人之间说“我爱你”,只有唯一的表达,它表示了时间上的统一与不可分割性。而在欧洲,所谓“I love you”,其实毋宁是在说“现在,我是爱着你的”。如果想表达“我早就爱上你了”或“我日后也同样爱你”的意思,或许就该选择另外的时态。可见欧洲人对时间的认识是比较清晰的,而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则有些模糊。

汉语和欧洲语言的差异对东西方的时空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证明了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设——语言决定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